新時期以來反腐倡廉建設調研報告

三是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從民意調查看,民眾認為當前損害民眾利益的五個突出問題依次是:看病貴(占63.9%);子女上學貴(占38.3%);看病難(占24.4%);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占24.1%);食品藥品安全缺乏保障(占22.9%)。其他分別是:企業重組改制中侵害職工利益(占22.0%);拖欠和剋扣農民工工資(占18.0%);打官司難(占17.0%);子女就學難(占15.4%);徵用土地中侵害農民利益(占11.7%);企業違法排污(占4.2%)等。四是高級別幹部的民眾認可度在下降。從民意調查看,23%的被訪民眾認為縣處級幹部是最容易發生腐敗的人群,其次是地廳級幹部(占14.3%)、省部級幹部(占14.%)。

(三)一方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反腐倡廉建設的民主化、法制化程度明顯提高;一方面,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依靠民主和法制防治腐敗的任務仍很艱巨。一是黨務公開進展緩慢,影響了黨內民主的發展和擴大。從《實施綱要》提出要建立黨務公開制度到今年《工作規劃》再次要求推進黨務公開,已經三年多的時間,而目前真正建立並有效實行黨務公開制度的地方、部門和單位很少。加之,一些黨內民主制度原則性要求多,操作性規定少,缺乏硬性約束力,導致民主集中制等黨內民主制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黨員的權利、義務不對稱,一些地方和單位強調黨員的義務多,保障黨員的權力少,黨內民主討論的環境沒有形成,黨內民主建設供給滯後於黨員民眾的民主需求。二是法制建設落後,反腐敗依據效力偏低。從調查情況看,我們以往更多地把反腐敗看成是黨內鬥爭,在方式方法上主要是以紀律約束和紀律處分為主,反腐倡廉的一些基本規章制度,如《廉政準則》、《紀律處分條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均以黨內法規、制度形式出現,上升到法律層面的僅有《行政監察法》一部,大大制約了反腐敗依據的權威性、行為的合法性和處罰的嚴肅性。以黨內法規、制度來解決已經遠遠超出黨內事務範疇而表現為社會性問題的反腐倡廉問題,效力明顯偏低,教育和震懾作用有限,這是目前一些地方反腐倡廉工作不力,廉潔從政規範約束不硬,執紀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一個重要原因。三是黨內法規之間協調性有待加強。目前,黨內行為法規更新較快,但組織法規規定的組織機構和許可權不能與行為法規協調,滯後於行為法規。如《黨內監督條例》第8條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而在組織法中關於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定位卻不能及時進行調整。

(四)一方面,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反腐倡廉建設在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方面還不夠緊密。一是融入點還不夠多。對反腐倡廉建設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研究不夠,缺少對反腐倡廉建設規律如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融入點還僅僅局限於通過促進作風轉變、加強監督檢查、嚴肅黨紀政紀等治標性渠道和手段,圍繞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謀劃、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不夠。二是融入載體創新不夠。傳統性、常規性抓融入的辦法較多,適應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需要開展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措施、新辦法少。三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拓展深度不夠。當前的反腐倡廉建設還處在解決共性問題的階段,對權力運行的高風險部位和腐敗問題高發的關鍵環節等個性的、深層次的問題研究不夠,源頭治腐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