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反腐倡廉建設調研報告

2、實現反腐倡廉工作科學化。一是制度建設要更科學。調查中我們發現,過去防治腐敗主要是行政命令式的,出發點是性本善。制定若干個“不準”,要求領導幹部自覺做到。但這些“不準”實際上只是“籬笆牆”,缺乏剛性約束力。因此,要從規定“不準”向“不能”深化,既要規定“不準”怎樣,更要規定違反了怎樣處罰,以增強制度的剛性和嚴肅性。當前,要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建設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地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不斷消除工作“空白區”,拓展法規制度覆蓋面。要注重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實踐性,善於把那些好經驗、好做法、好措施上升為法規制度,切實增強法規制度的實效性。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制度的行為,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二是監督機制要更完善。結合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實際,找準腐敗高風險部位和關鍵環節,細化量化預警指標,使監督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根據不同部門、行業特點,列出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警告”的具體行為表現,並據此加強對重點人員的觀察,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予以提醒,防止小毛病發展成大問題。如,與工商界人士有密切的私人交往、突然發生了意見的改變,對本人職責以外的事項感興趣、超越個人許可權辦理有關事項、簽署不合理的長期契約、提出要求由自己辦理某一審批事項、無理由地簡略審批手續、不願被調換到可能更輕鬆的工作崗位、生活方式有突然改變,有超過收入水平的大額消費支出等。肇東市在堅持實施述職述廉、定期考廉、幹部廉政檔案的基礎上,建立了“廉潔指數評價體系”,通過勤廉雙述、年度考核、廉情監測網和有關部門信息反饋等途徑,全面採集領導幹部廉潔信息,並對自我評價、民主評價、客觀評價、處分處罰等進行量化,綜合打分,健全完善了三級預警機制。以來,依據廉潔指數對21名黨政一把手進行了通報談話,對11名進入三級預警的領導幹部進行了教育談話,對5名進入二級預警的領導幹部進行了警示談話,對4名進入一級預警的領導幹部進行了誡勉談話,並立案處分領導幹部3人。三是監督措施要更科學、更有約束力。要結合問責制的實施,強化層級監督。不僅自己錯了要問責,下屬錯了領導也要被問責,切實做到一級盯住一級,防止問題發生。我省一些地方結合工作實際,切實加強了層級監督管理。如大興安嶺地區從加強制度建設、構建責任體系入手,制定出台了《行政問責暫行辦法》,重點對決策失誤、治政失當、政令失暢、行為失范等44種行為實施行政問責,尤其對資源管理、森林防火、改善環境等重點工作加大了問責力度。以來共對293人進行了行政問責,其中處級幹部17人、科級幹部172人,有效解決了行政不作為、執法不規範和以權謀私、以情枉法等問題。

3、創新紀檢監察工作方式方法。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統籌性越來越突出,迫切要求實現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實現反腐倡廉建設由應急式的零散抓向防範式的系統抓轉變,由各自為戰的突擊隊式的打法向集團軍式的協調作戰邁進。因此我們建議:一是圍繞增強教育的說服力,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格局,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依靠社會各界共同搞好反腐倡廉教育。二是圍繞增強制度的約束力,加強與黨委、人大、政府及有關部門特別是法制部門的溝通聯繫,抓緊健全完善黨內民主和黨內監督、違紀行為懲處、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等方面的法規制度,不斷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三是圍繞增強監督的制衡力,在加強和改進黨內監督的同時,支持和保證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司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充分發揮好各監督主體的作用。四是圍繞增強改革的推動力,堅持找準職能定位,既要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更要注意調動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的積極性,協助他們不斷推進和深化各項改革。五是圍繞增強糾風的保障力,堅持以行風評議和行風熱線為載體,協調督促各參評部門深入開展專項治理,認真解決損害民眾利益問題,健全防治不正之風的長效機制。六是圍繞增強懲治的威懾力,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通過聯席會議等多種形式,協調組織、人事、審計、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積極參與和配合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工作,切實形成查案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