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以來反腐倡廉建設調研報告

2、運用經濟手段防治腐敗。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注意運用經濟手段調整人們的行為取向,用經濟手段消除腐敗現象滋生的經濟誘因。一是加大對資金和財務的嚴格管理力度。進一步推進財政金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嚴格大額度資金使用的程式和監督管理的辦法,實行人大審議,跟蹤審計,儘量減少現金支取和使用。健全完善財政金融部門資金審批內部監督制衡機制,分解審批權力,規範審批程式,探索實行電子審批。對各單位舉辦的培訓中心、療養院等經營性資產實行由國資部門統一管理,切斷“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明確規定各單位“一把手”不許直接管錢,建立報銷票據由經辦人、部門負責人、財會人員、單位主管領導聯簽制,嚴格財務管理。二是加大對領導幹部利用職務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的經濟監督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領導幹部家庭財產申報制度,把領導幹部的家庭住房、私家車輛、儲蓄存款以及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如實登記,接受組織和民眾的監督;健全完善領導幹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領導幹部本人和配偶、子女出國、留學、定居等情況要及時向組織報告。進一步加大對領導幹部的廉政審計力度,建立特種審計制度,對領導幹部負責的重大經濟項目、重大經濟活動等實行專項重點審計。三是加大對經濟腐敗行為的經濟制裁力度。應修改完善《國家公務員法》和《行政監察法》,不僅對國家公職人員退休就業做出限制規定,而且對他們辭職、離職再就業方面也要做出具體的限制規定,並賦予監察機關對經濟腐敗行為的依法懲處權力。延長經濟腐敗問題的追究期限,對腐敗分子不論離開原崗位多長時間,都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加大對腐敗分子的經濟處罰和違紀違法所得追繳的力度,限制其從業資格,增大腐敗行為的風險和成本,充分發揮經濟制裁在防治腐敗中的作用。

3、利用利益調節機制引導幹部的從政行為。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並盡力滿足幹部的物質需要,是保持清政廉潔的重要基礎。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利益調節機制,運用經濟槓桿調整幹部的行為取向,儘可能使幹部的廉政行為與利益需求相統一。一是推進分配製度改革。調節少數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解決不同行業、部門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統一黨政機關的福利待遇,進一步規範與治理公職人員薪金外收入。加強對執收執罰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杜絕一些部門和單位利用私設的“小金庫”亂髮獎金和補貼等不正之風。二是推進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重點推行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要取消公務用車,實行貨幣化補貼。改革完善管理體制和制度,建立公務活動原由、過程、效果公示和報告制度,實行差旅費、招待費、會議費及其他辦公經費限額包乾,做到超支不補,節餘歸己。積極推行異地交流任職領導幹部住房公寓化,以減少財政開支,防止領導幹部以房謀私。三是推進領導幹部廉政經濟激勵機制改革。應探索建立廉政公積金制度,實行逐月儲存積累,待公職人員退休後全額發給本人,如果公職人員出現違紀違法問題,廉政公積金全部收繳國庫。探索設立廉政獎勵基金,對那些始終廉潔奉公、政績突出的公職人員退休時發給一定數額的獎金。綏芬河市本著積極穩妥、以點帶面的原則,對領導幹部履行廉政、勤政責任情況實行經濟獎勵或懲戒,研究制定了《廉政基金管理辦法》。在對廉政基金的來源、繳存、提取、扣罰相應做出明確規定的同時,將執行扣罰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職盡責情況相結合,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