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考察報告4篇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

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廣東、陝西等省(市)、州、縣從事農業管理、科研、推廣等方面19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於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國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等地進行了培訓考察。 

培訓團分別聽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劉建潮教授、陸國先教授等所作的關於加州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德州農業投入品(農藥)的登記管理、美國農業及其政府的農業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地位與作用等專題講座,系統地了解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節水農業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美國政府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訓團還考察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德州農工大學及其試驗站、德州FortBend縣農業合作推廣站及家庭農場、美國PAC生物技術公司等,參觀了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廳、德州農業廳等部門和單位。 

在美期間,培訓團按照培訓計畫,採取室內培訓與實地考察、授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順利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所有團員能遵守外事紀律,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學員之間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通過培訓,大家認為,雖培訓時間很短,但學到了不少知識,這些知識又能在自己工作崗中位套用,對今後工作有很大幫助,總體收穫很大。 

二、主要收穫 

(一)美國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強調依法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美國自從早期移民開墾土地,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後,就著手對防治土壤侵蝕、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方法、技術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並通過立法,重視和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1953年首次頒布了《水土保持法》,對土地開墾、耕作、工礦建設等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做了相應的規定,由於形勢發展,新的問題出現,後又作了多次的修訂,同時,其他法律法規,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也作了規定。如1936年頒布的《防洪法》、1937年《標準土壤保持地區法》、1939年《農業撥款法》、1954年《農業保護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與國內分配法》、1962年《食物與農業法》、1969年《自然資源保護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國有森林保護法》、《露天採礦植被恢復法》、1977年《水土資源保護法》、《清潔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縣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地方立法,完善聯邦法律法規。這樣美國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不僅明確了政府機構和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義務和職責,而且有效地保證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二)美國十分注重通過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來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農業第一大州,該州從1957年開始動工,興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由州經營的多用途水利建設項目(StateWaterProject)。該項目共有29個蓄水庫,18座泵站,4座抽水發電廠,5座水力發電廠和1000多公里的水渠和管道。該工程將占該州總徑流量70%的北部水資源輸送到占該州用水量80%的南部乾旱缺水地區。第一期工程1973年投入使用,到目前為止,大壩總長度達到5.2萬米,總蓄水量為83億立方米,有效供水量達28億立方米,水庫總水面達3.8億平方米。其工程項目示意圖如下: 

這一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設,不僅有效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該地區的農業生態環境。 

(三)美國在加強大型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注重為農場主提供整套技術支持與服務。通過有效的技術支持,指導田間灌溉和田間節水,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以加州為例,1990年制定了《有效用水管理法案》,將農業用水、環境用水和其它用水之間建立起互動關係,制定動態的有效水管理方案(efficientwatermanagementpractice,EWMP),同時,確定EWMP的評價標準,對EWMP的執行進行評估,並在評估基礎上編制用水管理計畫(watermanagementplan),旨在充分體現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如在EWMP的環境評價中,不僅考慮了EWMP實施可能帶來的用水需求變化,以及對地下水、地表徑流、淺層水位、農用排水和水質的影響等,同時,還對EWMP實施區域內農藥(除草劑)、肥料的使用,土壤侵蝕、農田揚塵、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及相關方面進行專門的調查和評估。 

從1982年開始,該州建立了162個農業氣象站,80%集中在加州中部(CentralDistrict)和SanJoaquinDistrict地區。通過這些氣象站,測定不同區域的基礎蒸騰蒸發量(ET,Evapotranspiration),利用“三S”系統,建立加州灌溉管理信息系統(Californiairrig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MIS),並通過INTERNET對外發布,農民隨時可以從網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區的基礎ET值(ET0)、不同地區主要作物(加工土豆、糖、玉米、棉花、小麥、大麥、水稻、牧草、落葉果樹、柑橘、葡萄、西紅柿、洋蔥、西瓜等)全生育期內以10天為一個單位的ET與ET0的轉換係數,農民自己或在網上得到如何實施農田灌溉建議。據了解,CIMIS的運轉經費85萬美元,全加州有36.38萬英畝農用地使用CIMIS,其年產出效益0.65億美元,每年農業節水1.3億立方米。 

另外,美國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加州大學、加州水利廳等還專門制定了指導性非常強的灌溉手冊(IrrigationManual),其內容詳盡,使用方便。涉及範圍包括土壤特性與灌溉的關係、土壤-植物-水關係等基礎知識,灌溉設備的特性,安裝說明、問題處理,灌溉制度的設計,灌溉系統的監測與管理,植物需水特性等。 

這些有效的技術支持,為農民節約了大量的用水開支,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市場價值,特別是有效地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四)美國通過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自199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之後,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發展之中。據德州農工大學介紹,美國在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特徵研究上,一是著重於長期性行為與生存之道;二是試圖改變傳統市場機制。它整合了環境、資源、生態、社會、經濟、生物、工程、商業等多種學科,並將過去的人定勝天轉變成天人合一,其存永昌。實現方式採取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域供應鏈條式系統方法,政府負責標準的制定、質量的檢測與認證工作。同時,建立和完善地力與資源保持技術和管理方法,產、加、儲、運、銷、消(消費)技術與管理方法,動態監測技術與方法,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同農地、社區城鄉、區域環境和相關聯的其他產業形成網路。 

從加州、德州考察的情況來看,無論城市農村,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多品種、多層次的植物群落,令人美不勝收。據當地技術人員和農場主介紹,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實現地力的可持續利用,積極開展保護性技術的研究,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秸稈覆蓋,農作物間作套種、測土施肥及種植豆科作物、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總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套用,促進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在美國,從聯邦到州、縣都建立了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特別是縣一級在普及宣傳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廣農業技術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礎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這極大提高了民眾環境保護意識,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美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始建於1915年,德州1921年開始推廣,現已形成相對比較完備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據調查了解,美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僅功能齊全,而且互補性很強。美國農業體系包括農業部及其下屬的150個研究機構(中心)、州立大學所屬的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研究中心、州農業廳和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加上與農業相關的各類農用生產資料、農產品加工、運輸和儲藏、包裝等研究、生產體系,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分工清晰的體系。如德州農業廳的職能是收集、提供各方面的農產品產銷信息,幫助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農業投入品的管理等等。州立農工大學主要是教學、科研、指導管理縣農業推廣站工作。 

美國的縣級農業技術推廣站除負責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社區和家庭消費指導服務、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社區服務和家庭消費服務、青少年教育項目中,主要就是普及生態環境知識、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同時,推廣環境保護新技術、新產品,這些工作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美國十分重視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樹立農產品衛生安全意識。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是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環節。根據《環保法》、《勞工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美國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農業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農業投入品管理及農產品安全由聯邦農業部、環保署、食品安全部分工負責。本次重點對德州農藥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考察。德州農業廳對農藥管理包括以下幾項工作: 

1、登記註冊:美國法律規定,所有的農藥都必須在聯邦農業部登記,在使用的州註冊。目前在德州農業廳農藥管理部門登記註冊的農藥品種有14000餘種,約600種化學成分。註冊一個品種,收費100美元,3-7天發證。 

2、發放農藥使用證:使用農藥許可證每年核發一次,使用者分商業和個人兩大類。前者德州有8000人,必須經過5小時再培訓,使用證每年核發一次。個人使用證每5年核發一次,使用者要接收15小時培訓,目前德州有50000人。 

3、監督實施:州農業廳每年對各地農藥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向聯邦農業部、州政府報告,並以此進一步獲得政府的支持。監督檢查的重點是各方面違法問題,監督對象包括農藥銷售商家和使用者,同時對投訴案件進行處理。去年德州農業廳共檢查商家多家,農藥使用者3000多個,用藥勞動保護5000多起,處理抗訴案件135起。 

4、加強基礎研究與監測,確保農產品安全。包括風險評估和毒理分析,受危害的動物,農藥試驗、殘留分析等。套用地理信息系統對農藥使用進行監控,對各種稀有植物進行保護。聯邦農業廳對農產品農藥殘留分析給予資金上支持,1999年取樣分析1660個,進一步增加測試項目,分析樣本4550個,這些都為農產品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撐,並為農業部資料庫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制定相關法規,加強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確保使用者和農產品安全,把農藥的投入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體會與建議 

(一)為適應新時期農業生產形勢發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十多年來,我國相繼出台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訂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關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為此,可以借鑑美國做法,結合我國實際,有針對性的儘快出台法律法規,規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二)因地制宜發展我國節水農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我國是一個水資源非常短缺國家,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降水,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建議:一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革灌溉制度。水源與水利設施建設是灌溉農業發展的基礎。應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參與興建水庫、水壩等小型水利工程,組織農民修建儲水塘、窖等,積極推進改革,推廣新的灌水技術和設施。二是調整種植結構,推行抗旱耕作。農作物布局要以水資源的分配為依據,特別是北方要培育和選用抗旱作物品種,增加對有機肥料工廠化生產的投入,培肥地力,增強土壤保水能力,推廣地膜和秸稈覆蓋、溝壟種植等,在降水少、產量低的地方,適當壓縮糧食作物面積,發展畜牧業。三是依法管水,綜合整治。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要做到依法管理、綜合整治。長江、黃河流域要強化流域性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要制定系統性的規劃,發揮行政調配作用。四是實施投入與用水機制創新,在國家統一政策指導下,在投入與用水機制上力求創新,吸納各方面資金,採取多種所有制形式,調動全社會力量,提高用水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五是借鑑美國做法,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一套相對比較完善的、分區域的墒情監測體系,並利用高新技術直接為全社會提供信息服務。 

(三)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理,降低農藥、肥料等投入品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美國的農產品生產中,從生產環境條件、生產過程、加工包裝、運輸等銷售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生產者按技術標準組織生產、加工,銷售者按照標準進行儲運、銷售,完全實現了農業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使美國的農產品在世界貿易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些值得我們很好學習和借鑑。為此,建議: 

在加強我國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方面,儘快制定並完善農業投入品對生態環境影響等相關標準;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職能,樹立為企業、農民服務意識;加強宣傳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從根本上改變行政管理滯後給企業和行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強農產品標準的制定,控制過量的化學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問題。 

在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出口,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要制定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質量安全發展規劃。在發展規劃中要確定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的目標任務,並有計畫有步驟發展供國內城鄉居民安全消費的無公害食品生產和參與國際大市場競爭的出口創匯農產品生產;重點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的農牧產品及其加工品生產企業,制定統一的生產基地環境標準,走無公害發展的路子;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包括生產環境條件、農業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儲運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建立質量監督體系法規管理體系等;實施名牌戰略,其重點是發展省市兩級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牌。 

(四)發展可持續農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農業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體現在農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的持續化,同時配套交通、物資和信息服務。加強地力建設和發展優勢產業是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 

在加強地力建設方面,要建立地力監測網路,開展耕地質量調查與評價,大力推廣草田輪作,發展綠肥等技術,不斷增加有機肥投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各級農業部門要配套肥料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如化驗室、配肥站和信息網路、示範基地,積極開展和套用專家施肥系統,推行區域化模式施肥技術,做好田間實驗,監督肥料質量。 

在發展優勢產業方面,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搞好區域布局,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加速科技成果套用,研究開發新型產品,建立新型產業,通過市場運作,創建品牌。建立科技型的農業與城鄉服務產業,搞好農村勞動力的最佳化利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與生活質量,建立可持續農業各相關產業及農產品標準、檢測與認證體系,加速與國際接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加大農業可持續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力度。 

(五)轉變職能,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借鑑美國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經驗,針對我國農技推廣體系現狀,建議創建我國新型的農技推廣體系。首先是轉變觀念,確定農技推廣內涵。將現在推廣內容從以增產技術為主逐步向食物安全、農產品經營、銷售、儲藏、加工等農民迫切需要技術延申,拓寬農技推廣服務的範圍,實現農技推廣向農業推廣的轉變。其次實現農科教整合,力量相對集中,建立一套與科研、教學緊密結合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和體系,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農技推廣運行管理機制,包括科學設崗、雙向選擇,競爭上崗,基本工資和浮動工資相結合,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新機制。在推廣方式上,採取農民參與式、項目帶動式、園區引導式、信息服務式、電話諮詢式等,以帶動和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提高。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 

許發輝(團長,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李傑(副團長,重慶市土肥站)、田有國(翻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何才文(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李春廣(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蔣啟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袁德勝(重慶市農業局)、郭守斌( 重慶市忠縣農業局)、李文祥(陝西省土肥站)、陳秀峰(陝西省農業環保站)、邢勝利(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鄭惠典(廣東省土肥站)、饒國良(廣東省環保能源站)、謝春生(廣東省土肥所)、劉子勇(湖南省土肥站)、楊桂華(湖南省農業廳)、蕭秀華(《湖南農業》雜誌社)、潘太國(湖南省湘西州農業環保站)、劉海軍(湖南省土肥所) 

二○○二年九月二十日 

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報告
赴美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報告

編者按:10月3日至10月23日,省局組織了"赴美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參觀考察團",該團一行9人,在外停留21天,與美國政府相關單位就食品質量安全法規、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及食品加工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以下是該團團員,楚雄州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黃昆同志寫的一篇考察報告。

省局組織人事處:

10月3日至23日,在省局黨組和州局黨組的關懷支持下,我有幸參加了"中國雲南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代表團"赴美國參觀考察。在美國期間,我們參觀了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觀看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紀錄片;世貿大廈遺址、聯合國總部、白宮、國會大廈、太空博物館、林肯紀念堂、傑佛遜紀念堂、奧斯卡領獎中心、好萊塢明星大道等地方。美國加州大學教授(Amin)給我們講解了美國國情,美中協會組織我們考察訪問了美國舊金山著名食品加工廠(Sugar Bowl Bakerv’s),現場參觀了生產工藝及管理過程;考察訪問了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並對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等進行了座談。通過這次的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更深刻的理解了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的深刻意義。讀千日書,不如行萬里路。

一、所見所聞

在美國參觀期間,時間安排得很緊湊,有時整天坐飛機在天上飛,有時又坐車整天在高速路上跑,天天早出晚歸;有的時候剛下飛機還沒住下,就開始安排參觀;對我們坐慣了辦公室的人來說,感受到了快節奏生活的壓力。語言障礙,生活習俗不同,給參觀考察帶來了一些困難,我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考察機會,儘管每天非常累,回旅館很晚,我還是每天堅持記日記,儘量把當天看到的東西記下來,準備回來再看些資料慢慢消化。

(一)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搞得非常認真

美國是世界經濟頭號強國,具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個移民國家。每天都有數以萬計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人,因為不同的理由湧入美國。美國對外來各色人種包容性強,經濟上的優勢以及低失業率是美國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大批高素質的移民又成為美國發展的強大動力之一。民富國強,美國政府十分重視愛國主義,而且潛移默化。

在著名的二戰遺址珍珠港,美國政府花巨資在被日本炸沉的"亞歷山號"軍艦水面上建起了紀念碑,免費讓遊人坐船參觀,並可以觀看到當時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的真實錄像紀錄片,聽到"亞歷山號"被炸沉的聲音。許多美國老兵自願到此地為遊人簽名、合影,激發遊人對戰爭的憎恨,熱愛和平。據說每天到這裡參觀的數以萬計人中,日本人不敢到此參觀,怕被激怒的人揍。

在華盛頓傑佛遜紀念堂,我們看到一批批國小生蹲爬在紀念堂地板上,認真抄寫托馬斯.傑佛遜1776年受命起草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一篇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戰鬥檄文,以人生平等,政府應該維護人民的合法權利這一觀點出發,宣言歷數了英國殖民政府在北美所實現的罪惡統治,指出其所作所為與保護人民的權利背道而馳。組織國小生就地抄寫這篇愛國文章,其教育意義深刻。

在著名的迪斯尼公園,構思巧妙的"昨天"、"今天"、"明天",獨具匠心,使參觀的人回顧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時,更領會到明天高科技的飛躍,信息、宇宙空間、生物科技對人類生產技術的挑戰。

(二)美國食品安全監管注重抓生產源頭

"為什麼要讓食品發生事故呢?"這是我們在與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座談時,我們提出若發生食品質量問題如何處理時,對方的反問。

在美國舊金山,我們考察參觀了著名的食品工廠(Sugar Bowl Bakery),該廠生產的食品麵包供舊金山地區80%的旅館、酒店使用,在我國珠海也有分廠,年產值近8000萬美元,機械化使用程度較高。我們從該廠的工藝過程、設備管理、出廠檢驗、包裝等過程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給我們最大的感覺就是嚴格生產、嚴格管理、嚴格控制。"請不要走進開動的設備,以防你會受到傷害"。"請不要帶手錶,以防手錶掉入食物中,造成危害"。嚴密的消毒,嚴密的預防措施,不管從原料的採購到使用,以及計量檢測、特種設備管理、產品包裝及檢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真正發揮著作用,任何管理都是為了生產合格產品,沒有空洞的宣傳。

美國的食品安全由六個部門來進行監管,衛生部門的監管設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局;農業部門監管主要負責畜、禽、蛋食品監管,設食品公共安全調查局、食品安全檢查局、進出口食品安全檢查局;以及單獨設立的美國聯邦環境保護局。和我們座談的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是專管畜、禽、蛋食品安全檢查的部門,該部門有兩個職能:1、保護消費者利益和平衡工廠利益;2、強制執行法律規定。監督檢查不收檢驗費,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監督檢查人員實行區域劃片監控,隨時明察暗訪深入飼養場和宰殺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責令限期整改,如果發現食品有質量問題,工廠將負責將食品收回消除危害。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對檢驗人員規定非常嚴格,檢驗人員只要到被檢查部門喝過一杯咖啡,將會被清除出調查檢驗隊伍,因為將會被懷疑有不公正。當我們問其若在當地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如何處理時,固執的美國官員連答:"No",認為是不可能的,有法律規定,不能讓它發生。因為每個細節,包括餵養、宰殺都監管了,是不會發生,也不能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使我們真正感受到了美國官員監管到位,忠於職守。

(三)中國產品在美國超市到處可見

在國內,我一直聽說中國的產品上不了美國的超市。而我們在美國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凡進美國超市時,都有我們國家的產品,尤其紡織品和玩具。連美國的景點"自由女神"雕塑像、"珍珠港","尼加拉大瀑布"等小紀念品,都寫著中國製造。我們在購買小紀念品時,都注意看是不是國產貨,以免"出口轉內銷"。最有趣的是,10月19日,在我們考察訪問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結束時,該局送給我們考察人員的每人一塊小蛋糕(小玩具)也是中國產品,局長幽默的說:"中國產品占據了美國很大市場,我們生活都在使用中國產品。送你們的這塊蛋糕也是中國生產的"。翻譯人員講完後我們認真一看,逼真的小蛋糕上寫著(USDA)美國聯邦食品安全檢查局的縮寫及網址,下面顯目的標著"Mide in china",使我們由衷的感到驕傲。在美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中國商品的廣告或文宣傳,但中國製造的很多商品已經進入了美國中檔,甚至高檔市場,如服裝、運動鞋、電腦硬體、彩電、電冰櫃等。

二、收穫、啟示

美國是一個美麗、富饒,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樹木蔥蔥,環境優良。到處是汽車,到處是高速公路,人和動物和諧相處;公共場所人們自覺排隊,行人過馬路車輛主動禮讓。美國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極其富有和強大。由於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我們的思維不自覺地被自己的社會存在所局限,被自己的文化傳統所限制,就像人類的思維無法擺脫人類自身存在的局限一樣,很難真正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制度、歷史傳統和民族性格習慣所帶來的差異。當我們走出國門走出自己的社會,見到另一個不同的社會時,有可能領悟自己某些方面的局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我們抓好食品安全監管是大有益處的。

啟示一: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這個結論我們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以及宣傳質量管理標準體系時都不是什麼新內容。在考察美國食品生產企業,感覺這個樸實的道理在美國生產企業已深深的紮根,為了生產合格產品,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在各工序都嚴格貫徹執行。"該說的已經說到,說到的已經做到"。政府巨觀監管比起生產企業自己監管不是那么有力。企業質量管理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已完全形成了自我生存發展需要的必然措施。由此聯想到我們的部分企業對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執行的差距,"該說的已經說到,說到的沒有做到"。產品質量管理不注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而過分強調產品質量出廠檢驗,方法上實際還推行著已開發國家工業生產四十年代的"檢驗方法"階段,既使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也沒有認真施行,名不符實。帶來的後果,檢驗產品質量不穩定。管理方法的滯後,必然導致質量差距。

啟示二:要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意識。產品質量,代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形象。在美國市場上是難以見到假冒偽劣商品的,尤其藥品和食品,幾乎沒有假冒。在我們和美國食品工廠和聯邦政府監管部門接觸時,感覺質量意識比較強,消費者對商品比較信任,企業法人認為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好,企業會失去信譽關門,還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政府官員認為不能讓不合格產品形成後流入市場,在生產過程中就要嚴格監控。我們現在的差距是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商品不信任。從源頭抓質量,我們應該引導企業從生產過程全面注重質量管理,牢固樹立以質取勝,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對屢教不改的,要發揮新聞曝光的作用,引導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使不合格產品失去市場。在全社會普及質量意識,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注重在實效上下功夫。

啟示三:監管部門真正成為企業信任的夥伴。當我們對美國食品生產企業提出你們政府部門如何來進行監管時,管理人員很自然的回答,"他們會常來,他們也會為我們生產、設備提一些意見,我們修改完善後他們又來檢查,對我們生產是有益處的"。問其處罰過沒有,回答"不可能。他們很懂,很公正"。美國的食品生產企業也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由聯邦政府計畫部門來頒發,小型的食品加工企業會掛靠大企業來生產,生產企業與監管部門關係很融洽,都知道法律的約束規定。也使我想到,我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長期跟企業打交道,許多同志不懂企業管理,有時到企業檢查時常說外行話,擺出一付執法檢查的架勢,與企業成了貓鼠關係。要從源頭抓質量,我們的人也要學會企業管理。

啟示四:牢固樹立誠信意識。美國人非常重視的一種個人品質就是誠實。美國是一個高度守信的國家,任何一個人在任何社會交往中,可以做錯事,但不能不誠實。在美國,汽車加油、停車憑信用卡消費,沒有專人守候;住旅館你走時不會有服務員來檢查清點房間後才準你走,旅館房間門的刷卡你喜歡可以帶走作紀念;在商店購買東西不會有人懷疑你使用假幣,進超市我們背著包也不會有人盯梢,有時選到了東西為付費還到處找服務員。由此,我感覺我們國家現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倡導誠實守信何等的重要。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的,若不注重誠信建設,人與人之間缺少相互信任,一個單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諧就會成為空話。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誠實守信,推動整個社會誠實守信。

在美國,由於"9.11"恐怖事件的發生,到處防範嚴密。我們進機場候機室和參觀大型社會參所,都必須脫外衣、鞋子、皮帶進行嚴格檢查,到處草木皆兵。在美國參觀考察期間,我和團里的同志們一道,遵守了出國紀律。每當我們公務活動參觀座談結束時,我們都給對方贈送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食品質量監管赴美代表團"致謝小旗幟,對方非常珍惜,我趁此機會給對方每個官員贈送一個彝族小荷包,並告知這是我們彝族姑娘親手刺繡的吉祥物,戴上會健康幸福,他們驚喜地拿出自己的相機,戴上彝族荷包,手拿我們贈送的小旗與我們合影留念。

通過21天的出國考察,我們完成了考察任務。達到了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目的。我一定不辜負黨組織的培養期望,在今後工作中努力結合實際運用。

赴美考察報告
赴美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赴美考察報告 

農業部農機實驗鑑定總站組織的赴美考察團一行17人,於8月11日--30日赴美考察,團組成員分別來自於上海、江蘇、福建、湖南、山西、寧夏等省、市、區的農機部門及部屬事業單位的領導和專家,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國農業生產及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農機生產企業情況等。在美期間,先後拜訪了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經濟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簡稱IFPRI)、John-Deere公司、農場主—Rick Nolan先生及洛山磯工業市商會(簡稱IMC)等單位,所到之處受到各拜訪單位的熱情接待並得到詳細的介紹。通過考察使我們對美國的農業生產、管理、科研教育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 美國農業概況

在美國,農業生產總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農、林、漁業部門就業人數不足200萬。全國有大小農場205萬個,耕地面積170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20%。農業生產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形成了高度商業化的農業。小麥、大豆、玉米是主要種植作物,糧食總產量為全球總產量的20%,其中大豆、玉米占世界總產量的60%,小麥總產量接近世界總產量的50%。由於美國農業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東部水資源充足,農產品產量大大超過本國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出口來解決農產品的出路問題。為此,農業部及各州政府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包括補貼)來降低農民的農產品生產欲望,同時千方百計地為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尋求出路。九十年代末,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平均550億美元。美國在研究和推廣農業和農機技術時,非常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耕地資源,重視發展可持續農業。

二、 主要考察內容

(一)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動態

1、考察團拜訪了位於華盛頓的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簡稱IDEALS)、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 IFPRI,考察了解他們在農業資源利用管理方法,農業科技發展現狀。

國際農業生命科學發展教學所IDEALS是一個獨立的、非政治性的、非營利的組織,向開發中國家的政府和團體提供管理上的、技術上和概念上的服務。它在 60個專業中保持包括超過 300個專家的人才資源。近期,IDEALS正致力於農業生產資源、增加農產品產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並關於中國應該發展什麼類型的農業,既可維持農業經濟成長,又可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進行了交流。特別提到了水資源的問題,水資源是中國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表面水和地下水的保存和管理是極端的重要。如何讓有限的水得到最好的利用,保護水的質量,而且避免污染是需要立即注意的主題。除此之外,對如何不損壞生態系統而發展新的水資源等課題進行了探討。

關於農產品的處理和食品安全。IDEALS介紹了對農業食品安全的觀念和標準、發展處理技術和食物科學。據他們介紹,美國正研究利用近紅外技術解決食品檢驗問題。另外,它們在動植物胚胎細胞性別檢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項技術的成功,將可以大大提高農、林、牧等農產品的產量。

2、考察團拜訪了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美國農業部的經濟局實際上是一個農業經濟研究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為聯邦政府及其他機構提供經濟分析支援。把全球農業作為一個競爭的農業系統。經濟局按照自己的研究課題,收集分析來自於全國甚至全球數據,作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計,有許多重要的統計數據需要定期更新並向有關部門提供。

近幾年來,由於貿易規則及國內政策的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都將使美國農業和農民面對新的競爭和挑戰。經濟局正研究影響美國食物和農業部門的競爭力的因素和其他的經濟焦點問題。

經濟局設有資源與環境經濟分析處、食物與農村經濟分析處、市場與貿易經濟分析處及電子計算及出版服務處等四個部門,涉及的研究的範圍有:安全的食物供給體系,包括食物的數量、種類、健康及營養;資源利用與環境的協調 ;農業生產和環境的協調 ;城市與鄉村美國人的生活質量;農業科研和生產力 ;農場和日用品政策 ;耕種財政的管理;耕種經濟成本管理;農場的危險管理;現代農場的結構;有機種植和美國農業貿易 、國外農業經濟政策等等

由於美國的農產品遠遠地超過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要維持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確保美國農業的經濟生存能力,政府的另一項職能是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農場主的種植欲望。所以經濟局還需要把有關農產品國際市場信息、風險及國外政策等向農民提供。

3、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 IFPRI >是一個國際性的政策研究機構,其主要任務是識別並且分析各有關政策,為可維持地符合發展中的世界食物需要。IFPRI研究開發中國家對經濟成長、減輕貧窮所依賴的自然資源實施的政府行為等,分析各項農業政策產生的作用與效果。通過 IFPRI 的政策分析,使其成果直接為開發中國家的決策者、非政府組織和社會機構在幫助貧窮者的政策制定及資金投入中發揮作用。同時,IFPRI 還可以根據開發中國家的需要開展研究或合作,幫助這些國家的決策者和團體減少在經濟政策和經濟投入方面的失誤。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學會 (IFPRI) 的研究職員來自約 20個國家,大約一半來自開發中國家。IFPRI 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和生產技術、食物消費和營養、市場和結構、貿易和整體經濟、政策和投入的實際效果等。例如,它對水資源及利用的研究,分三個層次:全球、地區及農戶,建立了全球水資源及利用模型。該機構也對我國水資源的開採及利用提出了建議。

另外,它們在對開發中國家農村投入效果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

⑴ 增加農村教育的投入對農民脫貧效果顯著;

⑵ 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對提高農產品產量效果顯著;

⑶ 增加農村道路建設投入對農村經濟成長效果顯著;

⑷ 增加水利設施投入對農村經濟效果不明顯。

IFPRI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於各國及有關團體的資助。現在該學會與300個左右的機構合作,這些機構有地方性的、國家的和國際性的經濟組織和經濟研究機構。 

(二)農機生產企業考察

考察團考察參觀了位於東莫林(Moline)的John-Deere(迪爾)公司

迪爾公司總部設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叢林之中,占地面積約1000公頃,辦公大樓始建於1964年,並於1978年擴建成目前的規模,辦公面積80萬平方英尺,約有1500名員工,大樓設計為全封閉式,公司建築的設計及建設非常有特色,具有世界一流企業的氣魄。

John-Deere(迪爾)公司在全球範圍有雇員4萬4千人,並在17個國家設立生產工廠,共有約133個包括生產工廠、銷售公司、科研機構,與160餘個國家有業務往來。在莫林有8300餘職工,擁有12個設施,其中包括工廠、科研中心、零部件中心及總部大樓等。儘管多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尤其是農機生產企業度日艱難,但迪爾公司每年都有良好的經濟業績。

拖拉機製造公司是John-Deere的一個骨幹企業,位於愛奧瓦州Waterloo(滑鐵盧)。John-Deere拖拉機製造廠1837年起家,從生產鏵犁開始,到目前生產各種規格的拖拉機(主要生產90~450馬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機生產公司。由於銷售網路的作用,公司實行定單生產,全年根據用戶的預定數量安排生產任務,幾乎沒有庫存。

John-Deere的聯合收割機製造公司共生產7個型號的全餵入聯合收割機,有冷加工、焊接、塗裝、模具及總裝等車間,69年~99年間共生產了20餘萬台聯合收割機,

在北美市場銷售了8000台,但這是較差的業績。如9550型聯合收割機的售價在20萬美元以上,最新的9750型機器安裝了GPS系統,售價在30萬美元以上。

John-Deere的生產企業採用了當今一流的生產設備及管理技術。除了大量採用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雷射切割及柔性裝配線等生產技術外,在塗裝技術上,採用的“電解式上漆技術”是目前農機企業極少採用的先進技術。其大致工藝是:工件或機器在去油污、除銹及磷化處理並冼淨後不進入烤乾程式,而是直接進入電解池,池中是一定濃度的水溶性油漆溶液,被鍍件浸沒在溶液中,經過電流的作用使油漆均勻、緻密地鍍在工件表面,然後進入烘烤程式。John-Deere公司在該套設備上共投資了約3000萬美金。其主要優點是: 油漆質量好,塗層均勻緻密; 節省成本。油漆得到充分利用,塗裝工序簡化;有利於環境保護。John-Deere拖拉機製造廠整個生產過程、加工程式、組裝檢驗機械化水平、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三、 感想與啟迪

(一)服務是政府部門的重要職責

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什麼?在美國訪問中,我們體會到他們的各項工作都體現了為農民服務的過程。美國農業部為了保證其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保持一定的水平,配備了11萬名公務人員到各州、郡、市甚至到農場提供各項服務工作,包括種植品種、規模,向農民提供各種技術、氣象及國內外市場價格等信息服務。政府通過三項政策保護農民利益:為了在一定時期保證農民的收入,政府確定目標價格;對於達不到目標價格的差價,由政府進行差價補助;用鼓勵修耕土地的補貼等方法來降低農民的種植欲望,以保證適量的產品量來維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二)農業機械化要重視資源和生態的保護

在美國,農業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食品的安全都受到嚴格的規定。對比我們的農業生產現狀,農產品農藥殘留高、水土流失、水資源利用率低、化肥農藥施用不科學等現象十分普遍。因此,作為農機部門,應積極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節油和防止耕地資源風蝕的機械化技術與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發展機械化旱作農業、機械化雨養農業(美國中部及西部主要是雨養農業),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非常重視研究推廣蓄水保墒的機械化耕作技術。美國現在大力發展精準農業,把現代航天和衛星技術用於農業。如在農業耕作機械化上安裝了電腦與衛星系統連線,電腦機收到反饋信息發出指令,使農機自動地施肥、打藥、噴水,即降低成本,又提高農產品質量,美國高新科技套用占農場17%,計畫再提高6%。

(三)農業機械化要為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出力

在美國,使用機械的主要目的除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外,主要是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民購買農業機械在考慮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也開始充分考慮降低成本的問題,也常常遇到許多農機性能很好,但市場不理想的情況。所以我們在研製開發及推廣新產品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問題,推廣那些經過鑑定,質量可靠的新產品和技術,要引導農民利用農業機械進行服務,擴大單季作業面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四)要重視農業投入效果的評估

現在,各國都很重視農業方面的投入,無論在基礎設施、科研教育、科普培訓等各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致力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但是,投入的效果如何?每一項投資起了多大作用?在考察中受到的一個啟發是要重視農業投入效果的評估。在美國,非常重視投資效果的評估,他們不但對自己的各項投入進行效果比較和評估,對國外及開發中國家的項目也進行了許多數據的收集和評估,並且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和我們的現狀相近的。

(五)要加快科研創新和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 

市場競爭的實質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美國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現代化的農業贏得了理想的農產品國際市場。為了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我們要加快科研創新,吸收國外的新技術,在農業機械的生產和使用上要提高技術含量和檔次。在農產品標準的制定、食品安全及檢測技術、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等方面我們要緊緊跟上已開發國家的步伐,逐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能力。(9月23日)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報告
赴美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報告

6月應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CMHC)和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HUD)的邀請,以外事司司長李先逵、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沈建忠為正副團長的建設部赴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考察團一行10人,對美國、加拿大住宅產業的發展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交流和考察活動。此次考察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參加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宣傳中國政府改革開放以來住宅建設所取得的成就,與國際社會廣泛交流,學習已開發國家在推動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方面的經驗。二是加強與美國、加拿大住房建設管理部門交流與合作,就中加、中美住宅建設合作項目事宜進一步磋商,促進合作項目的順利進展。三是學習和考察美、加在促進住宅技術進步,發展住宅產業,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方面的成功經驗。訪問、考察期間受到了加拿大CMHC、美國HUD、美國商務部(DOC)、全美住宅建造商協會(NAHB)及兩國住宅技術研究機構、技術服務企業的熱情款待,並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交流和考察。

一、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的基本情況

6月2日-6日,代表團參加了在加拿大班夫舉辦的第九屆國際住房與住房保障制度大會。本次大會由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新建住宅保障項目組織主辦,加拿大CMHC特別支持。該大會每三年舉辦一次,旨在加強國際間在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合作與經驗交流。參加此次大會有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法國、德國、日本等17個國家代表200多人,各國代表圍繞住房建設與住房保障分別介紹了各國的進展情況。我代表團長李先逵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房發展與住房政策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政府在改善人居環境和居住條件方面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成果,並詳細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培育住宅消費市場、加快住宅產業發展方面的方針政策措施。代表團副團長沈建忠在大會上作了題為"中國住宅建設與住宅質量保障"報告,介紹了中國住宅建設取得的成就、住宅建設的發展前景及住宅建設的質量保障體系,著重介紹中國政府在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方面所做的努力。大會發言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國際社會對中國住宅產業發展有了較全面的了解,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新的機遇。

從大會交流的內容來看,各國政府把堅持人居可持續發展,提高住宅建設技術水平,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質量;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特別是保障住房質量和購房者的利益做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在保證住房質量方面,把推動住宅科技技術發展做為首要任務,通過加強和完善住宅技術標準,建立系統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制度,嚴格建造過程把關,完善質量檢測手段等措施確保住房建造質量。在住房制度保障方面,為保證人人享有住房為目標,通過建立不同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採取住房建設基金、住房貸款等經濟手段,提高購房者的購房支付能力,使低收入者的住房能達到一定的標準和相應可靠的質量保證。

會議期間,我代表團還與加拿大、日本等國代表團進行了雙邊交流活動,就住宅技術的發展與合作進行了進一步交換意見,為加強今後的國際合作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加拿大CMHC董事會主席Peter Smith先生介紹了CMHC的主要職能,並期待著中加雙方在住宅建設領域進一步合作與交流。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唐力教授介紹了太陽能住宅建築體系技術;加拿大建造材料中心主任波登介紹了加拿大住宅標準、規範和住宅建築體系等內容。一行30人的日本代表團非常珍惜與我代表團的會晤和交流。日方表示,第十屆年會將於在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成就世界矚目,中日兩國間的住房合作與交流一直開展得很好,希望中方在下屆年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雙方就住宅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商談,為加強技術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

代表團在訪加期間,與加拿大樓宇貸款保險及房屋署就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情況進行細緻的商談,對今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在加方的安排下,考察了加拿大住宅技術和住宅小區建設情況。

1、中加合作項目與交流活動取得的初步成果。我部與加拿大在建築技術、住房金融、住宅產業、建築標準等領域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主要的項目和活動有:

中加住房金融合作項目。1999年11月,我部向外經貿部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署(CIDA)申請將"研究和借鑑加拿大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與實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方面的經驗"列入CIDA的資助計畫,2月獲得批准。加方提供300.000加元的資助,加方與我部共同實施該項目的合作夥伴是加拿大CMHC。該項目的目的是學習和借鑑加拿大模式,為在中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和抵押貸款證券化制度做準備。該項目於7月結束,中方完成了詳實的研究報告,提出了政策建議,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做為該項目的延伸,由CIDA資助,並根據劉志峰副部長訪加時與CMHC簽署的合作協定,我部與CMHC於8月開始進行在中國建立住房抵押貸款擔保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此項研究正在分階段進行中。

中加建築技術領域的合作。加拿大住宅建築體系主要以木結構和輕鋼結構為住宅建築的主導結構,在這方面有較成熟的經驗和技術。中加雙方在木結構建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在加拿大CMHC、自然資源部、國家研究中心、森林工業理事會等部門的支持與協助下,為我國木結構標準修訂提供了技術諮詢和服務。目前木結構設計規範和木結構施工驗收規範在雙方的合作努力下,已正式出版。同時,我部正在與加拿大CMHC就輕鋼住宅結構技術標準制訂方面進行合作,該項工作進展順利。

中加雙方在技術交流與研討、技術貿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取得了較好成果。

2、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代表團在雙方的商談中提出了加強中加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建設性意見。在住房金融方面,加快在住房金融領域合作的進程,儘快開展住房抵押擔保和抵押貸款證券化試點工作。同時,開展住房發展基金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產業基金的建立與發展。在技術交流與貿易領域,加快輕鋼住宅建築體系技術的合作,在制定技術標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在技術引進方面,應與中方有關企業合作,引進成套生產技術,而不僅僅局限在產品的出口方面,以有利於降低使用成本和加快新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在人才培訓方面,應有實質性的進展,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

3、加拿大住宅建設管理與技術發展的考察研究。在CHMC的安排下,代表團考察了加拿大政府住房建設與住宅技術管理機制及木結構建築體系技術、輕鋼住宅建築體系技術、住宅供暖系統、新能源利用技術及參觀了加拿大科學研究院建築研究所實驗室和居住區建設等。

加拿大住房建設及住宅技術的發展主要由加拿大CMHC、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建築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等部門協作共同完成。

加拿大CMHC是加拿大政府的住房機構,成立於1946年,其宗旨是協助加拿大政府制訂和實施住房建築計畫,以解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加拿大國記憶體在的住房緊缺問題。從那時起,該公司一直協助政府為一代又一代加拿大人民提供住房,使加拿大人民居住條件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該公司多年來採取了各種途徑,包括向加拿大家庭提供直接和間接援助,以及協助建立一種能促使加拿大住房建築業健康發展的有利環境。通過推廣有關住房方面的研究與專業技術知識,協助住房建設減少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並與其他部門和單位合作,支持和修訂加拿大的住房建築標準,確保加拿大在解決目前出現的各種住房問題和面對各種新興的發展趨勢的同時,能夠全面考慮國內和國際因素,做出統籌兼顧的積極反應。為了實現其支持住房產業的目標,該公司採取各種途徑,包括技術與經濟研究、信息交流、人員培訓、示範工程、規章制度的制定、研製行業標準等促進和協調住房產業與各級政府機構以及加拿大國內外的住房用戶之間的溝通與聯繫。加拿大科學院建築研究所是加拿大的建築技術中心,從事綜合性研究、制訂建築法規和提供質量鑑定服務等,其所從事的消防安全、建築性能、室內環境、材料與結構、產品鑑定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同行享有較高聲譽,對促進加拿大住宅產業技術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是主管加拿大能源、採礦、地質和森林資源的聯邦政府部門。該部門通過各種措施,積極發展和促進住宅建設中的能源效率,包括為新建住宅制定的R-計畫和適用於現有舊房的"住房能源改造措施"。負責管理使用能源的設備,包括住房設備和家用電器,並為制定和實施加拿大住房建築能源法規提供協助。礦物與能源技術中心作為自然資源部的下屬技術開發機構,主要從事建築節能設備與系統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該中心為新建住房和現有舊房的節能住宅技術提供技術支持和計畫管理服務,包括研製技術標準、鑑定工具、質量性能檢查、建築培訓和計畫評估等。同時,還致力於開發太陽能、風能、小型水力發電及生物能源。加拿大的住宅技術發展,在各有關部門共同協作下通力合作、協調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住宅產業技術的大發展,使加拿大住宅工業化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加拿大住宅建設倡導"健康住宅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證居住者健康。包括室內空氣品質、水質、採光照明、隔聲及電磁輻射等因素。二是能源效益。包括建築物的保溫性能、用於採暖與製冷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利用、用電及高峰用電需求等。三是資源效益。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節水器具、建築物的耐久性及長期性等。四是環保責任。包括排放及燃燒副產品的設備性能、廢水及污水處理、社區的選址及自然環境的利用等。五是可支付能力。包括住宅的性能價格比、建設的工業化水平、住宅的適應性和市場性等。加拿大的住宅建築技術發展以"健康住宅"理念為原則,發展相應的體系與技術,形成了以木結構、輕鋼結構、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複合結構為主要建築體系和與其相配套的工業化生產的牆板、布線、門窗、廚衛部品及技術體系,實現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機械化施工、一體化管理的住房現代化生產體系。

木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已成為低層住宅發展的主要建築體系,其源於加國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現代化生產工藝和其成熟的配套技術。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是:套用於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可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高效建造;其空間布局可改性好,可按照市場要求臨時改變其空間布局;在安裝配電系統、管道系統、供暖系統與空調系統以及其他現代化系統時可節省時間、提高工效,可達到最高的絕熱保溫標準,保證既節省能源,又能提供長期的舒適環境。同時,可以儘量減少廢料和工序,並能充分利用回收材料。

輕鋼結構住宅體系在加拿大住宅建設中也有較大發展,其技術特點及技術體系和木結構體系具有相似之處,其不同之處在輕鋼結構體系中的結構由鋼代木,是加拿大低層、多層住宅常用的結構形式,具有很大的市場。其優點在於:質輕高強,抗震性能好;有利於環保,回收率可達100%;材料性能好,結構質量有保證;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快,有利於實現工業化生產;不可燃、不助燃,防火性能好等特點。目前,加拿大輕鋼結構體系用於旅館等公共建築可蓋到七層,用於住宅可蓋到四至五層,今後發展還在進一步研究。

混凝土板式結構、輕鋼與混凝土複合結構是加拿大高層住宅的主要建築體系。混凝土板式結構綜合利用了加拿大各種模板技術及現場澆注混凝土板等工藝技術,實現了機械化施工。輕鋼與混凝土複合結構是將冷軋鋼與現場灌注的混凝土粘合在一起或在工廠製成板,構成樓板、橫樑、頂梁、立柱和牆壁等結構,是逐漸取代混凝土板式結構的新的結構型式,在高層住宅建築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加拿大的住宅配套技術與產品水平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如:混凝土砌塊技術、屋面裝飾技術、塑膠產品技術、空氣流通與熱量控制技術、門窗技術、廚衛技術供暖技術等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值得我國學習和交流。

三、中美住房合作項目與交流

代表團訪美期間,與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商務部就中美住房合作項目事宜進行了實質性協商。同時,對美國住宅建設的政策和技術發展進行了較深入的調研,達到了預期效果。

1、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中美住房合作項目由5月優先啟動"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和"住宅產業示範工程"以來,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果。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合作項目。5月,在上海舉行了中美住房金融研討會,詳細了解了美國在住房抵押證券化方面的經驗。7月和9月,中美雙方先後派出了代表團就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進行交流,為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證券化進行了技術準備。目前中方有關部門正就在中國實施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工作進行努力。

住宅產業示範工程合作項目。根據《關於建設示範工程的諒解》,初步選定北京龍澤苑小區和上海新里程小區做為中美住宅示範項目。3月,中美雙方聯合評審組在北京召開了龍澤苑示範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FRANK WILLIAMS建築事務所的方案中標。3月在北京舉行了龍澤苑示範項目環境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盛林景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龍澤苑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已於6月29日開工建設。上海示範工程項目於9月召開了項目規劃設計方案評標會,美國DESIGN COLLECTIVE建築事務所的設計方案中標,目前設計方案仍在修改階段。

2、合作項目的建設性意見。住宅示範工程合作已經步入到技術合作的實質性階段。此次訪問和交流就有關示範技術和產品事宜與美國商務部、住宅建造商協會等部門進行了進一步的溝通和協調,明確了示範技術與產品的內容和要求。在引進美方規劃設計理念的同時,重點應在引進和示範技術和產品方面,要側重於工業化建築體系、部品體系以及建築節能技術、新能源利用技術、居住區環境保障技術等方面。經過雙方協商,同意先由美方提出可供中方住宅示範工程選用的技術和部品清單,再由中方根據清單提出具體技術要求和選用要求,雙方協商確定。雙方認為,為保證示範工程項目啟動後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雙方應建立工作協調小組及協調機制。

3、美國住房建設的考察研究。美國住房與城市發展部是負責美國住房投資、住房計畫和住宅技術的發展的主管部門。從1930年開始,美國國會推動公共住房計畫,共新建120萬套住宅提供給最低收入家庭。從1993年開始啟動希望6工程,主要解決低收入者、經濟落後地區以及居住條件較差的群體的住房。主要是改造危舊和居住質量差的住宅,1993年-計畫拆除危舊住宅78156套,新建住宅83163套,到實際新建住宅70898套,其中58%作為公共住宅提供給低收入者。公共住宅的投資來自國會撥款、地方機構籌措和私人投資等多種渠道。國會撥款45億美元,地方機構籌到90億美元用於公共住房建設,為解決低收入住宅提供了巨大的資金來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美國政府為逐步消除貧民區和貴族區的居住者素質的差別,在公共住宅中吸引高收入者來居住,共同提高全民素質。公共住宅在40-50年代以建高層住宅為主,實踐證明,高層住宅管理難度大,除紐約等城市外,已不再新建高層住宅。在發展住宅技術方面,美國政府非常重視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國會每年撥款1000萬美元用於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並且在公共住宅建設中大力推廣住宅建設新技術,不斷改善住宅的綜合質量。

四、美、加住宅產業考察的啟示

1、住宅區規劃。住宅的規劃設計理念應從住宅小區為主發展到居住社區為主的轉變。北美的住宅很少見到像我國封閉式布局和封閉式管理的住宅小區,其規劃設計是以居住社區的理念,形成街坊鄰里和組團區段的布局模式,體現社區開放交流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如:社區服務、生活設施等),有利於城市交通疏散。我國封閉式住宅小區(組團)是幾千年來"圍城"思想的延續,每個小區必須配套相應的商業服務設施、中心廣場、教育設施等,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造成小區內外交通組織複雜,生活不便等。如果封閉式圍牆是起到安全防範的作用,那么現代化監控技術、門禁系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使住宅小區由封閉走向開放,資源(如綠地、設施)由小區獨享變為社會共享。

2、住宅的裝修。提供毛坯房的做法是我國住宅建設的特有現象,在住房商品化、社會化高度發達的美國、加拿大的住宅全部做到一次裝修到位,而且住宅裝修實現一體化設計、施工,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有利於實現裝修工業化。裝修講求簡潔、明快、舒適和實用,創造一種方便、安逸的居住環境。我國目前住宅裝修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裝修的賓館化或裝修繁瑣化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

3、居住區環境。不管在美國、加拿大的高檔社區,還是普通社區,很少看到像我國住宅小區環境塑造的大手筆做法,目前我國住宅小區建設中大做環境文章,大是指人工造景,以宣傳廣告式手法為環境而環境。如:浩大的中心廣場、人造瀑布、山石景觀等,既是形式主義,又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在國外也只是在公共公園或城市廣場中才能看到。在美國、加拿大的居住區環境講求利用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則,以種樹、種草為主,營造樸實、自然的環境,既經濟實惠,又具有園藝美的自然和諧,而不是人工過份做作造景。

4、住宅技術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在美國、加拿大資源豐富的國度,積極開發、推廣套用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太陽能和地熱等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小型箱式變壓器技術等,體現"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論,即檢查(Review)標準程式和做法;減少(Reduce)產生的浪費;重複利用(Re-use)資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廢棄的材料。 

5、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儘管美國的建築技術處於領先水平,美國政府仍然重視新技術的研究工作,國會每年撥付住宅與城市發展部1000萬美元專門用於新技術的開發與研究費用,委託美國國家建築技術研究中心負責建築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而美國的各種協會等社團組織,更是集中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推動美國住宅技術的開發和套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科研單位的改制與政府部門脫鉤,技術研究工作弱化,同時,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很難調動起企事業單位開展新技術開發研究的積極性,嚴重阻礙新技術的發展。在新技術研究領域,不僅要加大科研投入,而且要穩定一批技術設備齊全、技術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和科研隊伍,積極投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推動新技術的發展。

6、加快我國住宅建築體系的研究。美國、加拿大住宅建設的工業化之高,是因為有成熟的成套建築體系(如木結構、輕鋼建築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成套技術。我國的住宅建築體系較多,尚未形成系列化體系,而且建築技術以單項技術發展為主,缺乏標準化、配套化技術,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限制了住宅建設工業化的發展。加快我國住宅建設工業化進程,首先是解決建築體系問題。應加強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住宅建築體系的標準化研究,形成完整系列的體系。其次是完善住宅技術、部品的通用性研究,逐步形成系列化、規模化的生產體系。

7、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我國的發展前景。我國城鎮住宅主要已集合式住宅為主,由於木結構、輕鋼結構的建造層數所限,其建築結構體系在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中套用範圍有限,但與其配套的屋面體系、內牆體系及其配套的技術在集合式住宅中仍有廣闊的用途。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及廣大農村住房條件的改善,木結構、輕鋼結構住宅在小城鎮及廣闊的農村住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輕鋼結構住宅在發展小城鎮和農村住宅中具有較大的潛力。

建設部赴美、加住宅產業考察團

團 長:李先逵 建設部外事司司長

副團長:沈建忠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兼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

團 員:

王瑞春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處長

田靈江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處長

於 萍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工程師

韓紅麗 陝西西安高科(集團)新西部實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

陳 琳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主任

唐文華 浙江溫州市安居工程建設指揮部處長

樊 闊 內蒙古包頭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

蘇 和 內蒙古包頭市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主任

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 沈建忠 田靈江

二○○二年七月三日 

赴美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培訓考察報告範文
有關赴美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高層樓宇設備管理考察報告範文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考察報告
赴美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幹部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農技推廣培訓考察情況報告
中國種子商業化高級管理人員赴美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報告
赴美國考察報告
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