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考察報告3篇

以區長##同志為團長##區考察團一行18人,受德國慕尼黑、多特蒙德市城建部門的邀請,於XX年12月7日—24日,對歐洲的德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荷蘭、瑞士等10個國家的19個城市進行了考察。和慕尼黑城市房屋規劃研究院和多特蒙德市規劃建設局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著重考察了解了德國城市發展及城市建設管理方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一路上,十幾個城市的城市建設、歷史文物、風物人情、經濟發展,無不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感觸。通過考察,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總結了經驗,得到了啟示,結交了朋友,加深了了解,為做好##區的城市建設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啟示和借鑑作用。

一、歐洲城市的建設印象

(一)城市品位高、特色鮮明

我們所訪問考察的19個城市,無論是規劃建設理念,還是城市功能的實現,都立足品位高、體現科學的規劃和建設,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走在街道上,見不到太高太大的建築,新建築也很少,單獨看每個建築,除了一些標誌性的大型公共建築,如火車站、博物館、音樂廳、教堂等外,也談不上多么美麗動人,但統一的風格和協調的色彩,使得每一條街都顯得那么古樸、莊重、和諧和親切,頓時覺得正是這種單體建築不事張揚、不標新立異,而是互相關照,互相呼應,才營造了街道統一和諧的整體美。歐洲大多數城市的許多街道依然保留著古老的有軌電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有軌電車寧靜有序地穿行在並不橫平豎直、也不寬闊的街道上,與街道兩邊古色古香的建築構成了樸實無華、耐人尋味的街景,無形中就能讓你感受到這座城市古老而深厚的底蘊。歐洲各國的城市交通都很發達,城市居民出行基本採取公共運輸的方式。公共運輸快速便捷,四通八達,給人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信賴與保證。城市的周圍都建設了大型的停車場,限制私人交通進入城市中心區,很好地緩解了交通矛盾。歐洲各國的許多城市,道路多以廣場或標誌性建築為中心,成放射分布,由於道路的形式,道路的叉口較多。但道路標誌都十分明確,每一條路的指示及市區出口指示都非常的完善。我們在法國巴黎時,陪同我們的導遊介紹,如果在巴黎迷了路,你就沿指示牌向市中心方向走,不多久,你就能通過明確的道路指示牌,找到你要走的路。濱海城市的規劃建設突出海洋特色,以休閒度假功能為主,城市設施完善,城市管理科學。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地勢低于海平面的“水下城市”,城裡河網密布,有“北方威尼斯”之稱。以前整個城市的房屋都不得不以木樁打基,城市就象架在無數個木樁上。不僅要向海上要地,還在河上建房,阿姆斯特丹的河道上泊有2萬多家“船屋”。雖然是船屋但設施齊全,風格統一,形成了一道靚麗的河岸風景線。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四面環海,由118個小島組成,城中近200條大小河道縱橫交錯,400多座風格各異的橋樑相互聯通,構成一幅人工與自然交融的絕妙風景畫。

歐洲屬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市民收入水平都比較高,目前市民的收入約是我國的10倍左右。但住宅建設從外表看,都比較樸實、自然,不一味追求外表的豪華,周邊的環境很好,綠化講求實效,以樹木和草地為主,自然感很強。歐洲各國的住宅建設,一般都不成體系,沒有圍牆,很少見到像國內幾百畝、上千畝的整齊統一的開發模式。

歐洲的城市建設注重細節。交通信號燈都設定於人視線平行的位置上,不像國內必須仰視才能看到燈光。老城市的動力系統和照明系統多固定在沿街的牆面上,有效的減少了道路的破挖和街面的柱桿。路燈並不華麗,幾乎沒有多頭的華燈。建築屋頂的雨水收集系統十分完善,房檐滴水在歐洲是不存在的,樓頂上的雨水全是通過水槽輸進排水管直接排到地下的。城市小街小巷、人行道及廣場的地面大多採用小方型石塊鋪築而成,呈圓形放射圖案。這些都是城市的細枝末節,可唯其小,卻真正地反映出歐洲人做事的切合實際和精到細緻。

歐洲的村鎮建設看似毫無章法,絕無布局的零亂擺設,朝向無南北,占地無大小,地勢無高低。但細細來看又覺得甚得自然之法,捨棄了人工的有序而取其自然無序;捨棄了人工的嚴整而求其自然靈動。房子或沿路而築,或隨坡而建。村落掩映在花樹之間,外圍或是林木莽原,或是碧綠的、毫無雜色草的綠地。那種自然的燦情,簡直可以把你的肺腑照亮,任何沒有去過這些國家的外國人,都不會想像出這些村鎮仙境般的美妙。同時,不由得讓你對村鎮規劃建築師的匠心獨具肅然起敬。

(二)人文氣息濃、環保意識強

文化歐洲。歐洲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興盛,到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文學、藝術的共同繁榮,對歐洲的城市建設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漫步在歐洲的城市街道上,街景和建築物上寫滿了文明、藝術和知識的歷史,似乎是在閱讀一部生動的歐洲人文發展史詩。許多我們所熟知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的雕像或矗立於街頭,或嵌凸在建築物上。僅義大利的佛羅論薩城,就可以看到點燃文藝復興烈火、追尋自由與科學曙光的達.芬奇、米開朗其羅、拉斐爾、但丁等四大傑出人物的光輝形象。米開朗其羅的傳世之作“大衛”雕像也赫然於街頭。

梵蒂岡的聖彼德堡教堂、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分別花費了16XX年和180年才完全建成,這些教堂的建設周期雖然分別經歷了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但從建築來看,好象是一個建築師、一班能工巧匠建造而成的,我們無論從建築教堂的用料、施工工藝、雕塑與繪畫藝術,還是整體建築風格,都像是一氣呵成,看不出任何不連貫的地方,哪怕是一個細節。從歐洲的這些教堂建築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歐洲各地到處可見不朽的建築,其柱樑是石頭做的,其牆壁是石頭做的,其屋頂是石頭做的,室內裝飾大部分還是石頭做的。這些建築所有的細節都特別的講究,比如500多年前建造的巴黎聖母院的彩色玻璃每一塊的繪畫都十分科學,色彩是那樣純正和鮮艷。比如聖彼德堡有數不清的大理石雕像,每副雕塑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皮膚紋理都栩栩如生,連所穿衣服的皺紋都十分逼真,據說這些大理石雕像每件作品的雕刻都耗時在五十年以上。在瑞士的琉森,滿街都是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每座城市的古建築都鑲著一塊銅牌,銅牌上記錄了何年何月何人誕生在這座樓上,記錄這座樓房歷史上有何功用。義大利的羅馬城,XX年前的古神殿和鬥獸場巍然屹立。完好的保存著古城,清晰的透出古城的歷史。通過考察,我們深切感受到,記住歷史的方法可以是文,但城市及其城市擁有的建築,更能讓人感動。歐洲的城市是一部充滿文化智慧和令人愉快的書。

誠信歐洲。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歐洲對人的信任。歐洲大部分賓館房間內有付費飲料等食品,客人離店時在賓館前台自覺結帳,而沒有查房之說。導遊告訴我們,在歐洲購物,只要是在正規的商店,雖有價格高低之別,但絕對沒有假冒偽劣產品出售。在歐洲的火車上都配有單獨洗面池、洗漱用具及飲用礦泉水,在火車到站時,廁所是不鎖的,廁所內貼有“停車時,廁所請勿使用”,旅客都能自覺做到。在歐洲看不到占道非法經營的小商販、小攤點,更看不到站在馬路上的城市監管者。

和諧歐洲。歐洲城市的夜晚是寧靜的,儘管臨街的餐館、酒吧燈火通明,人們興趣盎然的喝著啤酒、咖啡或吃著什麼,街上行人三五成群,街心廣場或花園的長椅上坐著老人或情侶,還有藝人在街上的表演,但沒有喧譁、沒有吵鬧,一切都顯得那么悠閒、清雅和隨意。初來乍到遙遠的歐洲,不僅沒有感到陌生,反而處處感到親切。在經過沒有紅綠燈的街道斑馬線時,大多數司機會主動停下來讓行人先走,當我們按照中國行人習慣退到馬路邊上時,他們會微笑地招手,示意行人優先。歐洲很多設施都很人性化,如羅馬街上到處有水供飲用。德國政府規定城市繁華地段每隔500米應有一座公廁;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應建一座公廁;其他地區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廁。整座城市擁有公廁率為每500—1000人。所有的廁所都有衣帽鉤,每個酒店衛生間都有2筒衛生紙等。每到一個景點出入、到賓館住宿登記或是乘船登機,歐洲人都自覺排隊,人多人少都沒有擁擠現象。海邊路旁、城中街邊,車輛多不勝數,卻沒有亂停亂放現象。處處洋溢著以人為本、社會和諧的氛圍。

環保歐洲。歐洲所有的廁所都乾乾淨淨,沒有異味,所有廁所均有水龍頭、衛生紙和洗手液。我們所住的賓館, 硬體有好有差,但都乾淨方便,沒有一點污垢。歐洲的許多河面沒有任何漂浮物,河水也清澈。歐洲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也乾乾淨淨,路面與路邊幾乎沒有塑膠袋、飲料瓶、廢紙張等。在瑞士,家用廢舊日用品等必須送到指定的回收點,回收點上有好幾個回收箱,每個回收箱上都寫有不同廢舊物品的名稱。所有的城市、鄉鎮都有廢舊物品回收中心,通過這些回收中心,對廢舊物品進行分類處理。瑞士是一個花園國家,每個居民是城市的綠化主體,樹木成蔭,鮮花綠草塑造美好國家為己任的理念已深深紮根在每個家庭。就拿日內瓦為例,無論是坐車還是步行,從不同角度看,都有綠蔭美景可見。

二、##城市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努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如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地域特色,為世人矚目。作為有著悠久的蒙古族歷史文化傳統的##,當前已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的新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區要充分借鑑歐洲的做法,尊重和珍惜民族文化遺產,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同時,應堅決保持並形成鮮明的民族地域性特色。城市建設要有品位、有特色、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要找出##與其他城市不同之處,做足做好特色文章。同時,在實踐中,要做到三個“三位一體”。一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最大限度地避免規劃、建設、管理各自為政,造成城市建設工作的不協調,影響城市建設和發展效率的提高。二是經濟、文化、自然三位一體,要重視文化的保護和挖掘,把城市的文化品位進一步提高,把文化底蘊進一步加厚,同時在建設中注意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力求使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完美結合。三是歷史、現實、未來三位一體,堅決杜絕一切因現今的發展需要而破壞歷史遺留下的財富的做法,在現實的開發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需要,為後人預留足夠的空間和資源,不能因為現實的需要而犧牲後人的利益。

(二)不斷創新##區二期發展模式

1、要轉變規劃設計理念。城市規劃建設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和地勢,按地形、等高線進行城市設計,隨自然地形進行開發建設,體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要提高對城市空間的規劃設計水平。一個良好的城市應是由巨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次的城市公共空間共同組成,它們在形態上表現為點、線、面的特徵。點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園、街頭的綠地、道路交叉口、區域性小廣場等節點空間;線是指商業街、林蔭道、景觀帶等線性空間;面是指城市中心廣場、站前廣場、中心公園等,城市設計在對以上形態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要從定位、定量、定形、定調等方面來把握,分析城市的布局特點和性質,所在城市中居民分布的狀況、購物能力、傳統習慣、交通組織等各方面的制約因素,對各種規模的公共空間進行統籌安排;這樣不僅能使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在短期內見效,並且系統化的操作,可以避免好大喜功的盲目建設以及隨之帶來的不必要的浪費。要創造城市空間個性特色,充分考慮與城市的傳統文化、社會經濟以及地貌、環境、風俗習慣相協調的因素,運用形式、色彩、地形、風貌等綜合手段構建城市公共空間的個性。要塑造“人性化”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應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達到安全、舒適、愉悅的目的。要強調參與性,環境設施不僅應具有觀賞性,更應創造條件讓人們參與活動,使審美、參與、娛樂滲透與結合。

2、要轉變發展觀念。一是要轉變片面追求規模效應的觀念。不能片面追求張揚性的城市排場,而忽視或弱化城市發展的質量和功能。從##區首期開發建設來看,城市雖有寬大的主幹道,但缺少科學合理的路網結構;雖有污水處理廠但無完善的排水管網;雖有絢麗的霓虹燈,但公共運輸滯後;雖有成片的居住小區,但商業、停車等服務設施短缺。功能不完善必然制約城市的和

諧發展,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要轉變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觀念。在二期城市建設中,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避免規劃設計脫離科學性。在歐洲極少有城市危害居民健康的事件發生,在城市建設中,絕對不允許出現劣質管道對水質的污染、多層住宅的二次供水污染、無限通訊視頻發射輻射污染、變電器與高壓線路電磁輻射傷害等方面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歐洲國家學習,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始終把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否則城市建設就回捨本逐末。

3、要創新發展模式。一是要促進政治生態平衡。不能過分強化黨政機關的中心地位與職能的傾向,要把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作為城市建設必守的原則。在歐洲,市政廳辦公場所與其它建築毫無區別,門口沒有士兵和警察,甚至連標識牌都沒有,人們可以自由進出,市長和市民沒有絲毫距離感,大家都平和的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二是要促進社會格局均衡。在城市居民區的規劃中,不能把風景好、生態優的區域用來建設高樓住宅、別墅群,不能把自然環境差或城市邊緣的區域用來建設普通居民住宅區。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促使不同收入階層和社會階層的人們生活於同一區域,在平等的社會環境中和睦相處,創造均衡的社會格局,促進城市和諧發展。

4、要提高發展質量。一是避免片面追求城市規模、發展速度而忽視發展質量的傾向,為人與社會的適應和人的素質的提高創造環境。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必須重視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娛樂與體育設施的建設,為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發展環境。二是避免片面追求物質文明,而忽視文化建設的傾向,為社會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歐洲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除國民教育發達外,相當大程度上還得益於社區公共教育、文化、娛樂設施的健全和社區教育、文化的繁榮。我們的城市建設中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文化環境,在把農民轉為市民的同時,把他們培育成有文化、講文明、會經營、守法規的城市居民,增強他們在新環境中生存、創業、發展的能力。要切實加大對教育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務體系,不斷適應城市居民提高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的要求。

十幾天的歐洲之行,從認識上講,既清晰,又模糊。說清晰,是因為清晰的看到了歐洲十個國家城市建設方面一些表象的東西;說模糊,是因為有太少的人給我們講一些深層次的東西,也無法做一些深入的研究。看了、聽了、想了,寫成這篇走馬觀花後的體會,難免會有偏見和主觀,但希望會有一些啟示。

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範文
歐洲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iitala和b&o等帶有創意經濟特質的品牌時,我們仍然對創意經濟如何緣起一無所知。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境裡的城市,經歷之後,腦中一直翻騰著這些日子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旅行,造就了人。”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其《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開篇即如此寫下。“這么說來,我的人生也可算是一段旅程吧。在沒有接受專門教育的狀況下而志向建築這件事情,就如同獨自在緊張與不安下迷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里一樣。……往往在孤獨與不安,一個人在都市裡彷徨的時候,那樣的感覺變更明顯而具體地流露出來。”今年十月,當我有幸踏入歐洲,來到那些曾經只出現在夢魘里的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漢堡、哥本哈根、赫爾辛基等西歐、北歐都會,獨自走在那些陌生的街道,看著那些在變幻光線下依然如我的建築,搜尋著腦海的記憶找尋我需要的創意經濟因子,這時候,如同安藤君那種彷徨感竟同樣泛起。

在verner

panton的“幻想景象”面前,在iitala和menu的精品王國面前,在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展覽面前,作為一個來自東方默默無名的傳媒青年,對如此豐盛的創意經濟歐洲行,不免彷徨。(以下文由本人旅行日記整理)

無時差旅行

密碼:097,這是我行李箱的密碼,對應的正是香港。

我從香港赤臘角機場搭乘芬蘭航空公司的航班起行,結束了15天的緊密行程後,終於從終點回到始點,香港。

從香港時間到香港時間,一次無時差的出行,從撥慢五個小時(赫爾辛基)到繼續撥慢一個小時(斯德哥爾摩)到歐洲冬季時間(winter

time)再撥慢一個小時,然後回到香港撥快七個小時,5+1+1-7=0,無時差。

但我卻在清晨時分嘗到了時差的味道,躺在香港九龍的酒店房間裡,隱約聽到晨早香港的“早班車”聲音,腦子中翻騰的卻是過去15天裡經歷的北歐、西歐文明記憶碎片以及無所不在的創意經濟因子。

芬蘭,無論是赫爾辛基的諾基亞總部還是石室教堂呈現的現代派通訊、建築革命,一個指向人類溝通科技的追求,一個指向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瑞典,無論是斯德哥爾摩的古建築風格維繫和沉船的追憶,指向他們對瑞典王國傳統的執意維繫,還是瑞典人對自身生活質素的高度關注力造就他們擁有ikea和absolut

vodka,都在指向他們的品質觀;

挪威,無論是維京人的海島船還是gustav

vigeland雕塑公園呈現的生命文明,一個指向古時的資源掙扎,一個指向現代生命的再思考;

丹麥,無論是設計大師verner

panton的創想空間還是丹麥啤酒超級品牌嘉士伯,一個指向生活空間的創造力,一個指向釀造科技文明的追求;

哥本哈根到漢堡的“歐洲之星”列車上,無論是丹麥的超級跨海大橋還是見證德國工業實力的漢堡港,一個指向對自然的征服力,一個指向對工商業的征服力;

荷蘭,無論是stedelijk博物館的up

to

now理念的追求與呈現,還是阿姆斯特丹對自由開放的驚訝程度,一個指向革新精神,一個指向寬容理念;

比利時,無論是原子球塔所對應的1958年的比利時力量還是“歐洲大客廳”展示的老比利時王國的氣派,還是如今建立於此的歐盟總部,無不呈現著這個歐洲心臟的容納力。

法國,無論是浩大的巴黎延續至今的老都市文明沉澱,羅浮宮搜羅的世界文明精髓,凡爾賽宮體現的西方王宮建築呈現的皇家生活享受,蓬皮杜中心體現的建築反芻,更是顯示近三百年西方文明之發達的最佳典範城市。

讓我難免的,也許正是這些,三百年來西方文明精華在我腦中灌輸過多讓人一時難以再短短的時間差中適應過來。

這樣一國接一國,15天遊歷8個國家,十數個城市,近乎一天換一個酒店(而且風格各異),從飛機到火車到客車到輪渡,見到的熱氣球、直升機、噴氣式飛機、馬車、騎兵,看過的風、雪、雨、彩虹和流星,聽到的各種語言:芬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德語、荷蘭語、比利時語、法語,看各種風格的王宮、市政廳、教堂……這樣的旅程,在經歷之前顯然讓人興奮,在經歷之後,卻在興奮之外,又會讓我感到驚恐。

我正是在這樣的驚恐中結束這次旅行,在面對如此眾多的文明成果和創造力使然的新成就,對其源起、發展和新興,可能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如指掌。正是這種不了解,讓我感到驚恐和彷徨。

歐洲西方三百年間創造的文明成果,也許亦值得每箇中國人感到心寒,我們再也無任何理由堅持我們的“地大物博”論,我們再近百年間又完成了多少樣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文明碩果?如果這些已經是歷史問題,而如果收窄時間定義,在上世紀90年代,當北歐、西歐創意經濟蓬勃發展,誕生了諸如諾基亞、宜家、

iittala和h&m等創意經濟品牌時,我們依然對創意經濟一無所知。

“事情正在發生,但你茫然無知,不是嗎,瓊斯先生?”美國民謠傳奇歌手bob

dylan的歌詞正好用於此處。

第一站

芬蘭,赫爾辛基,不必開口

晨早,在冷杉枝椏和蔚藍海光環抱的赫爾辛基郊外,微微的藍色籠罩下,郊區道路中,路上沒有行人,全部是統一亮著車燈的車。我們途徑赫爾辛基理工大學校區,於是便進入了功能主義大師alvar

aalto的世界。建築師讓這家芬蘭最重要的學府像大型社區一樣散落於郊區道上,功能組塊明晰非常,建築群體沿著低矮的延伸,自然融入整個坡地及芬蘭灣,主建築外立面的構造原料是黑色花崗岩與紅磚,屋頂則用銅。這只是alvar

aalto的一個建築作品,他的設計領域還包括:家具、眼鏡、家居用品、珠寶和其他相關藝術門類,在我購得的由thneues出版公司出版的《alvar

aalto》(為建築大師系列叢書,另外還包括koolhaas和renzo

piano等)書中有這樣評價:“無論他在設計房子還是城鎮規劃,他總是努力去達到藝術力的協調,方法便是一種信仰,其中包括人與環境。”

這句話可以引述為“以人為本”,竟與芬蘭通訊巨子諾基亞的要義相融通。“科技以人為本”可謂是芬蘭人影響中國最深刻的一句話,而在中國早已遍布城鄉的

“芬蘭浴”則大概是中國人對芬蘭這個國度最耳熟能詳的符號(熟悉到以至於有中國人已經把芬蘭浴理解為,“芬芳與蘭花洗浴”之簡寫)。事實上,在芬蘭人心目中,最高的人生目標無非就是:夏天的湖畔別墅與冬天“三溫暖”的芬蘭浴,他們仍然鍾愛原木家居,他們亦鍾愛iittala的玻璃製品,均是簡約享受主義。抵達芬蘭前聽到了這么一個經典笑話,兩個芬蘭人相約到酒吧喝酒,但一直都不說話,兩個小時後,其中一位終於開口道出兩個:“乾杯”,另外一位回答:

“我們到底是來喝酒還是聊天?”這個笑話如此流傳,主要是針對芬蘭人安靜不愛言談的性格而言,更有人這樣玩笑“芬蘭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因為根本不必開口。”

也許你會感覺奇怪,他們不愛說話,但他們有全球最大的手機通信製造商,他們制定了通行全球的gsm移動通信網路,除了是先天的地理人際關係遙遠備感需要移動通信設備之外,更有其後天努力使然。總會有人稱讚諾基亞總部大樓的設計,儘管我們經過的時候,僅僅能看到在十樓處毫不顯眼地掛著的“nokia”藍色樣,但因其全玻璃的剔透空間與環保型設計,空間中布置的藝術品,以世界各地都市命名的會議室以及散播著咖啡味道的自由氣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軟體、硬體設計高手,研發部門是諾基亞的大頭,人數占職工總數的40%。他們都是創造力活躍分子,正如《創意新貴(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書中描述的那樣:“創意人不會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們聚集在創意的中心,或他們喜歡生活的地方”所言,樂於聚集於此。這同時也顯示了“安靜”芬蘭人的組織能力。也許正是因為不必開口,所以諾基亞在赫爾辛基新建的大樓隔著馬路竟正對著一大片墓園,這點請你千萬不要驚訝。我力圖把芬蘭人在創意經濟上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與其民族性格及人際關係形態結合起來,並非牽強。內心的安靜讓他們更容易陷入專心的思索——儘管有報導稱,芬蘭人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創意新貴》書中言,“創意工作是如此的容易讓人廢寢忘食,無法與人建立緊密聯繫……他們很少有親密的朋友,也往往沒有配偶或小孩。”

芬蘭人口僅520萬人,人力資源相當珍貴,在政府免費教育政策推動下,在占gdp的3.6%的研發基金投入下,在高福利高稅收的社會,芬蘭國民自然熱衷於選擇更具挑戰性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

下一站

瑞典,斯德哥爾摩,absolut

提起芬蘭的同時,總會提起瑞典,不僅後者曾控制了芬蘭國土,直到如今,兩個國家仍然在“較勁”。瑞典人說,你們坐的是瑞典的車,芬蘭人則會說你們坐的是芬蘭的船。而我們正是坐船離開芬蘭,越過波羅的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乘坐的是維京航線(viking

line),夜晚7點啟航,第二天早上5點到達目的地,正好可以一宿。由於兩國之間隔海而望,陸路交通較為不便,海上航線成為兩國國民周末度假、商務往來中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而船上開設的“免稅商場”,便像我們的超市般方便乘客、家庭周末購物。我也正好可以觀察他們的消費習慣,absolut

vodka等酒類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上文提及的芬蘭iittala、hackman和瑞典david

design等家居品牌的一些暢銷產品都能找得到。針對小朋友,則有印有北歐卡通人物muumi的各式產品。一夜+直達+免稅購物+娛樂,便是“維京航線”的創新經濟模式,這種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鑑,在渤海(大連-青島)、台灣海峽(台北-廈門)或許都可以嘗試。

作為北歐傳統強國的瑞典王國,酒牌absolut

vodka、家居牌子ikea和服裝牌子h&m等則是他們在創新經濟模式下的超級品牌,另外更有volvo(富豪)、愛立信等在中國普通都如雷貫耳的牌子,都顯示出瑞典人的強權傳統。

他們在維繫這種感覺,在斯德哥爾摩,14個島嶼構成的中世紀樣貌古城,直至今天,此處市民仍然反感把現代建築建造在市區。

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入口處,我看到了das

dala木馬的一個雕塑品,這是我來瑞典之前就知道的一個“瑞典符號”。緣何有名?據說是在瑞典人移民美國潮中,仍然心繫故鄉的瑞典人擔心孩子不曉祖國的文化風情,便都會雕刻一個木馬給小孩當玩具,同時睹物思國。這種傳統的力量強大到以至於,看到誰家裡有這種手工雕刻的紅底花紋圖案的木馬,就必定可以判斷是瑞典移民。木馬的原型,在市政廳內部亦能找到,一幅反映瑞典軍人遠征歐洲大陸的壁畫上,馬的造型儼然就是das

dala.直至如今,瑞典木馬是斯德哥爾摩旅遊產品中最常見的符號:明信片、餐布、圍裙甚至收錄瑞典音樂的cd封套,都能找到。

瑞典人的傳統還有對家庭的重視。瑞典家居品牌數不勝數,簡直就是創意經濟中一個主線:生活百貨的發源地,難怪會最終誕生ikea這樣的家居國際連鎖超級企業。我在斯德哥爾摩夜晚9時一次乘搭的士的經歷,司機饒有興趣地聽著電台,一打聽,不是中國電台的情感節目(或讓人心煩的醫療節目),而是living

節目,主持人和聽眾大談生活起居瑣事。

我個人最佩服瑞典人的是他們的恆心與熱情,vasa沉船博物館便是一個明證,只有他們可以積數十年之功完成一件多達10萬件配件的“世上最大的積木”,把沉于海底經年的vasa號整體修復,並建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毅力驚人。想起他們為紀念“海上絲綢之路”而進行的“歌德堡1號”計畫同樣如是,應當是下一個了不起的恆心成就。而這種性格正是創意人追求“金錢買不到熱情”的彰顯。

有時想,辦了這么久仍然興趣盎然的諾貝爾獎和一直把瓶子遊戲堅持下去的absolut

vodka亦都是佐證。

下一站

挪威,奧斯陸,生命與新生

相比較芬蘭的勃興和瑞典的底蘊,挪威人在應對創意經濟浪潮前似乎欠缺足夠的熱情——儘管他們有可以像村上春樹般生活的“挪威的森林”和偉大的海鮮和壽司食品全歐洲最優質的“三文魚”。

我對挪威直接而模糊的印象是:這真的是一個注重生命的國度,他們控制菸草和全國無賭場,他們平均年齡:男79歲女85歲,但這些並不表示他們只是溫存

——他們勇猛無畏,他們曾經有世界最兇猛的維京海盜,他們也有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海上科學探險kon-tiki號的事跡,無論是海盜還是科學家,無不反映出他們對生命的頑強渴求。而直到他們死去,他們(有錢人)會以海盜船作為墓冠,實在是一種對大自然繼續抗爭的心理暗示。

所有對生命的推崇,聚焦到一點,可以從他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雕塑公園——gustav

vigeland可以看出。雕塑大師gustav的雕塑品正是與生命緊密相關,以一個公園數百件雕塑品反映生命的主題,確是可貴。讓人不慎感慨的是,

gustav公元的選址,正好與其背後的一個oslo公墓地相鄰,生生息息在此昭示。

儘管在北歐一路都看到北歐連鎖酒店scandic,但只在奧斯陸感受了一晚。酒店業亦是創意經濟之一種,scandic則加深了我的認識。這家酒店的口號是“北歐共同感覺”,無所不在的房間木質感,射燈風格獨特的床頭燈,高掛牆壁的電視機,閃亮雪白造型特別的馬桶洗輿盆,簡約別致的供暖片……完全不按酒店房間固有常規的更新設計思維,難怪其在“酒店設計與創新發展”評選中屢屢獲獎。

設計做足功夫,而北歐新設計的方向亦可以在此酒店中略見端倪。

scandic也許只是一個小案例,但啟示我的是,一種代表歐洲設計的“新生力量”(或稱“改造力量”)確然在北歐颳起。他們不存在過多的所謂古典主義、文藝復興的傳統所限,設計師只會發揮自己的創想精神因地、因時而行的新歐洲設計。如他們身處陽光珍貴的北歐,便會廣泛使用大面積的玻璃透光設計,功能至上,簡約優先。但沒料到這個方式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甚至成為玻璃幕牆,造成光污染問題,但這已不能責怪北歐的設計師們。

可能,在“設計立國”的丹麥能更好地印證我的印象。

下一站

丹麥,哥本哈根,幻想景象

我們乘坐和“維京航線”大致一樣模式的stena

line前往下一站,哥本哈根,童話王國丹麥首都。

從沒有一座城市,在到達之前能如此渴望見到它的真實模樣,也許是因為這兒有世上出色的舊城改造計畫?或是因為這兒有sas皇家酒店,這座號稱1960年代最優美外形的現代建築?或是因為在stena

line航行中實在無所事事,慢慢等待駛向哥本哈根?還是在船上能預先拿到的宣傳冊實在太多太好(甚至能看到“性都”的色情業狀況)?或者是因為偉大的arne

jacobsen與verner

panton的一切設計?還或者是因為童話王國的締造者安徒生先生?甚至會亂想,哈根達斯與哥本哈根為何會有相同的詞綴,莫非城中確有hagen之味?

stena

line質素比維京航線還要優質,令我在船上已經預先體驗了丹麥:生活設計品牌menu之精妙構思,安徒生童話角色丹麥鐵兵之敦厚逗人,丹麥陶瓷藝術(風車、接吻小情人與燭台)之樸實。

一大清早就抵達了,上岸三分鐘就可以在皇宮amalienborg看衛兵列隊站崗儀式,每個崗位“派兵仔”的感覺就像回到童年;

然後在克里斯汀堡(christianborg)看“peace

watch”的和平主義者在行動,一對老夫婦在冷風中紮緊peace旗桿的舉動讓人感動;

在市政廳看盧森堡大公抵達,由馬隊接送市民夾道圍觀,隆重而平常的場面;

在這兒的廣場前看安徒生的雕像,看遍地的鴿子,看騎腳踏車的少女,看那些市民或遊客,一切都是那樣的熱鬧與充滿人氣(可能是在之前幾站呆得熟了,人都少見了,如今重新見到這么多人,一時感覺不知道是熟悉還是陌生);

遠遠可以看到sas,這座優美建築並不張揚地矗立在古典建築群中,古樸的哥本哈根火車站正對面,但這座號稱最優美曲線的現代建築,竟絲毫不現桀驁之氣;

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總部看他們的“大象門”,可能是世界工業建築中最好的門;

在“夏宮”看“有名的”樹木和在寒風暖陽中堅持的玫瑰,都是一致的美好;

在海邊,沒有去看那已經被破壞,暫時徒剩基座的“美人魚”,後來才知道竟然是給鬧事的球迷(丹麥國家隊在歐錦賽被淘汰出局)下手損壞;

而最讓我興奮的是,能抽出獨立行走的時間到了danish

design

centre(丹麥設計中心),而且裡面正在進行著丹麥最負盛名的verner

panton的作品展。連最神奇的phantasy

landscope(幻想景象)亦有展示,龐大的幻想空間簡直讓人歡喜得發狂。venner確是一個神人,椅子、燈飾以至整體生活空間構想每件均是傑作。如此充滿想像力的設計,在我看來,venner簡直就像是“設計界中的安徒生”。

這就是哥本哈根,總有遊客說它亂,而它自己的廣告語說是“不大不小”的都市。你會問“設計立國”何處呈現?生活中便是。丹麥設計中心售賣的明信片中有一句語錄值得抄下為大家共勉:“every

new

idea…is

a

combination

of

two

existing

ideas(每個新創想源於兩個經已存在的創想的結合)。”

下一站

荷蘭,阿姆斯特丹,偶有彩虹

這是一座“神奇之城”——

儘管有古老的風車,但已經不再是這兒的標誌建築,僅存一個所謂的“風車村”,在別的地方搬來幾台老風車,圈養幾頭奶牛(已失去產奶能力)炮製成專供遊客觀賞與購物的公園;

儘管有梵谷(van gogh)名聲在外,遊客參觀真作得排長龍,但也有anne frank(《安妮日記》原型)和她的故居名聲更大,長龍更長;

儘管有紅燈區中的櫥窗女郎讓遊客嘆為觀止,此處的博物館、畫廊之多亦同樣嘆為觀止;

儘管此處身處西歐荷蘭,但中國人之多實在讓人咋舌。一座名叫“福祿”的中國酒樓,因為比鄰商業區與紅燈區,生意好得驚人,排隊吃飯的中國旅遊團可以在狹窄的樓梯中排幾層樓的隊,感覺不是“福祿”更像“俘虜”。

而我自己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參觀了位於paulas potterstraat大道上的stedelijk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現代博物館。裡面正進行的是一個名為“up to now”的展覽,以“革新”為線索,透過裝置藝術、平面、製成品、音像等,展示從1970年代至今在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革新進程。感覺這個展覽的主題正好與荷蘭的現狀非常貼切,這個國度有飛利浦有喜力啤酒等傳統“老牌”,但你絲毫不會覺得他們的年老,反而越見越新;這個國度更有以庫哈斯為代表的荷蘭建築設計師,荷蘭風格的新現代建築早已讓人們忘記年老的風車形象。

第五站

巴黎,片葉

在我看來,如果阿姆斯特丹可以是創意經濟匯聚之地,那么巴黎更是一個可以最大效益地呈現的華麗舞台——即便因為巴黎之巨大如參天大樹,而我只僅僅是摸到片葉而已。

是在烏雲天氣進入巴黎的,那時候並沒有那種期待中突然給華麗之都擊中的感覺,泛著世界如一的大都市塵埃的郊區的平庸感幾乎讓我們懷疑。對於我們這一行從北歐、西歐一路走來的人來說,歐式風情已經不再新鮮,老房子、老教堂、王宮市政廳、老石子路,如出一轍,巴黎還有什麼可以擊中我們?

一切懷疑從踏入貝聿銘創造的羅浮宮地下世界後散去。從玻璃金塔透射下的光線竟是如此的晶瑩,真讓人不敢相信。難怪安藤忠雄會如此寫下:“滿載著古典裝飾而厚重的羅浮宮,透過這個可說是二十世紀最極致而巨大的玻璃,映照出其影響而互相輝映。就算代表著舊巴黎與新巴黎的這兩棟建築,是以一種面對面的姿態聳立著,但我所見的絕不是一種‘對立’的畫面,而更湧出‘這才是建築啊’的讚嘆與感動。我確信那是從二十世紀後半葉開始為引向二十一世紀所創造的新景致。”

“這才是建築啊!”發自安藤之內心,聽來亦很讓人感動。

同為華人,我得為貝老先生致敬。在仍然還沒有中文導遊指南的羅浮宮,在進入地下通道時,身為中國人的我絲毫不覺得羞愧,反而有種自豪的感覺。我們的法國導遊也贊道:“人們通常以為貝聿銘只加了一個玻璃金塔,實際上,他遠不於此,例如把羅浮宮原來的古城堡城牆在地下展現出來,提升了羅浮宮的歷史價值,僅此點便值得稱頌。”

羅浮宮呈現的是文明極致,蓬皮杜中心呈現的是現代藝術的極致,而創意經濟在巴黎的極致表現則可以由一家小店可以呈現一二,它是collete,位於羅浮宮外的ruest honore大街,超長單詞“styledesignartfood”串成的正是這家店涵蓋的內容。銷售時裝,但酷愛藝術,更像一家私人畫廊,可還有地下餐廳和書店,最厲害的是,總會有主題概念來正和包裝其銷售。熱愛以時尚方式發布的xelibri在發布新一季產品時,便選擇了collete,大玩party.簡直是創意經濟“聖地”的collete之妙處,我想,只有你親臨其境才能體會。

但對如此巨大的巴黎來說,collete也許還只是一葉小舟,在生生流轉的塞納河面前,又有誰敢妄稱“最好”?

有著多樣化而維繫一貫底蘊的文化與生活形態,巴黎實在是自由創意人聚集的天堂城市。而氛圍才是創意階級最執意和在乎的,可惜我只有兩天半的時間呆在此處,實在抱憾。

關於歐洲工會工作的考察報告
歐洲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關於歐洲工會工作的考察報告

一、赴歐洲培訓考察概況

9月6日至24日,應歐盟中國協會的邀請,由市商貿控股公司副董事長兼工會主席張一夫同志帶隊,市直有關區、局、戰線及部分基層單位的工會主席一行23人,到歐洲8國16個城市,往返2.4萬公里,進行了為期19天的學習考察。期間,我們在歐盟中國協會培訓中心分別聽取了法國工運事業的熱心人賽法綠先生和法籍華人姚蒙先生就法國工運史,維護勞工權益,社會保障等專題講座;瞻仰了周恩來同志1922—1924年在法國巴黎的故居和拉雪斯公墓(巴黎公社牆);另外還拜會了法國的奧塞爾市工會和工人力量總部以及義大利的勞工總部。整個學習培訓、訪問考察活動,始終充滿著團結、友好、和諧的氣氛,在團長的精心組織和團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圓滿成功。

二、歐洲工會組織及其工作特點

法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同時農業也是僅次於加拿大位居第二的糧食出口國。法國在二戰後,經濟迅速崛起,這與法國工會高度重視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全力促進勞動關係的協調和穩定,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工會組織體系完備

法國和義大利工會運動的歷史都相對悠久。法國1884年法律允許成立工會,到1895年即出現了法國第一個規模較大的全國性工會——法國總工會。目前在法國,寫入《勞動法典》的工會有5個,即法國總工會(CGD)、法國工人力量總會(FO)、法國工人民主聯合會(CFDT)、基督教工會聯盟(CFTC)、法國幹部總會(CGC)。除上述5大工會以外,法國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工會組織,比如,在法國幹部總會則代表除一般職工和老闆以外的、以工薪收入為生活來源的中層幹部的利益,在稅收部門有7個工會,銀行系統也有7個工會。可以看出,法國工會種類繁多,形式各異,工會多元化的特點十分明顯。多元化的工會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會運動的力量,由於歷史原因和其他因素,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職工利益需要的多樣性越來越突出,法國各類工會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群體職工的特點和需要而設立,使工會的代表性更為突出,也更具特色。義大利勞工總部是該國最老最大的一個工會組織,已有99年的歷史了。全國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工會,大的有3個,涵蓋了90%的勞動者。他們都是獨立於任何經濟力量,僱主、政府或政治團體之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工會堅持的基本原則是,工會是民間結社,不是一項制度,是一種協會,不是一種運動,是非教派、非黨派的組織。

由於會員與非會員在權利保障上沒有太大差別,上述兩國的入會率並不高,法國僅占8—9%;義大利則為25—30%。

(二)工會活動依法進行

法國的工會活動依法運行,例如雇用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企業,必須設1名職工代表,50人以上的企業必須建立工會委員會,雇用200人以上的企業要向工會提供一個工會活動室,工會代表每月可帶薪從事工會工作10—15小時,有代表性的工會可以與僱主進行對話和談判,簽定協定等等,都是法律規定的。工會嚴格依法活動,工會的權利通過法律來保障。同時,工會又通過自身的努力,促進勞動法律的豐富和完善。法國工會受法律保護,員工可選擇加入工會。法國工會規定,凡經選舉到全國性工會組織任職的幹部,在任職期間其工資由原部門行政支付,再雇用一些由會費開支的秘書,加上義工構成工會幹部體系。由行政支出工會幹部的工資,會不會制約工會幹部行為?法國工會的幹部們對此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因為工會幹部及工會代表的權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他們不必為此而產生後顧之憂。

(三)勞資關係調整機制規範

法國的勞資關係調整機制已形成一套比較規範的體系。勞動法、行業協定和企業協定共同構成勞資關係調整機制的框架。在法國,勞動法無一例外地適用於境內的一切行業和企業,它提供了最基本、最普遍的勞動標準;在此基礎上,法國的700多個行業,均有工會與僱主協會經過談判簽定的行業協定(即行業集體契約),行業協定根據行業特點具體確定本行業的勞動標準,這些標準適用於包括會員和非會員在內的全體職工。協定一旦簽定,必須執行。從起,法國的行業協定將全部改由光碟出版,進而更便於保存和查閱。依據行業協定,各企業還可以簽定企業協定(即企業集體契約),但企業協定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能否簽定企業協定,要取決於該企業是否存在有實力與僱主談判的工會。工會力量大的企業就可以再根據本企業的特點簽定企業協定,而工會力量不夠就不能簽定企業協定。在法國的企業中,往往會有幾個工會同時存在,而又不可能每個工會分別與僱主對話談判。面對這種情況,法國工會的對策是,幾個工會先在一起交換意見,達成共識,然後選出一位談判代表主談,其他工會的代表出席談判會議。儘管工會的多元結構影響工會運動的實力,但在勞資關係的對陣中,工會必須聯合一致,共同面對自己的對手。

(四)工人利益保障體系健全

法國是一個高福利國家。法定帶薪假期每年5周是工會的功勞。法國規定:疾病保險19.6%(雇員6.8%,僱主12.8%);鰥寡保險0.1%(僱主支付);家庭福利5.4%(僱主支付);養老保險1.6%(僱主支付);失業金6%(雇員、僱主各支付3%)。上述多種險率達32.7%(其中僱主要承擔22.9%)。

同時還規定:一個勞工一季度乾滿120小時或一年裡乾滿180小時,就有一年的社保,一人有了保險,全家受惠。

《勞工法》是規範勞工制度的總章法,《勞工法》下面有行業公約,是對《勞工法》的一種補充。例:勞工工作3年要解僱,勞工可獲得每年報酬的10%的補償;新聞界按新聞公約規定,第4年起則每年按15%補償。小孩結婚,其父母有3天假,本人有5天假。

三、幾點體會與思考

我們此行收穫很大,儘管我國與歐洲一些國家社會制度不同,工會組織的情況不同,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和任務都是相同的。法國等歐洲一些國家工會協調處理勞資關係的許多制度、機制和做法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鑑的。

1. 見世面,長知識

為期19天的學習培訓與考察訪問,團員們對西歐的文化藝術、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國民素質等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那裡的城市藝術雕塑、歷史文化館藏,充分顯示了西歐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城市的建築布局典雅美觀,道路規劃合理,車流如織,但很少發生堵車的情況;環境保護的成就也令人佩服,美麗的塞納河上看不到一點漂浮物,歐洲的藝術殿堂——羅浮宮內儘管參觀人群川流不息,但地面潔淨如鏡,幾乎可映出人的倒影;國民素質之高突出印象有兩點,一是在公共場所大家相互禮讓,特別是講話的分貝很低。考察期間,未見過大聲喧鬧的場面。二是過馬路必須走人行橫道線,即使沒有車輛通過,也得等綠燈亮時才能通行,我們所有團員幾乎每人都受到了司機微笑著對你示意,讓你先過馬路的禮遇。為我們服務10餘天的老司機,在高速公路上嚴格遵守限速與連續駕車不得超過2小時的規定,確保行車安全,萬無一失。有的同志深有感觸地說,在歐洲呆了這么多天,我有三個看不到,即:看不到防盜網;看不到亂扯的電線;看不到當街晾曬衣服。

2. 練內功,強自身

西歐之行,團員們一致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與歐洲相比,確有差距。歷史地看,我們的國情不同,社會發展經歷不同;發展地看,我們的起點比較高,改革開放20餘年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只要我們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抓落實,特別是抓住當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契機,切實解決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不諧之音,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一定能實現的。大家紛紛表示,要正視差距,增強信念,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我們工會組織在當前要特別抓好創新業績,創高效益活動,抓好新型職工素質教育工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3. 抓維權,樹形象

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也是中國工會與西方工會唯一能對接的一項工作。儘管我們在維護弱勢群體中的特困職工和先模人物的合法權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並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但究其面來說還是不夠的。如:醫保的覆蓋面還很低,大多數職工民眾就醫難的問題;民營企業中職工的勞動權利、經濟利益屢受侵犯的問題;進城務工人員中工資打白條等等問題,都有待我們工會組織作出鍥而不捨地努力,要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影響黨和政府從政策與法律制定和完善、督促有關部門抓落實這個層面,切實把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落到實處。工會組織要積極藉助社會力量宣傳好《工會法》和《武漢市工會條例》,擴大知曉面;要善於與相關法律機構聯繫,為職工伸張正義,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還要運用已建立起來的工會與政府的聯席會議制度,善於表達職工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從而使工會更好地從巨觀上、源頭上、整體上代表和維護好工人階級的利益。同時,也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民眾基礎這個高度,加快工會組建步伐,把工會永遠置於黨的領導之下,自覺增強黨的領導的觀念,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黨聯繫職工民眾的橋樑和紐帶。

4. 建組織,多樣化

法國工會多元化的特點十分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國工會的整體實力。

從我國國情來看,中國工會不能走多元化道路。這是我們全體團員的共識。因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中國工會的統一,就不會有中國工會的今天。因此,我們更應當倍加珍惜工會組織的團結和統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這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但是,改革當前我國工會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地方也是我國工會的當務之急。我們應當在堅持中國工會一元化的前提下,實行工會組織的多樣化。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制形式多樣化,經營方式多樣化,勞動關係多樣化,分配方式多樣化,職工民眾的要求也多樣化,出現了不同的職工利益群體,以往的工會組織體制已經受到嚴重的挑戰,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滿足不同利益群體職工的需要。

一是工會組織體制多樣化。隨著我國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格局的確定,應打破原來工會條塊分割的組織體制,按地區、按行業、按不同投資主體建立工會。

二是工會的機構設定多樣化。過去傳統的各級工會組織機構,是按照上下對口的要求設定。隨著改革的深入,機構的設定也應該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改變,工會的機構設定應當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地方、不同產業的具體需要來設定。

三是工會的活動方式多樣化。原有的那種自上而下依靠上級工會的行政指令開展工作的統一方式,已難以被廣大的基層工會所接受,基層工會活動的方式和活動內容應根據會員的要求發生轉變。上級工會應根據下級工會的需要來開展工作。

武漢市總工會赴歐洲培訓團全體成員:

張一夫  歐陽和平  孫昌林  劉尚雄

劉三友  張廣源    魏  斌  張培利

劉建華  孫東光    高心菊  陳德明

王功穩  何秉峰    吳丹田  李瑞霞

馬開陸  陳三定    阮慶安  李菊芬

鄭登新  張玉媛    舒蘭枝

11月

赴歐洲國家學習考察報告
歐洲有機農業考察報告
牧業考察團赴歐洲四國考察報告
赴義大利參加"歐洲鑄造展覽會"及參觀考察工廠的報告
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