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油!——深圳下一個30年城市發展的幾點思考

(二)深化深港合作,形成與香港的有序對接。深莞惠三市是香港的主要腹地,要加強對香港這一核心的服務與對接,通過三市的聯合,進一步增強內地城市與香港的合作能力,提高與香港的有序對接層次,而不是形成與香港的同構競爭。深圳應繼續發揮“二傳手”和制度創新的實驗室作用,使自身從簡單的經濟能量接受體,成長為與香港功能互補的輻射源,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地位,與香港一起在部分產業領域承擔全國和全球性功能,把香港優勢資源與內地的條件加以整合,使香港的積極因素迸發更大活力。並在共建港深都市經濟圈的理念下,將都市型產業鏈、市場區和生活圈向東莞、惠州以及珠三角拓展,形成國際化程度較高、競爭力較強的大都市圈。

(三)聯手共建創新圈,構建東岸城市開放型創新體系。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創新是財富創造和經濟成長的重要源泉。一直以來,源頭創新不足是深莞惠三市共同的短板,三市應共同實施自主創新戰略,通過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網路,整合東岸各城市(包括香港)創新資源,形成區域創新共同體,建立開放型創新體系,打造珠江口東岸創新圈,使珠江口東岸各城市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突出各自特色,實行優勢互補,形成創新合力,提升東岸地區整體創新能力,推區東岸域經濟一體化。

(四)實施四城公務員互派,推動東岸人才開發一體化發展。人口、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區際流動是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的重要表征。珠江口東岸城市在新一輪合作共贏中,必須進一步打破各城市間的區劃、制度等壁壘,消除各自為政的格局,建立一個包括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內的統一市場,充分發揮各市生產要素優勢,實行區域內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促進區域內專業分工,協作生產,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促進本區域的共同繁榮。具體策略上,可以實施港深莞惠四城公務員互派,促進公務員隊伍的交流學習和培養,讓他們親身感受四城在經濟發展和城市治理方面的差異和特點,在工作中取長補短,促進發展思路融合和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基本一致的行政理念和工作方式,有效減少區域合作中的摩擦和阻力;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通過香港這條國際通道,充分利用國際人才市場和國際人才資源,通過築巢引才、搭台引才、柔性引才、虛擬引才等措施,提高東岸區域人才競爭力。

(五)加強港口合作,形成東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體化港口群。進一步強化對港口發展的聯合規劃,圍繞打造珠江口東岸國際樞紐港區的目標,明確三市港的定位,實現幹線港——支線港——餵給港的差異分工,形成錯位發展的態勢。深圳港要向物流、貿易中心型的綜合性多功能港口發展,而非功能單一的貿易通道型或者中轉型港口,並加快與香港合作,共建國際航運中心。同時,深莞惠三地在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經營、區港聯動區設定與運營、口岸管理與改革等方面,要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建設、共同經營、利益均享的原則,積極探索提升三市在港口及港口物流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實現利益共享,促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