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常規管理工作總結

在這個轉型的時代,人心浮躁,人們最缺乏的就是恆心和耐心,如果有人能沉得住氣,自然就會在浮躁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但教育教學永遠是中心和主題;只有在繁雜的日常事務中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去思索、去統籌、去實踐,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由於區域教育優勢(國中布局調整注重向高完中的收縮)的缺乏、學生的流動性增加、教師的新老更替(大量特崗補充)加劇、新的教育評價(縣內職高就讀率計分)的不適應,我區的基礎教育質量地位徘徊不前,亟待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分析研究,找出對策,添加措施。

一、靜下心來思索學校的管理

1、管理者要學會統籌安排,凸顯教育教學的中心地位。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很多還是“緊急事務”,甚至成為一段時間的“當前中心工作”。但這些工作都不會是全員動員,更不可能是全體長期作戰,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一定要做好統籌安排,在短期的突擊以後,一定要迅速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即使在繁忙的“當前工作”中,也必須有人抓教育教學工作,真正把教育教學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中心不動搖。

2、學校制度與管理要凸顯質量意思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在學校的重大制度和措施中,一定要凸顯出質量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年度考核、職稱評聘、績效掛鈎、評優評先等。

3、要順應時代潮流更新質量觀念

職業教育招生本不是我輩的份內之事,但卻是國家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因此短期內給我們附加上了這項工作。雖有難度,但也有先例和榜樣。但近年來我們做的都很差,需要思考和總結,更需要迎頭趕上。

素質教育是根本,但中考、聯考還在用分數,如何做到兩者結合,至關重要。我們應當樹立一種在素質基礎上要分數的思想——“素質好,何愁考”。因此學校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原始的分數管理上,要把目光關注在學生的素質發展與過程上。

4、注重過程質量,抓好常規管理

注重過程價值,教育過程質量才是真正的教育質量。沒有過程中的高質便沒有結果的優秀;什麼樣的過程決定什麼樣的結果,這是管理中鐵的定律。

1)、學校政治學習、教師例會、領導例會不能走過場。

有些學校一味迎合個別教師懶惰、煩躁的心態,把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刪掉,把一周一次的例會改為兩周、三周一次,結果是老師不領情,開一次會還覺得時間長;個別教師不學政治、不懂時事、不知上級政策,導致師德修養不高,學校管不了,長期我行我素,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又怎么去引導教育孩子呢?

政治學習、教師例會必須要恢復,要學夠時間;必要時可以在每次的學習中加入業務學習的成分,每次讓一位老師介紹一種教學或教育學生的方法、或學生的學法等,不至於讓學習空洞和個別人無所事事。教育者只有自身素養高了,才能教育學生,才能實現無聲的教育與榜樣的感召。

2)、注重生活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與情感投入。

管理是刻板的、甚至是無情的,但管理者對結果的呈現與處理可以是靈動的。知識分子集中的學校有必要注重人文關懷和情感投入。這也是平息管理中的矛盾、調動教師工作主動性的有效方法。

3)、注重工作中的常規管理

從早到晚、從周一到周末,學校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和工作,一定要形成常規、養成規範,使之為教學服務。如值周、衛生清掃、課間休息、課外活動、校園廣播、就寢、出操、集體辦公、集體備課等等。這些規範的養成讓學校秩序井然又活力無窮,無聲中培養了學生的品行與修為。

4)、踏踏實實地抓好教學過程的指導與管理

在省政府規範辦學行為實施辦法頒布以後,留給老師的課堂時間不多了,因此教師必須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保證過程的效果與質量。

在教學常規過程管理中,學校首先要做的是對過程要求的引領與指導。應根據素質教育需要和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制定切合實際的過程標準和規範,且逐年提高。如上課環節,我們就不能停留在90年代的“守時、有教案、突出重點…”等等,而應該有深度,切入新課標要求,注重學法指導、能力培養、診斷評價、自我改進等等要素。其它環節也同樣要“常規思變”。

各校尤其是要注意評價與考試常規的管理與指導,在6年級、九年級下期以前實行月考是否真的有效果,與規範行為要求和課程標準評價相比是否就真的還好?我認為顯然這種一刀切的月考不如老師時時、處處、天天、人人進行的診斷評價有效;這種做法只是教師、學校平常懶惰後自己平衡心態的一種樣子上的做法,實在不可取,必須廢止!要從教師教學能力、責任心方面去想辦法,回歸到正確的評價與考試辦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