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常規管理工作總結

解決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的問題、知識遷移與能力擴展…

有問題、有思想的老師才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有好老師才會有高質量。

3、心中、眼中要裝著學生

真正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創造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應因勢利導,站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能力。因此,這就需要老師要心中、眼中真正裝著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能力,甚至是思想、家庭情況,給以相應的指導、輔導,甚至是差異性的、個性化的指導;用不同的尺子去要求衡量學生,最後讓學生都超過尺子長高了。

然而,實際教學中有幾人能做得到呢?有的老師學生都畢業了可連名字都還叫不出來。

4、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

關係大於教育。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親近,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關係好,教育就會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就容易成功;反之,教育就會像暴風驟雨,讓人難以接受;教育者與孩子之間保持親密的關係,勝過花許多時間與精力去教育。

一切成功的教育就都是和諧的教育,好的關係的本質特徵就是和諧。

有許多孩子,反叛、性格暴戾、攻擊性強,對主動施於的關懷與幫助冷若冰霜,這種孩子與父母關係一般都很緊張,其根源在於家長,當孩子從沒有在一個自由、放鬆、信任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往往會不自覺把自己周圍變成一種他習慣的矛盾尖銳的環境,在這種狀態下進行的任何形勢的教育都將是事倍功半的。

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中,要注意扮演正確的角色

做“火柴”,不做“蠟燭”。我們的孩子內心裡都有永不熄滅的“蠟燭”,教育者的任務就是點亮孩子心目中的光明;“火柴”的作用就在於激發並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當一個人充滿樂趣地學習時,不論環境多么艱苦,他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的。

做“律師”,不做“法官”。做孩子的“律師”,意味著站在孩子的一邊,竭力維護、捍衛孩子,而不是做一個裁判是非的“法官”,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與孩子形成一種對抗關係。

做“農夫”,不做“園丁”。農夫疏鬆土壤,興修水利、讓植物自行生長,而園丁則按照要求修剪植物的枝葉,甚至使用化肥、農藥、生物技術,控制和改變植物的生長。教育者應當選擇做一個讓孩子自由發展的“農夫”。對待孩子就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關心它、幫助它、引導它、鍛鍊它,不要漠視它、壓抑它、強制它、仇視它。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我們更要傾聽他的訴說,而不要一棒子打死,或者放任自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很多時候,不聽話,叛逆、頂撞,其實都像我們身體偶爾的小恙,要善待孩子。

做“啦啦隊”,不做“陪跑者”。教育者永遠是無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終點,因此,最好的選擇是站在看台上,為孩子吶喊助威,起到啦啦隊的作用。現實中,不少父母、老師在做陪跑的工作,他們良苦用心能理解,但他們的所作所為,無意中會使孩子失去一個自主獨立成長的機會。其實,孩子的成長需要適量的孤獨,孤獨是人的生命中一種重要的體驗,哲學家說:“人在孤獨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孤獨是精神創造的必要條件,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來,人的孤獨與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不做陪跑者,意味著為孩子的心靈留白,使之有了孤獨的機會,使他的心靈品質得以提升。

5、老師的教法是質量提升的關鍵

1)、不管你有千般教法,但請你一定記住:教育者的作用和價值就是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孩子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孩子自主學習。

“如果你告訴學生,3乘以5等於15,這不是教學。如果你說3乘以5等於幾?這就有點是教學了。如果你有膽量說3乘以5等於14,那就更是教學了。這時候打瞌睡的孩子睜開了眼睛,玩橡皮的學生也不玩了:什麼什麼?等於14?然後他們用各種方法來論證等於15而不是14”。這就是教法的魅力。

教學中教育者最好少一隻手。

我們可以假想自己只有一隻手,於是在孩子面前,我們成了需要他幫助的人。結果,孩子不僅能很好地完成他自己的事情,而且還能在幫助你的過程中獨立起來。可惜,在獨生子女這個人類史的奇蹟面前,我們的教育者恨不能長出三隻手、四隻手來,結果是大幅延遲了孩子的自主與獨立,人是在自主活動中獲得覺悟的,因此,教育者的一個善行就是:最好少一隻手。

放下自我,敢於“裝傻”。所謂放下,主要是兩點:一是放下面子,向孩子學習。一旦有勇氣向孩子學習,你將收穫到的是孩子自已主動學習,何樂而不為呢?二是放下虛榮,有困難問孩子。一旦有困難找孩子,哪怕是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當你請教孩子的時候,他或許會給你一個奇蹟般的答案--比任何高明的教育家告訴你的答案要精彩、絕妙。在家庭和課堂上,常有這樣的教育者,他們知識淵博,知曉深刻的人生,為了顯示自己的高大,在孩子面前儼然是權威,孩子在權威面前,除了敬佩以外,只有聽命的資格,根本看不到自我。針對這點,嫻熟的、經驗豐富的教育者就學會裝傻,放下自我的第一步,這也是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