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常規管理工作總結

最典型的自學型學習風格,表現為對身邊環境的探索和自學,從日常生活和身邊的事物中發現有趣的事情、發現問題,並去探索這此事情背後的道理和真諦,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形成能力。

在學校學習中的自學型學習風格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孩子喜歡通過自己看課本、做習題、看課外書來學習和掌握知識;有的喜歡跟著進度走,上課的時候並不專心,但對老師的課堂提問比較興趣,一邊聽課一邊看教材,能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有的喜歡做老師認為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做的題,還四處搜尋有難度的題去做,覺得挑戰難題是種樂趣。通過這個做難題及搜尋的過程,孩子能夠有效地領先於課堂教學的進度,在課堂學習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得更快,表現得更自信,在測驗考試中信心也特別足,而且成績也特別好。

懂得自學的人,才是真正會學習的人。

教育家魏書生在引導學生自學方面獨具特色,他提出“知、情、行、恆”的指導自學參考模式。

知---提高孩子對培養自學能力的認識,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啟發孩子獲得自學能力的願望。

情---使孩子從感情上體驗到自學的幸福和歡樂。

行---人的行動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是向何處動(學什麼),第二是怎樣動(怎樣學)。前者是定向的問題,後者是規則的問題。

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也好,從感悟上體驗自學的歡樂也好,自學時的定向、規則運動也好,都必須持之以恆。

三、以本為本型

有一種孩子的學習風格是緊緊地以課本為中心,不依賴其他學習資料進行學習。但他們並不是機械地記憶課本上的知識與內容,而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情感參與到課本中去,把課本里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和典型例題習慣用得像支配自己的手一樣自如。

利用課本的過程可分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三個階段。

1、是把書讀“薄”

開始的時候,將課本通讀一遍,掌握內容的脈絡和相互之間的前後聯繫,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體系。

在學習的不同時期,概讀的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學期剛開始,瀏覽全書,知道全書由哪些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主題是什麼;學習轉入每個部分,要略讀每部分分幾章,每章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學習每一章時,要看它由哪幾節組成,共有多少概念、規律、公式、定理、原理等,它們的用途是什麼?

概讀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書目。還要注意章節的導引段落、總結段落與知識間的黑白語句,往往揭示知識主要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了解知識的概要,就把書讀“薄”了。

2、是把書讀“厚”。這是讀書的主階段,又叫“細讀”。

讀理科類教材時,把課本具體章節的概念、規律、公式、定理、原理的意義和套用,結合例題、代表性習題等詳細閱讀,邊讀,邊想,邊記。對陌生的題目,記不住的公式,沒有理解的內容等要充分思考,儘量多地提問題,把每個問題都解決。

讀文科類的教材時,一邊讀書,一邊想課文的性質、寫法特點,把握課文的結構、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中心意思,課文引用了哪些名言佳句警句、點睛之筆等。對於讀不懂的段落要反覆讀,反覆想,直到讀懂為止。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將不同部分的知識、不同內容的共同點聯繫起來,充分聯想、甚至要跨學科聯想,使之構成統一的聯繫,使知識更清晰、理解得更深刻,這樣,書就讀“厚”了。

3、再把書讀“薄”。

這個階段叫復讀,它在學習中的作用很重要。

首先起到鞏固作用。復讀要求的速度相對要快些,對於熟悉的內容要像放電影一樣一掃而過,對於比較生疏和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部分才細細咀嚼。

其次起到理清脈絡的作用。與概讀不同,這個環節把脈絡更加細化、知識之間的關係更重邏輯性、更有條理、聯繫更有機。可以從最具體的環節,包括知識點涉及的典型習題聯繫到相關的習題、相應的原理、概念等,既有從上而下的脈絡推演,也有自下而上的脈絡總結。

再次,領悟“基本”。“基本”是系統知識的根據和出發點,是理解和運用知識過程中大量重複運用的東西,是知識結構的核心內容。領悟基本就是發現基本內容及其與一般內容之間的關係。經過反覆閱讀後,孩子掌握了書本知識的結構,領悟知識的基本,熟練運用知識的技能,就會覺得書的內容很少,書本變得越來越薄。

四、提問型

提問型的學習風格,就是通過找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來達到學習的目的,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