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學習心得

忘記是誰曾經說過“焦慮之心是產生壓力的根源”,從某種意義上說,有壓力有動力的真理在我學習文藝理論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證實,因為我的確很焦慮。

從聯考的兵荒馬亂中挨過日子,大學對於我來說如入天堂,更多更自主的分配意識和更自由的時間,讓我對學業或是自我很是放鬆警惕,憑良心說,對文藝理論的整個學習,從兩方面更好地促使我利用和獲得大學。

首先,從情感上,因為我喜歡某位老師所以我偏愛某個科目,這是大多數文科小女生的感性思維模式,坦誠地說,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專家級的人物,所以自認為才識疏淺的我更是無法承受神一樣存在的詹老師。無表情的面孔搭配無語調的文字,無論是聽來還是看來都冷得直掉渣,更何況站在他面前回答問題,走進他的課堂搞學術,對於我而言這都是不合理且太過隆重的事,通常把話說到這樣一個層面,按常理是要來一個大轉折的,通常要用的轉折詞“但是”當你必須要做這樣一個隆重的事的時候,第一個步驟就是將隨意的自己隆重起來,於是我每節課都幾乎按時到勤,認真的揣摩老師的思想和言語,從中找到我可以接近或是承受的突破口,這樣久而久之對一個人研究,就像相親一樣,往往過起日子來發現對象和初次見面大不一樣。我很喜歡詹老師,就像很喜歡蘇勇老師一樣,他帶給我不一樣的課堂經歷和接受課堂的方式,這是我善於和比較自由自主的學習方式。不論老師是什麼樣的級別與水平,只要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其次,就是在學術上,當然我開頭提到的焦慮之心就是在這樣一種學術模式的打壓與刺激下產生的,我常自比是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卒,沒有什麼分量與能耐,我可以背書應考,我可以吃老底拿獎學金,但自從上了詹老師的文學理論課程,我開始被學術、被理論,從無從下手到揮筆自如,這樣的過程就像破繭之蝶,即使我還依舊只是不成形的蛹,但我還是痛苦得很,我喜歡文學,我這樣說只能建立在我可以寫一些傷痛的文字和逝去的青春的時候,當我真正面對以理論或是以評析、結構、模式等開頭的文章的時候,我只能很慚愧地說我離文學的大門還很遙遠,甚至連敲門的機會都未獲得。文學理論課要求我們寫中篇小說評論和讀書筆記這種理論性和學術性較強的東西,這促使我泡圖書館並不斷地蒐集和思考,改變自己的文章常用的語言和風格,當我完成一篇理論文章的時候,我才發現我所完成的不僅僅限於此,更多的是這樣一個過程和寫作方式的改變。我想這就是我利用大學的方式之一。

我前兩天翻閱文學理論的課本,發現還是有很多名詞解釋不出專業的水平,但我竟然可以把其中的某些名詞改變成一種實踐去得出我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接受的意思,這是讓人不勝歡喜的。

也許,在老師眼裡我所沾沾自喜的這些談不上成功,這些小成就不算什麼,但我自己感覺到的學習課程之後的充實與收穫是不需要言說的,即使不被認可當然也很符合大學比較隨意的性格。

在寫這篇心得的時候我沒有準備太多或是思考太久,因為是有感而發所以顯得比較隨心所欲,如果有言辭或是意思不得當之處,還望被涉及或是心裡不好受者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