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十篇:海論(二)

‖LS71—D0401→B0427‖→‖LS12—Q0216‖→‖LS33‖LS71—D0401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

黃帝請教伯高說:我想聽聽人之四肢和關節,用於對應天地,怎么對應?

B0401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伯高回答:(蓋天學說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人之頭是圓的,足是方的,以應天地。

B0402天有日月,人有兩目。

天有日月,人有兩眼。

B0403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B0404天有風雨,人有喜怒。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

B0405天有雷電,人有音聲。

天有雷電,人有音聲。

B0406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B0407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B0408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B0409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B0410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天有十日,人有手指十根。

B0411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

時辰有十二辰,男子有足十指、陰莖、陰蘘以對應;女子缺少兩節,以兩乳之形補足。

B0412天有陰陽,人有夫妻。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

B0413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腧穴。

B0414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上有高山,人有肩頭和膝蓋。

B0415地有深谷,人有腋膕。

地上有深谷,人有腋窩和膕窩。

B0416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地上有十二種水道,人有十二大經脈。

B0417地有泉脈,人有衛氣。

地上有泉水,人體有衛氣。

B0418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地上有雜草,人體有毫毛。

B0419天有晝夜,人有臥起。

天有白晝和夜晚,人有睡覺和起床。

B0420天有列星,人有牙齒。

天有二十八星陳列,人有二十八顆牙齒。

B0421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地有小山包,人有小關節。

B0422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山上之石頭,人有凸起之骨骼。

B0423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森林和樹木,人有膈膜和筋膜。

B0424地有【聚邑】,人有【月囷】肉。

地有小會之聚和大會之邑,人有凸起之肌肉。

B0425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

一年有十二月份,人體有十二關節。

B0426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

地有四時不生草木,人有終身不育無子。

B0427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這就是人與天地相應的實例。

LS12-D0301黃帝曰:夫經水之應經脈也,其遠近、淺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黃帝問:與這十二經水相應的經脈,其長短、淺深、水液、血液之多少,各不相同。參照十二經水而用於針刺,怎么辦?

Q0301岐伯答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也。其脈大、血多、氣盛、熱壯,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瀉也。

岐伯回答:足陽明胃,是奉養五臟六腑之大海。胃脈洪大、血液多、脈氣盛、熱量大。刺胃脈,針不深邪氣不散,針不留邪氣不瀉。

Q0302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

刺足陽明胃經,深六分,留針為十呼;刺足太陽膀胱經,深五分,留針為七呼;刺足少陽膽經,深四分,留針為五呼;

Q0303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

刺足太陰肺經,深三分,留針為四呼;刺足少陰腎經,深二分,留針為三呼;刺足厥陰肝經,深一分,留針為二呼。

Q0304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

手部之三陰三陽經,其脈氣來路近,脈氣來得快。針刺時,針深,都不要超過二分;留針,都不要超過一呼。

Q0305其【少長、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過此者,得惡火,則骨枯、脈澀;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患者之長幼、身體之大小、形體之肥瘦,要用心揣摩,定義為法天之常。艾灸也是這樣,艾灸卻過度的,得畏火之疾,就會骨骼焦枯、血脈粘稠;針刺卻過度的,就會脫氣。

D0401黃帝曰:夫經脈之大小,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月囷】之大小,可為量度乎?

黃帝問:這經脈之大小,血液之多少,皮層之厚薄,肌肉之堅脆,以及【月囷】肉之大小,可以進行測量嗎?

Q0401岐伯答曰:其可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也。若【失】度之人,【痟】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度量刺乎?!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岐伯回答:其可以進行測量的,是取自中等體型,不太瘦削,而且血氣不衰的人。若是不合標準的人,身體瘦削而骨瘦如柴者,怎可用來測量並針刺呢?!審慎地切脈寸口、循按肌肉、觸摸皮膚、按壓筋骨,根據患者寒溫、脈象盛衰而調理,這就是順勢而為之真諦!

‖LS31—D0101→B0107‖→‖LS33‖LS31—D0101黃帝問於伯高曰:余願聞六腑傳谷者,腸胃之小大、長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黃帝請教伯高說:我想聽聽六腑中傳輸穀物之器官,腸胃之大小、長短、受納穀物之多少,怎樣?

B0101伯高曰:請盡言之! 谷所從出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

伯高說:謹讓為臣詳盡說明!(身高七尺五者)穀物從入到出,淺深、遠近、長短之量值為:嘴唇到牙齒距離九分(即2.1厘米),口寬二寸半(即5.8厘米),牙齒後部到會厭,深三寸半(即8.1厘米),口腔最大容量為五合(即100毫升);

公眾號:其人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