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明皇帝紀上卷第九

〔四〕 “六安侯”原誤作“安六侯 ”,逕改。

〔五〕 范書竇融傳曰:“穆等遂交通輕薄,屬託郡縣,乾亂政事。以封在安豐,欲令姻戚悉據故六安國,遂矯稱陰太后詔,令六安侯劉盱去婦,因以女妻之。五年,盱婦家上書言狀,帝大怒,乃盡免穆官。”與袁紀異。

穆居大第,富於財,天子使謁者監護其家,欲以全之。居數年,穆父子自以失勢,出怨言,使者奏焉,乃遣歸故郡。坐賂遺小吏,為郡所考,穆及勛皆死獄中。詔融夫人與一孫還洛陽。固有才能,世祖時貴顯用事,及穆得罪,固亦廢於家。

東平王蒼以輔政久,固請歸藩。

五年(壬戌、六二)
春二月,詔曰:“東平王比上書,願歸藩,上將軍印綬,謙讓日聞,至誠懇惻。蓋‘君子成人之美’〔一〕,今其聽焉。以驃騎長史為東平王太傅,掾吏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家郎,勿上將軍印綬。”蒼體貌長大,進止有禮,好古多聞,儒雅有識度。上嘗問蒼:“在家何者最為樂?”對:“為善最樂。”上嗟嘆之。
〔一〕 見論語顏淵篇。

冬十一月,上幸鄴。

六年(癸亥、六三)
春正月,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琅邪王、中山王、東海王來朝〔一〕。
〔一〕 范書明帝紀無“濟南王”,而別有趙王、北海王、齊王。

廬江獲寶鼎〔一〕,納於太廟。

〔一〕 東觀記曰“出王雒山”。

冬十一月〔一〕,行幸魯,祠東海恭王。沛王、楚王、濟南王、東平王、淮陽王、琅邪王皆會於魯。

〔一〕 范書明帝紀作“冬十月”。

十二月,還過陽城,遣使者祠中嶽。

太尉虞延為司徒〔一〕。延立朝正色,多所匡弼。陰氏憾延,欲毀傷之,使人告延與楚王英謀反〔二〕,延以英帝親,以為不然,不受其言。後英事發覺,上切讓之。

〔一〕 范書作“八年,代范遷為司徒”。

〔二〕 范書作“使人私以楚謀告延 ”。疑此“與”字為衍文。

七年(甲子、六四)
春正月癸酉〔一〕,皇太后陰氏崩。
〔一〕 正月甲申朔,無癸酉。范書作“癸卯”,是。

二月庚申,葬光烈陰皇后。

征東海相宋均為尚書令。嘗有疑事,上大怒,召尚書郎執之。諸尚書皆叩頭謝,均獨正色曰:“夫忠臣守正,敢有二心?均雖死,不易!”上聞而善之,即舍之。遷司隸校尉、河〔內〕(南)太守〔一〕,政化大行,每疾,百姓耆老皆為禱請,旦夕至府,問訊起居。天子方欲以為相,會有痼疾。上召入,自視其疾。均見上,流涕謝曰:“天罰有罪,所苦浸篤,不復奉望帷幄。”上甚傷之,賜錢三十萬,卒於家。

〔一〕 據范書改。

初,上好用能吏,卒多暴虐殘刻,終皆毀敗。均罷朝,相與言曰:“今選舉不得幽隱側陋,但得見長吏耳。太始初〔一〕,京兆則趙廣漢、尹翁歸、蕭望之,丞相則魏相、黃霸,此數公者,治皆致平。今二千石殊無比,國家喜文法吏,以定止奸也。然文吏習為欺謾,而廉吏清在一己,無益百姓流亡,盜賊所由而作也。均自欲叩頭爭之,時未可改也,久將自苦之,乃可言耳。 ”未及言,遷為司隸校尉。後上聞其言,追而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