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二十三年(戊戌、二一八)
春正月甲子,太醫令吉平、少府耿熙等謀誅曹操〔一〕發覺伏誅。
〔一〕 三國志武帝紀作“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注引三輔決錄亦同。范書“耿熙”亦作“耿紀”,然“吉本”作“吉□”。注曰:“□或作平。”與袁紀同。盧弼曰:“按常林傳注引魏略、鄧艾傳注引世語,均作‘吉本’。或魏臣避文帝諱,改□為本。陳志仍其舊文也。”今按袁紀“耿熙”當作“耿紀 ”,“吉平”當作“吉□”。

三月,有星孛於東井〔一〕。

〔一〕 范書獻帝紀作“孛於東方” 。續漢天文志曰:“孛星晨見東方二十餘日,夕出西方,犯歷五車、東井、五諸侯、文昌、軒轅、后妃、太微,鋒炎指帝坐。”

二十四年(己亥、二一九)
春三月壬子晦,日有蝕之〔一〕。
〔一〕 范書作“二月”,續漢五行志亦同。按三月癸丑朔,無壬子,袁紀誤。

夏五月,劉備取漢中。

秋八月〔一〕,諸葛亮等上言曰:“唐堯至聖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二〕,高后稱制而諸呂竊命〔三〕,孝昭幼沖而上官逆謀〔四〕,皆憑〔藉〕世寵,(藉)履國威權〔五〕,窮凶極亂,社稷幾危。非大舜,周公、朱虛、博陸〔六〕,則不能擒凶討逆,扶危定傾。伏惟陛下誕姿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家運不造之難。董卓首亂,盪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鳩)殺見害〔七〕,剝畏天下,殘毀民物。久令陛下蒙塵幽處,人神無位,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佻神器〔八〕。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等州牧宜城亭侯備,授朝爵秩,念在輸力,以□國難〔九〕。睹其機兆,赫然發憤,與車騎將軍董承謀共誅操,將安國靜難,克寧舊都。會承不密,令操遊魂遂得長惡,殘泯海內。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十〕,夙夜惴惴,戰慄累息。

〔一〕 范書作“秋七月庚子”。

〔二〕 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武庚相與叛周。事見史記周本紀。

〔三〕 呂后封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呂后病甚,命呂祿領北軍,呂產領南軍。曰:“高帝巳定天下,與大臣約,曰‘
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事見史記呂后本紀。

〔四〕 上官桀,昭帝上官皇后安之父,與燕王旦謀殺霍光,因廢帝立桀,事覺皆伏誅。事見漢書霍光傳。

〔五〕 據陳璞校記改。

〔六〕 朱虛,朱虛侯劉章;博陸,博陸侯霍光。

〔七〕 據袁紀下文改。時曹操殺伏後而滅其族,並及二皇子。

〔八〕 國語周語曰:“郤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

〔九〕 蜀志作“殉”。按□乃徇之俗字,而徇與殉通。

〔十〕 定安,即定安公王莽也。

昔在虞書,敦序九族〔一〕。周監二代,封建同姓〔二〕,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亮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蕃翰〔三〕,心存國家,念在弭亂。自備破收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螘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照萬世。奉辭在外,詔命斷絕。昔西河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河山,位同權均,不能相率,鹹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績效,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甚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僚,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立,可〔為〕(謂)寒心〔四〕。臣等輒依舊典,立備為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契約盟,埽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置依漢初立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國家,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遂於〔沔〕(江)陽設壇場〔五〕,御王冠於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