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一〕 按三國志陳群傳,此議乃陳群發揮其父陳紀之論而封曹操之議復肉刑令。袁紀文義不清。

〔二〕 見書呂刑。注曰:“以成剛、柔、正直之三德也。”

〔三〕 易豐卦曰:“天地盈虛,與時訊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四〕 書泰誓下:“斫朝涉之脛。 ”傳曰:“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

〔五〕 漢書賈山傳曰:“昔者,周蓋千八百國,以九州之民養千八百國之君,用民之力不過歲三日,什一而籍,君有餘財,民有餘力,而頌聲作。”

〔六〕 襄公十九年左傳曰:齊靈公廢太子光,徒之東鄙,使高厚傳新太子牙,夙沙衛為少傅。靈公卒,崔杼迎太子光即位,是為莊公。以夙沙衛易己,衛奔高唐以叛。十一月,莊公醢衛于軍。

〔七〕 襄公二十六年左傳曰:太子痤美而很,合左師畏而惡之,寺人伊戾為太子內師而無寵。秋,楚客聘於晉,過宋。太子知之,請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請從之。至,則欿,用牲,加書,征之,而騁告公,曰:“太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公使視之,則信有焉。公囚太子,太子乃縊而死。公後聞其無罪也,乃亨伊戾。

〔八〕 趙高,秦之閹臣;英布,秦時被黥。高惑二世而亂秦,布於漢初據淮南以叛故融舉以為例。

〔九〕 莊公十九年左傳曰:“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鬻拳曰:‘吾懼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

〔十〕 卞和,楚獻和氏璧者。詳見前。

〔十一〕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涓事魏為將軍,陰忌臏賢於己,則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後齊侯陰載臏之齊,以計誘龐涓入馬陵道而誅之。又銀雀山出土之孫臏兵法擒龐涓篇言擒涓於桂陵之役,與史記孫子吳起傳異。

〔十二〕詩小雅巷伯序曰:“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十三〕史遷以李陵事下蠶室,發憤而著史記。

〔十四〕子政,劉向之字。漢書楚元王傳贊曰:“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傳文曰:子政幼誦枕中鴻寶苑秘書,言黃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鑄作事,貴甚,多方不驗。上乃下向吏,系當死。上亦奇其材,得逾冬減死論。

〔十五〕書太甲上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思庸,念常道也。

〔十六〕文公三年左傳曰:“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封殽屍而還。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又史記秦本紀曰:“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十七〕建昭三年,陳湯與甘延壽出西域,誅郅支單于於都賴水。事見漢書陳湯傳。

〔十八〕尚,文帝時雲中守,坐上首虜差六級,下吏削爵,罰作之。馮唐諫,遂赦尚,復為雲中守。事見漢書馮唐傳。

袁宏曰:夫民心樂全而不能常〔全〕〔一〕,蓋利用之物懸於外,而嗜欲之情動於內也,於是有進〔取〕(即)陵競之行〔二〕。希求放肆不已〔三〕,不能充其嗜欲也,則苟且僥倖之所生也。希求無厭,無以〔愜〕(疏)其欲也〔四〕,則奸偽忿怒之所興也。先王知其如此,而欲救弊,故先以德禮陶其心,其心不化,然後加以刑辟。書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