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琅邪陽都人諸葛亮,字孔明,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一〕。身長八尺,嘗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唯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二〕,謂之信然。於是徐庶見劉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備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宜可以就見,不可屈致。將軍且枉駕顧之。”

〔一〕 盧弼曰:“按藝文類聚十九引陳武別傳曰:‘陳武字國本,休屠胡人。常騎驢牧羊,諸家牧豎十數人,或有知歌謠者,武遂學太山樑父吟,幽州馬客吟及行路難之屬。’是梁父吟本為古歌謠,諸葛亮吟之遣興耳。”又類聚卷十九載蜀志諸葛亮梁父吟曰:“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強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二〕 崔州平,史失其名,僅以字見。徐元直,即徐庶也。

由是備三詣其廬,因屏人而言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量力度德,欲信大義於天下〔一〕,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為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遂能克紹,以弱為彊,此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也。今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謀,此可與之為援,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二〕,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三〕,殆天將所以資將軍也。益州險塞沃野,天府之地,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後〔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覽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五〕?如是霸業可成,漢室復興也。”備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諸將不悅,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得水,願諸君勿復言。”

〔一〕 信讀如申。

〔二〕 胡三省曰:“吳會者,言吳為東南一都會也。”

〔三〕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補。

〔四〕 三國志諸葛亮傳“後”作“ 君”,其意一也。

〔五〕 孟子梁惠王下曰:“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十三年(戊子、二0八)
春正月癸未,司徒趙溫請置丞相〔一〕。
〔一〕 范書獻帝紀作“司徒趙溫免 ”。陳璞據以疑袁紀有訛。按三國志武帝紀曰:“十三年春正月,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據此疑溫下脫“免”字,“丞相”下脫 “御史大夫”四字。又其後恐脫“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以曹操為丞相”等句,下接 □慮為御史大夫事,方與事理合。

秋七月,曹操征劉表。

八月丁未,光祿大夫□慮為御史大夫。

初,操以谷少禁酒。太中大夫孔融以為不可,與操相覆疏,因以不合意。時中州略平,惟有吳、蜀。融曰:“文德以來之〔一〕。”操聞之怒,以為怨誹浮華,乃令軍諮祭酒路粹傅致其罪。壬子,太中大夫孔融下獄誅,妻子皆棄市。

〔一〕 出論語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