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幼有異才,年十餘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門通簡賓客,非當世英賢及通家子孫不見也。融欲觀其為人,遂造膺門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孫。”門者白膺,請見曰:“高明父祖嘗與仆周鏇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一〕,則仆累世通家也。”眾坐莫不嘆息,僉曰:“異童子也!”太中大夫陳禕後至〔二〕,同坐以告,禕曰:“小時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融曰:“如足下幼時豈常惠乎? ”膺大笑,謂融曰:“高明長大,必為偉器。”年十三喪父,哀慕毀瘠,杖而後起,州里稱其至孝。

〔一〕 李賢引孔子家語曰:“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而達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即吾之師也。今將往矣。’遂至周,問禮於老聃焉。”。

〔二〕 按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范書孔融傳,“陳禕”均作“
陳煒”。又世說新語言語篇作“陳韙”。

初,山陽張儉與融兄裒友善〔一〕,亡命來詣,裒適出。時融年十六,儉不告。融知儉長者,有窘迫色,謂曰:“吾獨不能為君主也!”因留舍藏之。後以人客發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收融及裒送獄。融曰:“保內藏舍者,融也,當坐之。”裒曰:“ 彼來求我,求我之由,非弟之過,我當坐之。”兄弟爭死,郡縣疑不能決,乃上讞。詔書令裒坐之,融由是顯名。

〔一〕 裒,范書作“褒”。按爾雅釋詁,裒古字本作褒。

年二十八,為北海太守。先是黃巾破青州,融收合〔吏〕(夷)民〔一〕,起兵自守。賊張余等過青州〔二〕,融逆擊,為其所敗,收余兵保朱虛。稱詔誘吏民,復置城邑,崇學校庠序,舉賢貢士,表顯耆儒,以彭璆為方正,邴原〔為〕有道〔三〕,王修為孝廉,告高密縣為鄭玄特立鄉名曰鄭公鄉。又國人無後及四方游士有死亡,皆為棺木而殯葬之。使甄子然臨配食縣社〔四〕,其禮賢如此。

〔一〕 吏、夷形近而訛,今正之。

〔二〕 范書孔融傳作“張饒”。

〔三〕 據裴注引續漢書補。

〔四〕 陳璞曰:“范書:甄子然臨孝存知名,早卒。似是兩人。魏志注云: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縣社。據此則一人,‘臨’字當衍。”按惠棟曰:“孝存名碩,注見鄭玄傳。”然查玄傳並無此注,而有“答臨孝存周禮難” 之作,則臨孝存當是人名,疑袁紀“臨”下脫“孝存” 二字。又沈家本亦以為魏志注引續漢書當據范書改之。

劉備表融領青州刺史。年余,為群賊所攻,不能自守,建安初,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每朝會訪對,輒為議主,諸卿大夫寄名而已。

初,穎川陳紀論復肉刑:〔一〕“書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二〕易著劓、刖、滅趾之法,所以輔政助教,懲惡息殺也。且殺人償死,合於古制;至於傷人,或殘毀其體,而才翦毛髮,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蠶室,盜者刖其足,永無淫放穿窬之奸矣。”融難之曰:“古者吏端刑清,治無過差,百姓有罪,皆不之濫。末世凌遲,風化壞亂,法害其民。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之矣。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棄,非所謂與時訊息也〔三〕。紂斬一朝涉之脛,〔四〕天下謂之無道;九牧之地,千八百居〔五〕,若各刖一人,是下常有千八百紂也。求世休和,不可得已。且被刑之人,慮不全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夙沙亂齊〔六〕,伊戾禍宋〔七〕,趙高、英布,為世大患〔八〕。雖忠如鬻權〔九〕,信如卞和〔十〕,智如孫臏〔十一〕,冤如巷伯〔十二〕,才如史遷〔十三〕,違如子政〔十四〕,一離刀鋸,沒世不齒。是太甲之思庸〔十五〕,穆公之霸秦,〔十六〕陳湯之都賴〔十七〕,魏尚之邊功〔十八〕,無所復施也。”曹公將復肉刑,以眾議不同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