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附一:司馬光傳(選自《宋史》)



他與別人一同負責諫院的時候,蘇轍在回答科舉考試的對策中,言辭切中要害而且很直率,考官胡宿打算不錄取他,司馬光說:“蘇轍有愛君憂國之心,不應該落榜。”因為司馬光的這一建議,皇上下詔將蘇轍定為最後一等。

仁宗身體不好,可國家的繼承人還沒有確定,天下的人都很憂慮卻不敢說話。諫官范鎮首先發表自己的看法,司馬光在并州聽說後,也發表意見,並且贈送書信給范鎮,勸他以死抗爭。到這時,司馬光又對皇上當面說:“我過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書三章,希望陛下果斷篤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後說:“莫非想要挑選宗室後代作為繼承人嗎?這的確是忠臣說的話,只是別人不敢說罷了。”司馬光說:“我說這個,自己認為一定會招來死罪,沒想到皇上如此開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說:“這有什麼不好,古今都有這類事。”司馬光退朝後沒有聽說有詔令,就又上書說:“我前面所說,心想立即就會施行,現在卻沒聽到什麼,這中間一定有小人說陛下身強力壯,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

那些小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只是想在倉猝之間,拉攏他們所看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禍,能說得完嗎?”皇帝大為感動,說:“將司馬光的上書送到中書省。”司馬光見到韓琦等說:“諸公沒來得及商定,他日宮中半夜傳出寸紙,把某人作為繼承人,而且全國的人不敢違背。”韓琦等雙手作揖說:“不敢不盡力。”不久,下詔讓英宗負責宗正事務,英宗一再推辭,不肯答應,於是被立為皇子。英宗又說自己有病,不肯入宮。司馬光說:“皇子推辭富貴,已經快一個月了,可見他比一般人賢惠得多。然而,對父親的召喚不答應,君王徵召,卻不肯應徵,希望以臣下的道義來責備皇子,想必他一定會入宮。”皇上照他說的辦,英宗果然接受了徵召。

兗國公主嫁給李瑋,李瑋不能勝任宰相的職務,皇上下詔調李瑋到衛州,李瑋的母親就去歸附其兄李璋,公主回到宮中居住。司馬光說:“皇帝陛下想念章懿太后,所以讓李瑋娶了公主。現在是母子分離,家事零落,唯獨皇上未感覺到沒有恩澤嗎?李瑋已經被罷黜,公主怎么會沒有罪呢?”皇帝明白了,下詔讓公主到沂國,對待李氏的恩惠也不變。朝廷要晉升他為負責起草皇帝詔書的官,他一再推辭,於是改授為天章閣待制兼侍講,並負責諫院的工作。當時朝廷對許多違法的事多姑息遷就,小官吏們起鬨就可以驅逐執法官;負責皇帝坐車的官吏違令、傲慢,竟能撤換宰相;衛士們行兇造反,可監獄不去窮追他們的責任;兵士辱罵三司使而不被認為是冒犯長官。司馬光說這些都是犯死罪的發端,不能不將他們正法。

充媛董氏死後,被贈淑妃稱號,大臣停止上朝,為她服喪。官員們都前去撫慰,為其議定諡號,實行冊封的禮節,送葬時為其配備儀仗隊。司馬光說:“董氏的位次本來低微,病危將死時才拜為充媛。古時候婦人沒有諡號,近代的制度也只有皇后才有。儀仗隊本來是用於獎賞有軍功的人的,從來沒有用於婦人。唐朝平陽公主有率兵輔佐唐高祖平定天下的功勞,才享此殊榮。到了韋庶人才開始下令妃子下葬的日子都給予鼓吹,但這不是要讓它成為制度,不值得效法。”當時有關部門議定後宮的封贈辦法,皇后和妃子全部要封贈三代,司馬光說:“妃子不應當與皇后一樣,西漢時的袁盎引導慎夫人離開與皇后同坐的席位,也正是這個緣故。仁宗天聖年間行郊祀祭禮,太妃只贈給二代,何況是妃子呢?”英宗即皇帝位,患病,慈聖光獻皇后和他一同處理政務,司馬光上疏說:“過去章獻明肅皇后有保佑先帝的功勞,只是因為親近、任用外戚小人,遭到國內人士的非議。現在處理政務,大臣中忠誠厚道的像王曾,清廉純正的像張知白,剛正不阿的如魯宗道,正直無私的像薛奎,等等,應該相信重用他們;猥瑣、卑鄙的像馬季良,讒害忠良的像羅崇勛,等等,應當疏遠他們。這樣天下的人就會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