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家范卷三 父母/ 父/ 母



【譯述】人們愛自己的兒子,很少能做到沒有偏愛。從古代到現在,這種偏愛的毛病非常多,聰明懂事的孩子自然討人喜愛,頑皮愚魯的孩子也應當憐愛。偏愛雖然是喜歡他,盼他好,而事實上卻是害了他。共叔的死,實際上是他母親的過錯;趙王后來被殺,也是他父親偏寵偏愛造成的惡果;劉表和袁紹最終家破人亡,都可以作為偏愛子女的前車之鑑。

曾子終身不娶後妻

【原文】曾子出其妻,終身不取妻。其子元請焉,曾子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

【譯述】曾子休掉了他的妻子,終身沒有再娶。曾子的兒子曾經勸父親再娶後妻,曾子對兒子說:“殷高宗武丁因為後妻進讒言,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孝己;周宣王尹吉甫也因為娶了後妻的緣故,放逐了自己的兒子伯奇。我上比不上殷高宗,中比不上尹吉甫,怎么能保證娶了後妻而不發生禍亂呢?”

續娶後妻,極易敗家

【原文】後漢尚書令朱暉,年五十失妻。昆弟欲為繼室。暉嘆曰:“時俗希不以後妻敗家者。”遂不娶。今之人年長而子孫具者,得不以先賢為鑑乎!

【譯述】東漢尚書令朱暉,五十歲的時候死了妻子。兄長想為他續弦,他嘆息道:“現在,因為續娶後妻敗家的事例很多。”於是不再續娶。如今那些年事已高且子孫滿堂的人,難道能不以前代的賢人為榜樣嗎?

子不孝父不慈,其罪惡均等

【原文】《內則》曰:“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譯述】《內則》說:“兒子和媳婦不孝順不恭敬,也不用怨恨,應該耐心地教育他們。如果不聽教育,然後再去指責他們。指責了也不改正,就將兒子和媳婦趕出家門但不去明說他們違背了孝道。”

【原文】君子之所以治其子婦,盡於是而已矣。今世俗之人,其柔懦者,子婦之過尚小,則不能教而嘿藏之。及其稍著,又不能怒而心恨之。至於惡積罪大,不可禁遏,則喑嗚鬱悒,至有成疾而終者。如此,有子不若無子之為愈也。其不仁者,則縱其情性,殘忍暴戾,或聽後妻之讒,或用嬖寵之計,捶撲過分,棄逐凍餒,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已。《康誥》稱:“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謂之元惡大憝,蓋言不孝不慈,其罪均也。

【譯述】君子對待兒子和媳婦的辦法,就是這么個道理。如今世俗之人中的那些柔弱無能的父輩,在兒子、媳婦的過錯還小的時候,不能及時教育,而是盡力去遮掩。等到他們的過失越來越大的時候,父母又不能發怒去責備他們。等到子女罪大惡極,不能遏制的時候,父母就憂愁苦悶,甚至有人積鬱成病,含恨而死。如果這樣,有子女還不如沒子女好。另一方面,也有那些不仁不義的父親,放縱自己的情性,殘忍暴戾地對待子女,有的聽信後妻的讒言,有的用親信的計謀,對兒女過分捶打,或者把子女趕出家門,讓他們挨飢受餓,必欲置之死地才肯罷休。《康誥》說:“子女不能孝順父親,就會大大傷害父親的心;父親不能夠養育他的子女,就是仇恨子女。”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大惡人,這段話大概是說子女不孝順和父親不慈祥,他們的罪惡一樣大。

母慈母敗子

【原文】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譯述】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愛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古人說:“慈母敗子。”母親溺愛子女卻不能教育子女,使子女淪為壞人,陷入惡跡劣行,最終受到懲罰,引出禍亂,自取滅亡。毀他的並非他人,恰恰是做母親的害了他。從古到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可勝數。

古代聖賢重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