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觀林詩話


東坡名賈耘老之妾為雙荷葉,初不曉所謂。他日,傳趙德麟家所收泉南老人《雜記》,記此事云:“兩髻並前如雙荷葉,故以名之。”如荷葉髻,見溫飛卿詞:“裙拖安石榴,髻嚲偏荷葉。”
五大夫,秦爵名也。封松為五大夫,非特為五株松也。近有題範文正所植鄱陽驛中六《松》云:“青青六大夫。”此殊可笑。
都下舊無紅梅,一貴人家始移植,盛開,召士大夫燕賞,皆有詩,號《紅梅集》,傳於世。以半山“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為冠。後東坡見云:“何待北人太薄。”
半山云:“窗明兩不借,榻淨一籧篨。”揚雄《方言》“絲作曰履,麻作曰不借”。崔豹《古今注》:“草履曰不借。”許慎《說文》云:“綥或作綦,帛蒼艾色。”《詩》:“縞衣綥巾。”未嫁女所服。一曰不借,常所服御,而人皆易有者,皆可謂之不借,不獨履也。然半山所指,乃草履耳。
半山詩有用蔡澤事云:“安排壽考無三甲。”又用退之語對云:“收拾文章有六丁。”東坡詩有用屈原事云:“豈意日斜庚子後。”又用鄭康成夢對曰:“忽驚歲在己辰年。”皆天設對也。
秦太虛《與花光老求墨梅書》云:“仆方此憂患,無以自娛,願師為我作兩枝見寄,令我得展玩,洗去煩惱。幸甚。”涪翁和昊字韻《梅詩》云:“夢蝶真人貌黃槁,籬落逢花曾絕倒。雅聞花光能畫梅,更乞一枝洗煩惱。”謂此也。
太虛又云:“仆有《梅花》一詩,東坡為和。王荊公嘗書之於扇。”有見荊公扇上所書者,乃“月落參橫畫角哀,暗香消盡令人老”兩句。涪翁又愛其四句云:“清淚斑斑和在有恨,恨春相從苦不早。甘心結子待君來,洗雨梳風為誰好。”曰:“《玉台》詩中,氣格高者乃能及此耳。”
涪翁云:“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荊公嘗求此花栽,欲作詩而隔其名,予請名曰山樊。野人采鄭花葉以染黃,不借樊而成色,故曰山樊。‘海岸孤絕處,補佗落伽山。’譯者謂小白山,余疑即此花是也。不然,何以觀音老人端坐而不去也。”此題花光《補題二絕句跋》。翁作《水仙花》詩有“山樊是弟梅是兄”,亦謂此也。
太虛《梅》詩末云:“安得健步遠移歸,亂插繁花向晴昊。”乃用《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兩句。
豫章諸洪作詩,有外家法律,然不多見於世。舊傳龜父《游烏遮塔示師川》詩云:“華鯨喚起曲肱夢,行徑幽尋小雨乾。風吹龍沙江流斷,日下烏塔松陰寒。冰雪照人徐孺子,手提玉塵對西山。安得鴻崖入瓊藥,令我蜚出六合間。”此下原本另提行,今按當合為一條。玉父《寄兄》詩云:“六年作別書頻至,一月相從袂又分。船宿綠波浦邊雨,客行烏泥岡上雲。陳留風俗尚可道,襄陽耆舊空復論。鴻飛沖天雁翅短,付與燕雀聊同群。”
涪翁跋半山書云:今世唯王荊公字得古人法,自楊虛白以來,一人而已。楊虛白自雲“浮世百年今過半,校他蘧瑗十年遲”者,荊公此二帖近之。往時李西台喜學書,題《楊少師題大字院壁後》云:“枯杉倒檜霜天老,松煙麝煤陰雨寒。我亦生來有書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台真能賞音者,今夫定林寺壁,荊公書數百字,未見賞音者。
《澠水燕譚》記張芸叟奉使遼東,宿幽州館中,有題子瞻《老人行》於壁者。聞范陽書肆,亦刻子瞻詩數十首,謂之《大蘇小集》。芸叟題其後云:“誰傳佳句到幽都,逢著君兒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此乃子由與坡詩。佳句二字,本雲家集,坡亦有和篇。所謂“欲問君王乞鑑湖”是也。
東坡云:“醉眼炫紅綠。”此乃“看硃成碧顏始紅”換骨句耳。
鹽官倪清,素寶東坡墨跡數軸,如護眼目。縣官數以勢力劫之,卒不可得,取試經行中語,自榜其所居曰“薄命佳人之館”。
衣冠中有微時為小吏者,作三角亭詩,有“夜欠一檐雨,春無四面花”之語。獻其所事,異之。使學,後果登第,今為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