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


《曉諭》上是這么寫的:

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李示,仰在城文武軍民人等知悉。照得丁啟睿、楊文岳、
左良玉已被本營殺敗,黃河本營發兵把守,一切援兵俱絕。爾輩如在釜中,待死須
臾。如即獻城投降,除周王一家罪在不赦外,文武照舊錄用,不戮一人。如敢頑抗,
不日一鼓破城,寸草不留。本大元帥體上天好生之德,不忍速攻;先此消切曉諭,
以待開門來降。慎勿執迷,視為虛示。此諭!

後邊用乾支紀年,不書“大明崇禎”年號。黃澍儘管已經看過兩遍,但是重讀
之下,仍然感到每一句話都震撼著他的心。如今開封確實成了一座孤城,很難再有
援兵前來,糧食不多,救援亦絕。現在的人心與今年年節前後也大不相同,那時大
家都相信朝廷必來救援,所以能夠堅守。如今看到朱仙鎮全軍覆沒,人人喪失信心,
又加上許多人在傳說李自成如何廣行仁義、不擾百姓的好話,使民心十分不穩。如
果李自成仍像前香那樣猛攻,或採取久困之計,開封都將從內瓦解。因為對形勢看
得十分透徹,所以他更知道李自成這個《曉諭》的真正分量。想了一陣,他心情沉
重地說:
“子彬,我的意思,流賊的這二十份告示要送呈撫台大人和列位上憲過目之後
全數焚毀,不許泄露一字。另外可以改寫一張賊示,公布於眾。你看如何?”
“如何改法,請賜明示。”
黃澎正要指出如何修改,一個丫環送茶進來,就把話停住了。等丫環走後,他
走到門口望望,又走到窗前向院中望望,確信沒有一個人,這才坐下,對劉子彬俏
聲說話。聲音是那么低,那么輕,幾乎連劉子彬也不能完全聽清。但劉是一個用心
人,儘管有個別字聽不清楚,黃澍的意思他已經明白,不禁大驚,輕輕問道:
“這樣能行么?如果你準備將來使黃河決口,恐怕開封數十萬軍民,連你我在
內,都不能活了。”
黃澎說道:“不然。不然。我想得比你周到,你只管按照我的意見去改。”
劉子彬仍然不肯,說:“按常理講,黃河的河床多年淤積,全靠河堤將水攔住。
河水比開封城高,這一點在開封人盡皆知。萬一將來將黃河決口,開封豈能平安無
事?”
“不,並不像你說的那么可怕。據我看來,如果把黃河決口,黃水向東南流,
必然水勢分散,來到開封城下時,水勢已經變緩,不是那么急了。開封城外的攔馬
牆,自從今春流賊退走以後,重新修固,又高又厚。黃水被攔馬牆一擋,一定不會
再有多大力量,也許連攔馬牆都過不來,即使過了攔馬牆,這開封城牆是萬萬沖不
倒的,水也漫不過來。到時還會分流,主流會繞過開封,往東南流去,開封城必會
保全。而流賊屯在城外,如不倉皇逃遁,必然會被淹死。所以依我看來,此計可用。
但今天萬萬不能泄漏,日後也不能泄漏。把我告訴你的兩句話寫在闖賊的《曉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