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


“呀”了好久,接不上別的字句。夾在這些學童的聲音中間,有一個中年人的聲音,
也在朗讀文章,音節很講究抑揚頓挫。那文章聽起來好像是一段跟一段互相對稱的,
懂得的人會聽出來他是在讀八股文,也許他面前的書就叫做《時文①選萃》,或
《闈墨②評選》,總之,這是當時科舉考試的必讀之書,中舉人、進士所必修的課
程。這箇中年人的琅琅書聲一直傳到大門以外,傳到小胡同中。

①時文——明朝人將八股文稱為“時文”.以別於韓愈和柳宗元等人倡導的
“古文”。
②闈墨——評選出來鄉試或會試考中的試卷,稱做闈墨。“闈”指試院。

這時在胡同的西頭,有一位少婦牽著一個大約五歲的小男孩,向東走來。她分
明聽見了讀書的聲音,特別是辨出了那箇中年人讀八股文的聲音,憂鬱的臉孔上不
覺露出來一點若有若無的笑,也許是一絲苦笑。她低下頭去望著那個小男孩,輕輕
問道:
“你聽,那是誰讀書?”
小男孩並沒有理會這讀書的聲音,用一隻手牽著媽媽,用一隻手背擦自己臉上
的汗。遇著一塊小磚頭、一塊瓦片,他總要用他的破鞋子踢開。由於天氣太熱,他
的上身沒有穿衣服,只帶了一個花兜兜;褲子是開襠褲,用襻帶系在肩上。他長得
胖乎乎的,大眼睛,濃眉毛,五官端正,一臉聰明靈秀之氣。
那少婦大約有二十八歲的樣子,平民衣飾,梳著當時在省城流行的蘇州髮髻,
臉上薄施脂粉,穿的是一件藕荷色汴綢褂子,四周帶著鑲邊,一條素色帶花的長裙,
已經半舊了。她的相貌端正,明眸皓齒,彎彎的眉毛又細又長,雖然算不得很有姿
色,但在年輕婦女中也算是很好看的了。她正像當時一般少婦那樣,走路低著頭,
目不旁視。與往常不同,今天她臉上帶有憂鬱的神色,好像有什麼沉重的心事壓在
眉頭。
這小胡同里行人不多,偶爾有人從對面走來,她就往胡同北邊躲一躲,仍然低
頭走她的路,不敢抬起頭來看人,但也不由得看看別人的腳。剛才她是去胡同轉角
處的鐵匠鋪,找鐵匠孫師傅間幾句話,問過以後,就很快轉回家來。
她的婆家姓張,丈夫是一個資門秀才,原籍中牟縣,是當時有名的河南名士張
民表的遠房侄兒,名叫張德厚,字成仁。她的娘家姓李,住在開封城內北土街附近。
她小時候本來也有名字,叫做香蘭,但當時一般婦女的名字不許讓外人知道,只有
娘家父母和家族長輩呼喚她的小名。一到婆家,按照河南習俗,婆家的長輩都稱她
李姑娘,晚輩稱她大嫂或大嬸,也有鄰居稱呼她秀才娘子。但由於省會是一個大地
方,秀才並不稀罕,稱呼她秀才娘子的人畢竟不多。自從開封第一次被圍以來,家
家門頭上都掛著門牌,編為保甲,門牌上只寫她張李氏,沒有名字。
她推開大門,驚醒了正在地上睡覺的老黃狗,剛要狂吠,聞到了主人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