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入公門,鞠躬如也;趨進,翼如也。【集解】:孔安國曰:“言端好也。”君召使儐,【集解】:鄭玄曰:“有賓客,使迎之也。”色勃如也。【集解】:孔安國曰:“必變色。”君命召,不俟駕行矣。【集解】:鄭玄曰:“急趨君命也,行出而車駕隨之。”
魚餒,肉敗,割不正,不食。【集解】:孔安國曰:“魚敗曰餒也。”席不正,不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是日哭,則不歌。見齊衰、瞽者,雖童子必變。【集解】:包氏曰:“瞽,盲。”
“三人行,必得我師。”【集解】:何晏曰:“言我三人行,本無賢愚,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無常師。”“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集解】:孔安國曰:“夫子常以此四者為憂也。”使人歌,善,則使復之,然後和之。【集解】:何晏曰:“樂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集解】:王肅曰:“怪,怪異也。力謂若奡蕩舟,烏獲舉千鈞之屬也。亂謂臣弒君,子弒父也。神謂鬼神之事。或無益於教化,或所不忍言也。”李充曰:“力不由理,斯怪力也。神不由正,斯亂神也。怪力,亂神,有與於邪,無益於教,故不言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集解】:何晏曰:“章,明。文,彩。形質著見,可以耳目循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集解】:何晏曰:“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可得而聞之。”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集解】:何晏曰:“言不可窮盡。”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集解】:何晏曰:“言忽恍不可為形象。”夫子循循然善誘人,【集解】:何晏曰:“循循,次序貌也。誘,進也。言夫子正以此道進勸人學有次序也。”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集解】:孔安國曰:“言夫子既以文章開博我,又以禮節節約我,使我欲罷不能。已竭吾才矣,其有所立,則卓然不可及。言己雖蒙夫子之善誘,猶不能及夫子所立也。”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集解】:鄭玄曰:“達巷者,黨名。五百家為黨。此黨之人美孔子學道藝,不成一名而已。”子聞之曰:“我何執?執御乎?執射乎?我執御矣。”【集解】:鄭玄曰:“聞人美之,承以謙也。吾執御者,欲明六藝之卑。”牢曰:“子云‘不試,故藝’。”【集解】:鄭玄曰:“牢者,弟子子牢也。試,用也。言孔子自雲我不見用故多伎藝也。”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集解】:服虔曰:“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鉅野是也。”【正義】:括地誌云:“獲麟堆在鄆州鉅野縣東十二里。春秋哀十四年經雲‘西狩獲麟’。國都城記雲‘鉅野故城東十里澤中有土台,廣輪四五十步,俗雲獲麟堆,去魯城可三百餘里’。”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集解】:服虔曰:“車子,微者也;鉏商,名也。”【索隱】:春秋傳及家語並雲“車子鉏商”,而服虔以“子”為姓,非也。今以車子為主車車士,微者之人也。人微故略其姓,則“子”非姓也。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集解】:服虔曰:“麟非時所常見,故怪之,以為不祥也。仲尼名之曰‘麟’,然後魯人乃取之也。明麟為仲尼至也。”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集解】:孔安國曰:“聖人受命,則河出圖,今無此瑞。吾已矣夫者,傷不得見也。河圖,八卦是也。”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集解】:何休曰:“予,我也。天生顏淵為夫子輔佐,死者是天將亡夫子之證者也。”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集解】:何休曰:“麟者,太平之獸,聖人之類也。時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將歿之證,故云爾。”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為莫知子?”【集解】:何晏曰:“子貢怪夫子言何為莫知己,故問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集解】:馬融曰:“孔子不用於世,而不怨天不知己,亦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集解】:孔安國曰:“下學人事,上達天命。”知我者其天乎!”【集解】:何晏曰:“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故曰唯天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