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集解】:王肅曰:“高丈長丈曰堵,三堵曰雉。”使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集解】:服虔曰:“三都,三家之邑也。”於是叔孫氏先墮郈。【集解】:杜預曰:“東平無鹽縣東南郈鄉亭。”【正義】:括地誌云:“郈亭在鄆州宿城縣東三十二里。”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於季氏之宮,【集解】:服虔曰:“三子,季孫、孟孫、叔孫也。”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集解】:服虔曰:“人有入及公之台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集解】:服虔曰:“申句須、樂頎,魯大夫。”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集解】:杜預曰:“魯國卞縣南有姑蔑城。”【正義】:括地誌云:“姑蔑故城在兗州泗水縣東四十五里。”按:泗水縣本漢卞縣地。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集解】:杜預曰:“泰山鉅平縣東南有成城也。”【正義】:括地誌云:“故郕城在兗州泗水縣西北五十里。”公斂處父【集解】:服虔曰:“成宰也。”謂孟孫曰:“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樂其以貴下人’乎?”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集解】:王肅曰:“有司常供其職,客求而有在也。”皆予之以歸。【索隱】:家語作“皆如歸”。
齊人聞而懼,曰:“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焉,我之為先並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請先嘗沮之;沮之而不可則致地,庸遲乎!”於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索隱】:家語作“容璣”。王肅云:“舞曲名也。”文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游,【索隱】:謂請魯君為周偏道路遊行,因出觀齊之女樂。往觀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集解】:王肅曰:“膰,祭肉。”則吾猶可以止。”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集解】:屯在魯之南也。【索隱】:地名。而師己送,曰:“夫子則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集解】:王肅曰:“言婦人之口請謁,足以憂使人死敗,故可以出走也。”蓋優哉游哉,維以卒歲!”【集解】:王肅曰:“言仕不遇也,故且優遊以終歲。”師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師己以實告。桓子喟然嘆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索隱】:孟子曰“孔子於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今此雲濁鄒是子路之妻兄,所說不同。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粟六萬。【索隱】:若六萬石似太多,當是六萬斗,亦與漢之秩祿不同。【正義】:六萬小斗,計當今二千石也。周之斗升斤兩皆用小也。居頃之,或譖孔子於衛靈公。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索隱】:謂以兵仗出入,以脅夫子也。孔子恐獲罪焉,居十月,去衛。
將適陳,過匡,【正義】:故匡城在滑州匡城縣西南十里。顏刻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索隱】:謂昔所被攻缺破之處也。【正義】:琴操云:“孔子到匡郭外,顏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貨正從此入。’匡人聞其言,告君曰:‘往者陽貨今復來。’乃率眾圍孔子數日,乃和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軍士僵仆,於是匡人有知孔子聖人,自解也。”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索隱】:匡,宋邑也。家語云匡人簡子以甲士圍夫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顏淵後,【集解】:孔安國曰:“言與孔子相失,故在後也。”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集解】:包氏曰:“言夫子在,己無所致死也。”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集解】:孔安國曰:“茲,此也。言文王雖已沒,其文見在此。此,自謂其身也。”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集解】:孔安國曰:“文王既沒,故孔子自謂後死也。言天將喪此文者,本不當使我知之;今使我知之,未欲喪之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集解】:馬融曰:“如予何猶言‘柰我何’也。天未喪此文,則我當傳之,匡人慾柰我何!言不能違天以害己。”孔子使從者為甯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索隱】:家語“子路彈劍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圍而去”。今此取論語“文王既沒”之文,及從者臣甯武子然後得去。蓋夫子再戹匡人,或設辭以解圍,或彈劍而釋難。今此合論語、家語之文以為一事,故彼此文互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