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夏,衛靈公卒,立孫輒,是為衛出公。六月,趙鞅內太子蒯聵於戚。陽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絰,偽自衛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遷於州來。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齊助衛圍戚,以衛太子蒯聵在故也。
夏,魯桓釐廟燔,南宮敬叔救火。孔子在陳,聞之,曰:“災必於桓釐廟乎?”【集解】:服虔曰:“桓釐當毀,而魯事非禮之廟,故孔子聞有火災,知其加桓僖也。”已而果然。
秋,季桓子病,輦而見魯城,喟然嘆曰:“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孔子,故不興也。”顧謂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魯;相魯,必召仲尼。”後數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魚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終,終為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終,是再為諸侯笑。”康子曰:“則誰召而可?”曰:“必召厓求。”於是使使召厓求。厓求將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歸乎歸乎!【索隱】:此系家再有“歸與”之辭者,前辭出孟子,此辭見論語,蓋止是一稱“歸與”,二書各記之,今前後再引,亦失之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集解】:孔安國曰:“簡,大也。孔子在陳思歸欲去,曰:‘吾黨之小子狂者進取於大道,妄穿鑿以成章,不知所以裁製,當歸以裁耳。’”子贛知孔子思歸,送厓求,因誡曰“即用,以孔子為招”雲。
厓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陳遷於蔡。蔡昭公將如吳,吳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遷州來,後將往,大夫懼復遷,公孫翩射殺昭公。【集解】:徐廣曰:“哀公四年也。”楚侵蔡。秋,齊景公卒。【集解】:徐廣曰:“哀公五年也。”
明年,孔子自蔡如葉。葉公問政,孔子曰:“政在來遠附邇。”他日,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集解】:孔安國曰:“葉公名諸梁,楚大夫,食菜於葉,僭稱公。不對,未知所以對也。”孔子聞之,曰:“由,爾何不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去葉,反於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集解】:鄭玄曰:“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津,濟渡處也。”正義括地誌云:“黃城山俗名菜山,在許州葉縣西南二十五里。聖賢冢墓記雲黃城山即長沮、桀溺所耕處。下有東流,則子路問津處也。”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集解】:馬融曰:“言數周流,自知津處。”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集解】:孔安國曰:“悠悠者,周流之貌也。言當今天下治亂同,空舍此適彼,故曰‘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集解】:何晏曰:“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長沮、桀溺謂孔子為士,從辟人之法者也;己之為士,則從辟世之法也。”櫌而不輟。【集解】:鄭玄曰:“櫌,覆種也。輟,止也。覆種不止,不以津告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集解】:何晏曰:“為其不達己意而非己。”曰:“鳥獸不可與同群。【集解】:孔安國曰:“隱於山林是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集解】:何晏曰:“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與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徽扇耍【集解】:包氏曰:“丈人,老者。唬草器名也。”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集解】:包氏曰:“丈人曰不勤勞四體,分植五穀,誰為夫子而索也。”植其杖而芸。【集解】:孔安國曰:“植,倚也。除草曰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亡。【集解】:孔安國曰:“子路反至其家,丈人出行不在。”
孔子遷於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集解】:徐廣曰:“哀公四年也。”軍於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集解】:孔安國曰:“興,起也。”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集解】:何晏曰:“濫,溢也。君子固亦有窮時,但不如小人窮則濫溢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