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十四年,更為元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集解】:徐廣曰:“戎地,在河上。”【正義】:按:王游觀北河,至靈、夏州之黃河也。七年,樂池【正義】:樂音岳。池,徒何反。裴氏音池也。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正義】:修魚,韓邑也。年表雲秦敗我修魚,得韓將軍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復相秦。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索隱】:蜀西南夷舊有君長,故昌意娶蜀山氏女也。其後有杜宇,自立為王,號曰望帝。蜀王本紀曰:“張儀伐蜀,蜀王開戰不勝,為儀所滅也。”伐取趙中都、西陽【集解】:地理志太原有中都縣。【正義】:括地誌云:“中都故縣在汾州平遙縣西十二里,即西都也。西陽即中陽也,在汾州隰城縣東十里。地理志雲西都、中陽屬西河郡。”此雲“伐取趙中都西陽”。趙世家雲“秦即取我西都及中陽”。年表雲“秦惠文王後元九年,取趙中都、西陽、安邑。趙武靈王十年,秦取中都安陽”。本紀、世家、年表其縣名異,年歲實同,所伐唯一處,故具錄之,以示後學。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正義】:韓地名也。伐敗趙將泥。【集解】:徐廣曰:“將,一作‘莊’。”【正義】:趙將名也。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醿里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集解】:徐廣曰:“是歲王赧元年。”【索隱】:華陽國志曰:“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以陳莊為相。”徐廣所云,亦據國志而言之。燕君讓其臣子之。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張儀相楚。十三年,庶長章擊楚於丹陽,虜其將屈匄,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正義】:滿,或作“蒲”。秦將姓名也。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正義】:二戎號也,臣伏於蜀。蜀相殺蜀侯,並丹、犁二國降秦。在蜀西南姚府管內,本西南夷,戰國時蜀、滇國,唐初置犁州、丹州也。相壯【集解】:徐廣曰:“一作‘狀’。”殺蜀侯來降。
惠王卒,子武王立。【索隱】:名盪。韓、魏、齊、楚、越【集解】:徐廣曰:“一作‘趙’。”皆賓從。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晉。【集解】:徐廣曰:“表雲哀王。”【正義】:按:魏惠王卒已二十五年矣。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集解】:應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醿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晉外。【正義】:外謂臨晉城外。“外”字一作“水”。南公揭卒,醿里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正義】:在河南府福昌縣東十四里,故韓城是也。此韓之大郡,伐取之,三川路乃通也。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集解】:徐廣曰:“韓邑也。”【正義】:按:此邑本屬韓,近平陽。韓世家雲“貞子居平陽,九世至哀侯,徙鄭”。楚世家雲“而韓猶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陽”。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故知近平陽。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集解】:徐廣曰:“一作‘脈’。”【正義】:臏音頻忍反。絕,斷也。臏,脛骨也。八月,武王死。【集解】:皇覽曰:“秦武王冢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冢是也。人以為周文王冢,非也。周文王冢在杜中。”正義括地誌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鹹陽縣西北十五里也。”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索隱】:名則,一名稷。昭襄母楚人,姓琇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