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一

注“栭謂之梁”:案:“梁”當作“楶”。各本皆偽。此禮器注文,今本作“節”,蓋善引自不同。

奔虎攫拿以梁倚:袁本雲善作“ 玃”,注中皆為“玃”字。案:袁本是也。羽獵賦可證。茶陵本作“攫”,雲五臣作“嫛保依袁本“嫛閉呶宄家簟熬稹敝字也。其所見必誤。

注“文字曰騰”:袁本、茶陵本此下有“蛇無足而騰”五字。案:有者是也。何校“字 ”改“子”。陳雲見第十五卷思玄賦注。各本皆誤。

注“儼雅而相對”:案:“雅” 下當有“跽”字。此復舉正文,全句如上“齊首目以瞪眄”之例也,各本皆脫。

注“瞟暌也”:案:“睽”當作 “(目祭) ”。各本皆偽。

陽榭外望高樓飛觀又注“大殿無內室謂之榭春秋傳曰宣榭災榭而高大謂之陽”:袁本校語云善無“陽榭外望高樓飛觀”二句。今茶陵本有,改校語小字而升之為正文耳,其初亦無也。注二十二字袁、茶陵皆無。案:善魏都賦注引此賦注曰“榭而高大謂之陽”,然則正文當有“陽榭”云云,似無者為傳寫脫也。其注“大殿至宣榭災”,未審尤何所出。

中坐垂景:案:注云“自中坐而乘日景”,是。“垂”當作“乘”。各本皆誤。蓋五臣作“垂”也。又案:甘泉賦“垂景炎之炘炘”,漢書“ 垂”作“乘”,亦恐善“乘”、五臣“垂”,但善彼無注,又各本不著校語,無以考之。

岩突洞出:案:“突”當作“穾 ”,注同。各本皆誤。上林賦作“窔”,“穾”與“窔 ”同字也。一吊切。史記司馬相如傳可證。今漢書亦作 “突”,皆傳寫之偽。又此注引“上林”作“子虛”,或善誤記耳。

注“小雅曰靡靡細也”:案:“ 靡”字不當重。此廣言文也。各本皆衍。

注“搖光得陵黑芝”:袁本、茶陵本“陵”下有“出”字。案:有者是也。

歇欻幽藹:茶陵本“藹”作“靄 ”,雲五臣作“藹”,袁本作“
藹”。案:此尤所見以五臣亂善也。

景福殿賦洛陽宮殿簿曰:許昌宮景福殿七間。
 何平叔典略曰:何晏,字平叔,南陽人也。尚金鄉公主。有奇才,頗有材能,美容貌。魏明帝將東巡,恐夏熱,故許昌作殿,名曰景福。既成,命人賦之,平叔遂有此作。平叔為散騎常侍,遷尚書主選。後曹爽反,為司馬宣王斬於東市。
大哉惟魏,世有哲聖。武創元基,文集大命。武,武帝。文,文帝。並見魏都賦。毛詩曰:世有哲王。尚書,伊尹曰:天監厥德,用集大命。孔安國曰:集王命於其身。皆體天作制,順時立政。東都賦曰:體元立制,順時立政。謂依月令而行也。禮記曰:凡舉事必順其時。尚書有立政篇。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魏志曰: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數□而有歧嶷之姿,武皇異之。文帝崩,即皇帝位。東都賦曰: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也。遠則襲陰陽之自然,近則本人物之至情。周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阮籍通老子論曰:道法自然。漢書晁錯對策曰:計安天下,莫不本於人情也。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稽古,已見靈光殿賦。尚書序曰: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氏傳曰:北宮文子曰:有其國家,令問長世。又隨武子曰:兼弱攻昧,武之善經。庶事既康,天秩孔明。尚書,咎繇曰:庶事康哉。又曰:天秩有禮。毛詩曰:祀事孔明。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歲三月,東巡狩,至於許昌。 魏志明紀曰:大和六年三月,行幸東巡。四月,行幸許昌宮。春秋說題辭曰:國富民康。周易曰: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班固漢書述曰:國富刑清。尚書曰: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祠山川,考時度方。存問高年,率民耕桑。禮記王制曰:歲二月,東巡狩,望祠山川,問百年者,就見之,考時月,定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史記曰:撫萬民,度四方。王齊曰:隔定四方而安撫之。司馬彪續漢書曰:凡郡國掌治民,常以春行所至縣,勸民農桑。 越六月既望,林鐘紀律,大火昏正。桑梓繁廡,大雨時行。尚書曰:惟五月既望。孔安國曰:十五日,日月相望也。又越,於也。禮記曰:季夏之月,昏火中。又曰:律中林鐘。是月也。大雨時行。尚書曰:庶草蕃廡。三事九司,宏儒碩生。三事,三公也。毛詩曰:三事大夫,莫肯夙夜。九司,九卿也。春秋漢含孳曰:九卿象河海。劇秦美新曰:耆儒碩老。爾雅曰:宏、碩,大也。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禮記曰:季夏,是月也,土潤溽暑。伊鬱,煩熱貌。周易曰:幹道變化,各正性命。家語,孔子對魯哀公曰: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王肅曰:分於道始得為人也。各受陰陽剛柔之性,故曰形於一。惟岷越之不靜,寤征行之未寧。岷、越,吳、蜀二境也。尚書曰:西土人亦不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