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一

然而聖上猶孜孜靡忒,求天下之所以自悟。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孳與孜同。鄭玄毛詩箋曰:忒,變也。家語,魯君曰:微夫子,寡人無由自悟也。招忠正之士,開公直之路。漢書,谷永上書曰:崇諫爭之官,廣開忠直之路。想周公之昔戒,慕咎繇之典謨。周公昔戒,謂無逸也。咎繇典謨,謂康哉之歌也。除無用之官,省生事之故。史記曰:吳起如楚,捐不急之官。漢書,蕭望之曰:生事於外夷,漸不可長。公羊傳曰:遂者何,生事也。何休曰:生,猶造也。賈逵國語注曰:故,謀也。絕流遁之繁禮,反民情於太素。淮南子曰:凡亂之所由生者,皆在流遁。流遁之所生者五,或遁於木,或遁於水,或遁於土,或遁於金,或遁於火。此五者一足以亡天下也。說文曰:遁,遷也。尚書曰:禮煩即亂。太素,樸素也。東都賦曰:昭節儉,示太素。故能翔岐陽之鳴鳳,納虞氏之白環。國語,周內史過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佩。蒼龍覿於陂塘,龜書出於河源。魏志文紀曰:青龍見於靡陂。魏略文紀曰:神龜出於靈池。東京賦曰:龜書畀姒。班固漢書贊曰:漢使窮河源也。醴泉涌於池圃,靈芝生於丘園。魏志曰:延康元年,醴泉出,芝草生於樂平郡。總神靈之貺佑,集華夏之至歡。王逸楚辭注曰:總,合也。春秋元命包曰:通三靈之貺。長楊賦曰:受神人之福佑。爾雅曰:貺,賜也。佑,福也。尚書曰:華夏蠻貊。方四三皇而六五帝,曾何周夏之足言!鄭玄毛詩箋曰:方,且也。燕丹子,夏扶謂荊軻曰:何以教太子?軻曰: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於君何如也。

文選考異
注“頗有材能”:茶陵本無此四字。袁本以此上此下注系之於“
五臣銑曰”,而無“散騎常侍遷曹爽反”等字。其善注作“典略曰何晏字平叔南陽人也尚金鄉公主頗有材能為散騎常侍遷尚書主選及曹爽反誅晏並收斬東市”四十二字。案:袁本是也。茶陵例於大略相同,便稱某同某注,其實文句非全同也。此並銑於善耳。尤所見者亦然,又將他本善注“頗有材能”四字校添,益不可通。
注“生數歲”下至“武皇異之” :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晁錯對策曰”:袁本、茶陵本“晁錯”作“董仲舒”。案:此尤校改者是。

注“王齊曰隔定四方”:案:“ 齊”當作“肅”,“隔”當作“
商”。此所引家語五帝德注也。史記集解亦載其語可證。各本皆誤。

不飭不美:袁本、茶陵本“飭” 作“飾”。案:“飾”字是也。

注“田豫討大將”:袁本“大” 作“吳”,是也。茶陵本亦誤“
大”,何校據改。

注“然伐一星”:案:“然”下當有“參”字。各本皆脫。

注“晉宮閣銘曰”:案:“銘” 當作“名”。各本皆偽。

注“山有紫榛”:案:“紫”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多當為趨廣雅曰趨多也” 案:二“趨”字皆當作“(支多) ”。今廣雅釋詁三作“(多支) ”,兩京賦“清酤(多支) ”注亦引廣雅“(多支) ,多也”。 “(支多) ”與“(多支) ”同字耳。

注“說文曰匾署也”:案:“匾 ”當作“扁”,下文可證。各本皆偽。

菡萏赩翕:案:“菡”當作“頷 ”。注云“菡萏已見上文”者,謂魯靈光殿賦“菡萏披敷”也。雲“頷”與“菡”同者,謂此賦之“
頷”字與彼賦之“菡”字同也。善正文必是“頷”字無疑,五臣乃改為“菡”,各本亂之而失著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