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縣六:

大興,赤。金改遼析津縣為大興縣,元因之。宛平,赤。金故縣與大興分治郭下。良鄉,下。永清,下。寶坻,下。昌平。下。皇慶二年徙縣治於新店。

州十:

涿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太宗八年,升涿州路。中統四年,復降為州,舊領范陽、固安、新城、定興、奉先五縣。固安升為州,新城後隸雄州,定興後隸易州。領縣二:

范陽,下。倚郭。有盝頂殿。房山。下。金萬寧縣,後改奉先。至元二十七年改今名。

霸州。下。宋故州,治文安縣,屬河北東路。金改治益津縣,居中都路。舊領益津、文安、大城、信安四縣。金升信安縣為鎮安府,元初併入本州。至元四年,置保定縣。舊志:金置信安軍。乃鎮安府之誤。領縣四:

益津,下。倚郭。中統四年省。至元四年復置。有平曲水寨。文安,下。大城,下。保定,下。金隸雄州,至元二年省入益津,四年復置,改隸霸州。

通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領縣二:

潞縣,下。倚郭。三河。下。

薊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領縣五:

漁陽,下。倚郭。豐潤,下。本玉田縣之永濟務,金大定二十七年升為縣,後避諱改豐潤。太祖十年,升為潤州,至元二年省入玉田。未幾,以當衝要,復置。後又廢,十三年再且。玉田,下。遵化。下。平谷。下。本漁陽縣大王鎮,金升為平峪縣。至元二年,省入漁陽縣。十三年復置,省峪為谷。

漷州。下。金漷陰縣,屬大興府。至元十三年,升漷州,漷陰縣舊治在城南隅,昇州後遷治於河西務,至正間復移舊治。以大興府之武清、香河二縣來屬。領縣二:

香河,下。本武清縣地,遼析置。武清。下。

順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舊領溫陽、密雲二縣,元初省縣入州。

檀州。下。遼故州,金初省入順州,元初復置。

東安州。下。金安次縣,屬大興府。太宗七年,改屬霸州;中統四年。升為東安州。

固安州。下。金固安縣,屬涿州。憲宗九年,改屬霸州。又改隸大興府。中統四年,升為固安州。下。

龍慶州。下。金縉山縣,屬德興府。至元三年,省入懷來縣。五年,復置,改屬宣德府奉聖州。延祐三年,升為龍慶州,改隸大都路。皇慶元年,建行宮涼殿。至治元年,又作行殿於流懷池。領縣一:

懷來。下。金懷來縣,後更名媯川,屬德興府。元初復舊名,延佑二年改屬本州。

上都路。金恆州地。元初為札刺兒、兀魯特兩部分地。憲宗六年,世祖命劉秉忠建城於恆州東、灤水北之龍岡。中統元年,賜名開平府。五年,建為上都。有重城。外城用十六里三百三十四步,南、北各有一門。東、西各二門。內城周六里三百三十步,東、西、南各一門。正南門曰明德門,內有大明殿,門左曰星拱,右曰云從。有儀天殿,門左門曰精,右曰月華。寶雲殿,側有東西暖閣。宸麗殿,側有東西香殿。玉德殿,後有壽昌堂、慈福殿。有紫檀閣。連香閣、延春閣。其前拱辰堂,為百官議政之所。後御膳房、凝暉樓,側有綠珠、瀛州二亭。有金露台。世祖又遷宋汴京之熙春閣於上都,為大安閣。閣後為鴻禧、睿思二殿。城東南又有東、西涼亭,為駐蹕之處。至元二年,置留守司。五年,置上都路總管府。十八年,升上都留寧司,兼行本路總管府事。戶四萬一千六十二,口十一萬八千一百九十一。領院一:

警巡院。

縣一:

開平。上。金清塞縣,中統元年改今名。

府一:

順寧府。金宣德州,屬西京路。元初為宣寧府,太宗七年改山東路總管府。中統四年改宣德府,仍隸上都路。延佑五年,改隸大都路。泰定元年,復隸上都留守司。後至元三年,以地震改順寧府。舊領錄事司,宣德、宣平二縣。元初以宏州之順聖縣來屬。至元二年,省錄事司入宣德縣。領縣三:

宣德,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德興府之龍門縣入之。二十八年,又割龍門縣地屬雲州。宣平,下。金置縣於大新鎮。元初移治辛南莊。順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