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天山。下。本榷場。金大定十八年置縣。元因之。

泰寧路。下。金泰州,屬北京路。元初隸遼陽行省。延祐二年改為泰寧府,四年升泰寧府為泰寧路。是年四月仍以泰寧路隸遼陽省。後改隸中書省。領縣一:

泰寧。下。延佑四年置。按金泰州屬縣一,為長春。其省並年分闕。

集寧路。下。金集寧具,屬撫州。元初升為路。領縣一:

集寧。下。本市場。金明昌三年置縣。元因之。

應昌路。下。至元七年,斡羅陳萬戶及其妃囊加真公主清於上都東北三百里答兒海子本藩駐夏之地,建城邑以居,遂名其城為應昌府。二十二年,改為應昌路。至正初罷之,撥屬魯王馬某沙王傅府。十四年復置,領縣一:

應昌。下。

全寧路。下。元貞元年。囊家真公主請以應昌路東北七里駐冬之地,建城邑,名曰全州。大德元年,升全州為全寧府。七年,又升為全寧路。至正初罷之。十四年復置。領縣一:

全寧。下。

寧昌路。下。延祐五年,置寧昌府。至治二年,升寧昌府為下路。增置一縣。領縣一:

寧昌。下。至治二年置。

沙井總管府。領縣一:

沙井。豐州西北有沙井故城,駙馬趙王分地。

保定路。下。金保州,又改順天軍,屬中都路。太宗十一年,升順天路總管府。至元十二年,改保定路。舊領清苑、滿城二縣。太宗十一年,析中山府之慶都來屬。後又以行唐、唐縣、曲陽、新安、傅野隸之。戶七萬五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三萬九百四十。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二年置。

縣八:清苑,中。附郭。滿城,中。唐縣。下。金隸中山府,後來屬。慶都,下。金隸中山府。後來屬。行唐,下。金隸真定府。後來屬。曲陽,下。金隸中山府。元初改恆州,置元帥府。以阜平、靈壽、行唐、庸縣隸之。元帥府罷,仍為典陽縣,改屬保定路。新安,下。金新安州附郭置渥城縣。至元二年,州、縣俱廢,改為新安鎮,入歸信縣。四年,割入容城。九年,復置新安縣,來屬。博野,下。金隸蠡州。至元三年,省入蒲陰縣。十一年,復置,改屬本路。

州七:

易州。中。金故州,屬中都路。太宗十一年,改隸順天府。至元十年,隸大都路。二十三年,還隸保定。舊領易、淶水二縣。元初析涿州之定興縣來屬。領縣三:

易縣,中。倚郭。元初存州廢縣。至元三年復置。淶水,下。定興,下。金析范陽縣黃村,一名皇甫鎮,置定興縣。本屬涿州。後來屬。

祁州。中。金故州,屬河北西路。元初隸真定路。後改隸保定路。舊領蒲陰、鼓城、深澤三縣。太宗十年,升鼓城為軍民萬戶所。至元三年,以深州之束鹿縣來屬。領縣三:

浦陰,中。倚郭。金舊縣。舊志至元三年置,誤也。深澤,下。至元二年併入束鹿縣,三年復置。束鹿。中。

雄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舊領歸信、容城、保定三縣。太宗十一年,析雄州三縣隸順天路。至元二年,省保定入霸州益津縣,歸信、容城二縣與涿州之新城縣俱改隸大都路。十年,改本州隸大都路。十二年,改隸保定路。二十三年,以本州隸保定路,復以歸信、容城、新城三縣來屬。領縣三:

歸信,下。容城,下。金已隸本州。舊志金隸安肅州,誤也。新城。下。金屬涿州。太宗二年,升新泰州。七年,復為縣,隸大都路。十一年。改隸順天路。至元二年。隸雄州。十年,改隸大都。二十三年,復來屬。

安州。下。金故州,治高陽縣,後徙治渥城縣,屬中都路。舊領渥城、葛城、高陽三縣。至元二年,省州與渥城入歸信縣。尋復置安州,治葛城縣。領縣二:

葛城。下。依郭。金升高陽之葛城鄉為縣。高陽。下。元初改屬河間路,後隸本州。

遂州。下。金故州,領遂城一縣,屬中都路。至元二年省州與遂城入安肅州為鎮。後復置州,隸本路。

安肅州。下。金故州。屬中都路。元初改隸保定路。舊領安肅一縣,元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