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九十 禮七



問:"灶可祭否?"曰:"人家飲食所系,亦可祭。"問灶屍。曰:"想是以庖人為之。"問祭灶之儀。曰:"亦略如祭宗廟儀。"〔淳〕

問:"月令,灶在廟門之外,如何?"曰:"五祀皆在廟中,灶在廟門之東。凡祭五祀,皆設席於奧,而設主奠俎於其所祭之處。已乃設饌迎屍於奧。"〔銖〕

因說:"五祀,伊川疑不祭井。古人恐是同井。"曰:"然。"〔可學〕

古者人有遠行者,就路間祭所謂"行神"者。用牲為兩斷,車過其中,祭了卻將吃,謂之"餞禮"。用兵時,用犯軍法當死底人斬於路,卻兵過其中。〔揚〕

祖道之祭,是作一堆土,置犬羊於其上,祭畢而以車碾從上過,象行者無險阻之患也,如周禮"犯軷"是也。此是門外事。門內又有行祭,乃祀中之一也。〔燾〕

祈雨之類,亦是以誠感其氣。如祈神佛之類,亦是其所居山川之氣可感。今之神佛所居,皆是山川之勝而靈者。雨亦近山者易至,以多陰也。〔揚〕

古人神位皆西坐東向,故獻官皆西向拜。而今皆南向了,釋奠時,獻官猶西向拜,不知是如何?以下祀先聖。

室中西南隅乃主位。室中西牖東戶。若宣聖廟室,則先聖當東向,先師南向。如周人禘嚳郊稷,嚳東向,稷南向。今朝庭宗廟之禮,情文都自相悖,不曉得。古者主位東向,配位南向,故拜即望西。今既一列皆南向,到拜時亦卻望西拜,都自相背。古者用籩豆簠簋等陳於地,當時只席地而坐,故如此飲食為便。今塑像高高在上,而祭饌反陳於地,情文全不相稱。曩者某人來問白鹿塑像,某答以州縣學是天子所立,既元用像,不可更。書院自不宜如此,不如不塑像。某處有列子廟,卻塑列子膝坐於地,這必有古像。行古禮,須是參用今來日用常禮,庶或饗之。如太祖祭,用簠簋籩豆之外,又設牙盤食用碗楪之類陳於床,這也有意思,到神宗時廢了。元祐初,復用。後來變元祐之政,故此亦遂廢。〔賀孫〕

夫子像設定於椅上,已不是,又復置在台座上,到春秋釋奠卻乃陳簠簋籩豆於地,是甚義理?某幾番說要塑宣聖坐於地上,如設席模樣,祭時卻自席地。此有甚不可處?每說與人,都道差異,不知如何。某記在南康,欲於學中整頓宣聖,不能得。後說與交代云云,宣聖本不當設像,春秋祭時,只設主祭可也。今不可行,只得設像坐於地,方始是禮。〔宇〕

先聖冕服之制殊不同。詹卿云:"羈冕畫龍於胸。"然則鷩冕之雉,毳冕之宗彝,皆畫於胸。〔銖〕

釋奠,據開元禮,只是臨時設位,後來方有塑像。顏孟配饗,始亦分位於先聖左右,後來方並坐於先聖之東西鄉。當來所降指揮,今亦無處尋討。〔必大〕

孔子居中,顏孟當列東坐西向。七十二人先是排東廡三十六人了,卻方自西頭排起,當初如此。自升曾子於殿上,下面趲一位,次序都亂了。此言漳州,未知他處如何。又云:"某經歷諸處州縣學,都無一個合禮序。"〔賀孫〕

高宗御製七十二子贊,曾見他處所附封爵姓名,多用唐封官號。本朝已經兩番加封,如何恁地?〔賀孫〕

謁宣聖焚香,不是古禮。拜進將捻香,不當叩首。只直上捻香了,卻出笏叩首而降拜。〔賀孫〕

釋奠散齋,因云:"陳膚仲以書問釋奠之儀。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唐開元禮卻好。開寶禮只是全錄開元禮,易去帝號耳。若政和五禮則甚錯。今釋奠有伯魚而無子思,又'十哲'亦皆差互,仲弓反在上。且如紹興中作七十二子贊,只據唐爵號,不知後來已經加封矣。近嘗申明之。"〔可學〕

因論程沙隨辨五禮新儀下丁釋奠之說,而曰:"政和中編此書時,多非其人,所以差誤如此。續已有指揮改正。唐開元禮既失煩縟,新儀又多脫略。如親祠一項,開元禮中自先說將升車,執某物立車右,到某處,方說自車而降。今新儀只載降車一節,卻無其先升車事前一段。既如此載後,凡親祠處段段皆然。"今行禮時,又俱無此升降之儀。〔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