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九十 禮七



用之問祭用屍之意。曰:"古人祭祀無不用屍,非惟祭祀家先用屍,祭外神亦用屍。不知祭天地如何,想惟此不敢為屍。杜佑說,古人用屍者,蓋上古樸陋之禮,至聖人時尚未改,文蔚錄云:"是上古樸野之俗,先王制禮是去不盡者。"相承用之。至今世,則風氣日開,樸陋之禮已去,不可復用,去之方為禮。而世之迂儒必欲復屍,可謂愚矣!杜佑之說如此。今蠻夷猺洞中有屍之遺意,每遇祭祀鬼神時,必請鄉之魁梧姿美者為屍,而一鄉之人相率以拜祭。為之屍者,語話醉飽。每遇歲時,為屍者必連日醉飽。此皆古之遺意。嘗見崇安余宰,邵武人,說他之鄉里有一村名密溪,去邵武數十里。此村中有數十家,事所謂'中王'之神甚謹。所謂'中王'者,每歲以序輪一家之長一人為'中王',周而復始。凡祭祀祈禱,必請中王坐而祠之,歲終則一鄉之父老合樂置酒,請新舊中王者講交代之禮。此人既為中王,則一歲家居寡出,恭謹畏慎,略不敢為非,以副一村祈向之意。若此村或有水旱災沴,則人皆歸咎於中王,以不善為中王之所致。此等意思,皆古之遺聞。近來數年,此禮已廢矣。看來古人用屍自有深意,非樸陋也。"陳丈云:"蓋不敢死其親之意。"曰:"然"。用之云:"祭祀之禮,酒肴豐潔,必誠必敬,所以望神之降臨,乃歆鄉其飲食也。若立之屍,則為屍者既已享其飲食,鬼神豈復來享之!如此卻為不誠矣。"曰:"此所以為盡其誠也。蓋子孫既是祖宗相傳一氣下來,氣類固已感格。而其語言飲食,若其祖考之在焉,則有以慰其孝子順孫之思,而非恍惚無形想像不及之可比矣。古人用屍之意,所以深遠而盡誠,蓋為是耳。今人祭祀但能盡誠,其祖考猶來格。況既是他親子孫,則其來格也益速矣。"因言:"今世鬼神之附著生人而說話者甚多,亦有祖先降神於其子孫者。又如今之師巫,亦有降神者。蓋皆其氣類之相感,所以神附著之也。周禮祭墓則以墓人為屍,亦是此意。"〔子蒙〕(以下屍。)

古人用屍,本與死者是一氣,又以生人精神去交感他那精神,是會附著歆享。杜佑說古人質樸,立屍為非禮。今蠻夷中猶有用屍者。

李堯卿問:"今祭欲用屍,如何?"曰:"古者男女皆有屍。自周以來不見說有女屍,想是漸次廢了。這個也嶢崎。古者君迎屍,在廟門之外,則全臣子之禮;在廟門之內,則君拜之。杜佑說,上古時中國但與夷狄一般,後出聖人改之有未盡者,屍其一也。蓋今蠻洞中猶有此,但擇美丈夫為之,不問族類。事見杜佑所作理道要訣末篇。"〔義剛〕

古者立屍必隔一位。孫可以為祖屍,子不可以為父屍,以昭、穆不可亂也。〔義剛〕

或問:"古人祫祭時,每位有屍否?"曰:"固是。周家旅酬六屍,是每位皆一屍也。古者主人獻屍,屍酢主人。開元禮猶如此,每獻一位畢,則屍便酢主人;受酢已,又獻第二位。不知甚時緣甚事後廢了。到本朝,都把這樣禮數並省了。"

問:"設屍法如何?"曰:"每一神位是一屍。但不知設屍時,主頓在何處。祭時屍自食其物。若獻罷,則屍復勸主人,而凡行禮等人與祭事者皆得食。當初獻時,尚自齊整。至三獻後,人皆醉了,想見勞攘。"先生說至此,笑曰:"便是古人之禮,也不可曉。所以夫子說禘自既灌,則不欲觀。想只是灌時有些誠意。且如祭祖,自始祖外皆旅酬。如此,自是不解嚴肅。如大夫雖無灌禮,然亦只是其初祭時齊整,後面自勞攘。"今按:此條亦為後世言之耳。若是古祭祀,自始至終一於誠敬,無不嚴肅,讀者不可泥也。〔義剛〕

或問:"妣有屍否?"曰:"一處說無屍,又有一處說有男屍,有女屍。亦不知廢於甚時。古者不用屍,則有陰厭。書儀中所謂'闔門垂簾'是也,欲使神靈厭飫之也。"〔廣〕

男用男屍,女用女屍,隨祖先數目列祭。若其家止有一人,全無骨肉子孫之類,又不知如何。程先生言:"古人之用屍也質。"意謂今不用亦得。〔揚〕

神主之位東向,屍在神主之北。〔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