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一百 邵子之書



康節本是要出來有為底人,然又不肯深犯手做。凡事直待可做處,方試為之;才覺難,便拽身退,正張子房之流。〔必大〕

問:"'堯夫之學似揚雄',如何?"曰:"以數言。"〔可學〕

某看康節易了,都看別人底不得。他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又都無玄妙,只是從來更無人識。揚子太玄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亦只是這個。他卻識,只是他以三為數,皆無用了。他也只是見得一個粗底道理,後來便都無人識。老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亦剩說了一個道。便如太極生陽,陽生陰,至二生三,又更都無道理。後來五峰又說一個云云,便是"太極函三為一"意思。〔賀孫〕

康節之學似揚子云。太玄擬易,方、州、部、家,皆自三數推之。玄為之首,一以生三為三方,三生九為九州,九生二十七為二十七部,九九乘之,斯為八十一家。首之以八十一,所以準六十四卦;贊之以七百二十有九,所以準三百八十四爻,無非以三數推之。康節之數,則是加倍之法。〔謨〕

康節其初想只是看得"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心只管在那上面轉,久之理透,想得一舉眼便成四片。其法,四之外又有四焉。凡物才過到二之半時,便煩惱了,蓋已漸趨於衰也。謂如見花方蓓蕾,則知其將盛;既開,則知其將衰;其理不過如此。謂如今日戌時,從此推上去,至未有天地之始;從此推下去,至人消物盡之時。蓋理在數內,數又在理內。康節是他見得一個盛衰消長之理,故能知之。若只說他知得甚事,如歐陽叔弼定謚之類,此知康節之淺陋者也。程先生有一柬說先天圖甚有理,可試往聽他就看。觀其意,甚不把當事。然自有易以來,只有康節說一個物事如此齊整。如揚子云太玄便零星補湊得可笑!若不補,又卻欠四分之一;補得來,又卻多四分之三。如潛虛之數用五,只似如今算位一般。其直一畫則五也,下橫一畫則為六,橫二畫則為七,蓋亦補湊之書也。〔方子〕

或問康節數學。曰:"且未須理會數,自是有此理。有生便有死,有盛必有衰。且如一朵花,含蕊時是將開,略放時是正盛,爛熳時是衰謝。又如看人,即其氣之盛衰,便可以知其生死。蓋其學本於明理,故明道謂其'觀天地之運化,然後頹乎其順,浩然其歸'。若曰渠能知未來事,則與世間占覆之術何異?其去道遠矣!其知康節者末矣!扒他玩得此理熟了,事物到面前便見,便不待思量。"又云:"康節以四起數,疊疊推去,自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想他每見一物,便成四片了。但才到二分以上便怕,乾卦方終,便知有個姤卦來。蓋緣他於起處推將來,至交接處看得分曉。"廣云:"先生前日說康節之學與周子程子少異處,莫正在此否?若是聖人,則處乾時,自有個處乾底道理;處姤時,自有個處姤底道理否?"曰:"然。"〔廣〕

問:"先生說邵堯夫看天下物皆成四片,如此,則聖人看天下物皆成兩片也。"曰:"也是如此,只是陰陽而已。"〔廣〕

論皇極經世:"乃一元統十二會,十二會統三十運,三十運統十二世,一世統三十年,一年統十二月,一月統三十日,一日統十二辰:是十二與三十迭為用也。"因云:"季通以十三萬九千六百之數為日分。"〔植〕

堯至今方三千年。邵歷一萬年為一會。〔揚〕

易是卜筮之書,皇極經世是推步之書。經世以十二辟卦管十二會,繃定時節,卻就中推吉凶消長。堯時正是乾卦九五,其書與易自不相干。只是加一倍推將去。〔方子〕

{曰爰}問易與經世書同異。曰:"易是卜筮。經世是推步,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又從裡面細推去。"〔節〕

叔器問:"經世書'水火土石',石只是金否?"曰:"它分天地間物事皆是四:如日月星辰,水火土石,雨風露雷,皆是相配。"又問:"金生水,如石中出水,是否?"曰:"金是堅凝之物,到這裡堅實後,自拶得水出來。"又問:"伯溫解經世書如何?"曰:"他也只是說將去,那裡面曲折精微,也未必曉得。康節當時只說與王某,不曾說與伯溫。模樣也知得那伯溫不是好人。"〔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