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三、開發開放深入推進。搶抓沿海開發戰略機遇,堅持開發開放並舉,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開放型經濟難中求進。成功舉辦“一會兩節”。完成工商註冊外資10.04億美元,實際到賬2.49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69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31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增長16.7%,其中出口22.7億美元,增長20.9%。完成外經營業額2.61億美元,新增境外投資企業8家。新增服務外包企業62家,完成服務外包執行額6.96億元。項目投入持續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26億元,增長1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入227.6億元,增長16.1%。實現工業技改投入149億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抵扣稅3.3億元,新增裝機容量19.3萬千伏安。森松重工、雙錢技改、星球石墨等23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載體功能不斷提升。13個市級特色園區規划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長江鎮(如皋港區)港口總體規劃通過交通部評審,如皋海事局掛牌成立,海關、邊檢、國檢等口岸查驗單位高效運轉,公共型保稅倉庫正式運營,出口監管倉庫成功獲批。如皋港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投運,新增深水岸線5.4公里。新建萬噸級碼頭2座、5000噸級碼頭4座。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4200萬噸,增長30%。港區商貿城、文峰大世界加快建設,如港新城功能配套日趨完善。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經濟開發區(柴灣鎮)完成了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規修編,道路、雨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投入持續加大,總部經濟大廈、人才公寓等功能配套項目快速推進,新建標準廠房15.3萬平方米。如城鎮東西部經濟區框架進一步拉開,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開工建設,顧莊生態園核心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高新區(桃園鎮)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園“三橫三縱”道路框架全面到位,濱湖大道全線貫通,1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基本竣工,22.5萬平方米軟體研發用房投入使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掛牌。面上各鎮完成搬遷2144戶、整理土地9314畝,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爭取各類用地指標5653畝,報批8886畝,出讓10518畝。

四、城鄉面貌日益改觀。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基本完成。城市建設投入103億元,其中市政投入30億元。中心城區搬遷120萬平方米,房地產開工186萬平方米、竣工146萬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60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62萬平方米。完成海陽南路南延、中央大道、圃園路等13條新建改造工程。城市創建和管理得到加強,數字城管運行良好,創成省級市容管理示範路1條、省級優秀物業小區2個。國家園林城市、江蘇歷史文化名城獲得正式命名。交通建設克難奮進。完成交通建設投入18億元。花城大道全線通車,204國道如皋港連線線一期、丁磨路東段、王石線常青段等工程全面完工。城區公交線路進一步最佳化,新增站點46個、新能源公車19輛。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完成小城鎮建設投入39.5億元,搬遷2120戶,整理土地2260畝,出讓土地2900畝。房地產開工152萬平方米,竣工126萬平方米。建設鎮區安置房6867套,安置2388戶。通過星級考評項目147個、“十個優”項目28個,鎮區功能配套不斷完善。農村環境持續改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成為省首批村莊環境整治示範縣(市)。東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8個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試點村通過省級驗收,建成省“康居鄉村”二星級30個、三星級17個,省級生態村3個。“四位一體”長效管護全省領先,整治河道338.9公里,林木覆蓋率22.5%,被評為省綠色江蘇建設林業產業先進縣(市)、省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先進集體,連續四年榮獲省秸稈綜合利用和機械化還田示範縣(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