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二、更加突出轉型升級,著力最佳化經濟發展質態

奮力開創如皋科學發展新局面,勇當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先行軍,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切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構建結構最佳化、綠色安全、附加值高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

1.大力提升產業層次。加快支柱產業擴能升級。做大做強以熔盛海工、華泰船務為龍頭的船舶海工及配套產業,拓展上下游產業鏈,著力在研發設計、高端配套上取得突破。積極推進以陸地方舟、雙錢輪胎為龍頭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快轉型和技改擴能,著力招引精密部件製造企業,推動產業向高端攀升。提升發展以雅鹿tpa、百川化工為龍頭的石油及精細化工產業,支持重大化工項目落戶,推動綠色化工園區加快建設。全年三大支柱產業應稅銷售占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加快新興產業集聚倍增。深化完善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以思源電氣、神馬科技為龍頭的高端裝備製造,以九鼎風電、愛康太陽能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以寶眾寶達、華峰化工為龍頭的新醫藥產業。依託各類特色產業園,加快引進和實施一批產業帶動力強的重大新興產業項目。全年三大新興產業應稅銷售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品牌化戰略,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發展高端、高質、高效產品,全面改造提升以南通鍛壓、力源金河為龍頭的機械冶金產業,以泰慕士、丁堰紡織為龍頭的紡織服裝產業,以建華管樁、中技樁業為龍頭的新型建材產業,以玉兔集團、白蒲黃酒為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提高產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增強產業競爭力。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自主創新平台建設。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推動大中型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切實強化績效考評,確保工程中心績效評估合格率超過75%。加快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伺服器建設,促進創新資源集聚,新增入駐企業80家。深化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大力推動“校企聯盟”建設,重點在新興產業發展、產業鏈配套、質量品牌創優等領域,促進創新要素與生產要素在產業層面有機銜接和融合。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機制,著力提升專利質量,力爭實現規模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全覆蓋,萬人專利擁有量達3.2件。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企業信息化改造,全年工業企業信息化投入增長20%以上,新培育省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2家、南通示範試點10家。推動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現代物流體系等電子商務支撐環境建設,扶持骨幹企業和重點行業發展電子商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4件、省名牌產品4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引進、培養、激勵多策並舉,大力實施“雉水英才”和“122”產業人才引進工程,加強人才創業載體和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注重引進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專業管理人才和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引進“千人計畫”專家10名、省“雙創計畫”人才24名、碩士以上研究生200名、優秀本科畢業生2800名以上。

3.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年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30家、限上企業50家,實現服務業稅收36億元、應稅銷售(不含房地產)300億元。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依託港口物流產業園,加快推動港工貿一體化,注重集聚一批現代物流企業,努力打造輻射長三角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引進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業50家以上,實現港口貨物吞吐量4500萬噸,如皋本港開票貿易額200億元。加快構築內河等級航道運輸網路,建成一批物流中轉基地。加快發展特色旅遊業。充分挖掘古城文化、長壽文化、生態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顧莊生態園、長青沙島等特色景區建設,加快推動水繪園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促進東大街地方特色文化景點與高品位商業融合發展,注重整合全市旅遊資源,規劃建設省級旅遊度假區2個。充分放大“美好江蘇·享壽如皋”品牌效應,推動與國內知名旅遊企業合作經營,接待遊客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70億元。注重發展服務外包業。加快推動高新區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地建設,培育發展金融數據處理後台、電子商務、服務外包人才培訓等產業項目,做大船舶設計、呼叫產業、套用軟體等產業板塊,重點引進跨國公司研發機構、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中心和國內科研院所,著力提升軟體和服務外包層次,實現軟體服務外包執行額10億元。提升發展商貿流通業。全力打造文峰、大潤發、沃爾瑪等商貿聯合體,積極發展大型精品百貨店和大中型專賣店、品牌折扣店等新商業業態,以品牌服務、高端服務和休閒服務集聚人氣、拉動消費,推動中心鎮及重點鎮建成南通市級服務業集聚區,爭創省級集聚區。建立健全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加快推動平價商店向農村延伸,不斷完善規範便捷的農村商品流通網路。穩步發展信息通訊。加快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推動評估諮詢、廣告策劃等新興服務業集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