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4.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實現值達85分。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做強花木盆景、高效漁業兩大特色產業,做實有機、休閒觀光和種源農業三大新興產業,做優生態果蔬、優質稻米、優質畜禽、優質蠶桑四大傳統產業,新增花木面積3萬畝、高效設施農業面積4萬畝,新建南通市級以上農業園區、特色基地、示範村均不少於2個。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標準創建、農機裝備水平,確保持證農業勞動力占比17%以上,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83.5%,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入社率超過91%,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82.5%,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達75%以上。夯實農田水利基礎。紮實推進農田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快河道連片治理,疏通田間水系,改善灌排條件,提升農田水利裝備水平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新建高標準農田3.5萬畝。注重提升農產品質量。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基地面積占耕地比重85%以上,新增“三品”50個。強化特色農產品保護和利用,認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個以上。

三、深入推進開發開放,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實力

奮力開創如皋科學發展新局面,勇當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先行軍,必須強化開放型經濟龍頭地位,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和江蘇沿海開發戰略機遇,更高水平實施沿江開發,更大力度促進對外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大力度開展務實招商。強化招商責任。始終堅持招商引資第一要事,進一步落實鎮(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招商責任,充分發揮主功能區招商主力軍作用,選優配強專業招商人員,保持招商隊伍相對穩定,形成組織領導到位、工作責任明確、考核獎懲嚴明的格局,推動招商引資實現新提升。最佳化招商方式。積極順應產業轉型升級新形勢,針對上海、浙江、深圳和蘇南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資本外溢的趨勢,深化領導招商、以商引商、駐點招商和能人返鄉,更加突出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在我市產業鏈中起關鍵和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確保招商實效。充分放大科技人才、沿江經濟洽談會等節會效應,積極籌劃第二屆學子歸巢懇談會,進一步拓展信息源、客商源和項目源,更加注重引資、引技、引智並舉,引導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確保全年引進億元、千萬美元以上項目40個,力爭10億元、1億美元以上項目有新的突破。

2.深層次推進沿江開發。著力推進主功能區做大做強做特,利用外資、財政收入、工業應稅銷售等主要指標貢獻份額分別達80%、75%和60%以上。長江鎮(如皋港區)按照建設現代化宜居臨港新城的要求,切實加大10平方公里核心區搬遷力度,全面形成“八橫八縱”城市框架,開工建設安置房50萬平方米、商品房60萬平方米,便民服務中心、文峰大世界、鳳凰商貿城等配套工程建成投運。大力推進“港產城”一體化,加快又來沙、長青沙、青年港公用碼頭建設,加大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電子口岸及查驗保障設施建設力度,完成4個泊位對外開放。全力打造船舶及海洋工程、化工新材料、現代港口物流、東升國際石材等特色園區,做大做強船舶製造及高端配套、海洋工程產業,提升發展化紡原料、工程塑膠、日用化工、精細化工等新材料產業。力爭建成省級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柴灣鎮)按照建設都市型經濟強區的要求,實現搬遷3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60萬平方米、商品房30萬平方米,高標準推進山姆城市綜合體、人才(職工)公寓等功能配套,高水平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數控成形裝備、光伏光熱、電子電器、紡織服裝、長壽食品等特色園區,高層次引進更多的旗艦型、配套型大項目入駐,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度,力爭建成國家級開發區。如城鎮充分發揮城關鎮區位、產業、人文等資源要素集聚優勢,加快推動複合玻纖材料、新型電力裝備、重型機械等產業集群發展,確保國際汽車城、月星家居、中國長壽城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開工建設安置房40萬平方米、商品房30萬平方米。高新區(桃園鎮)按照建設科技新城的要求,完成搬遷1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安置房10萬平方米、商品房40萬平方米,全面完成龍游湖商務區核心景觀區工程,紮實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園區從功能開發向產業開發轉變,新引進軟體研發和服務外包企業10家以上,力爭建成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各鎮工業集中區堅持錯位發展,完善功能配套,明晰產業定位,引導同行企業、同類項目、相關要素向園區集中,實現集約建設、集聚發展。按照連申線如皋段內河港口規劃,加快編制沿線產業發展規劃,引導各鎮有序開發、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