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河山

一、素材連結: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佳句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毛澤東《沁園春•雪》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還。 ——李白《將進酒》

——王之渙《登鸛雀樓》

4.華山秀作英雄骨,黃河瀉出縱橫才。 ——張孜

5.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 

(二)妙語集錦

6.山也不是那座山,河也不是那條河。 ——徐沛東

7.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 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

8. 淡水用完——南北極取,冰山用完——過濾海水,海水用完——?

——公益廣告

事例類

﹡典故﹡

不到黃河心不死

傳說古時黃河的水是清的。現在為什麼會是黃色?有這樣一個故事: 

黃河岸邊,有個部族的酋長,這天正好做百歲大壽,兒孫滿堂,賓客盈門,設宴慶賀。首桌的上座當然是留給酋長的。這時,有一個陌生的少年,滿面春風的進來,竟一屁股坐了上去。眾賓客轉彎抹角提醒他,可他卻毫不在意。 

一會兒,酋長在兒孫們簇擁下前來就座。見座位被人占了。一個孫兒請客人換個位子。那少年說:“請問主人,這個座位什麼樣的人才能坐得?”答道:”當然是德高望重年歲最高的長輩才能坐。” 

“喔,你祖父今年多大歲數?” 

酋長道:“老朽今年剛滿百歲!”

“哈哈!原來還是個毛孩子。” 

酋長見那少年當面侮辱,氣得兩手發抖,銀白鬍須翹得老高。反問道:“我一百歲是個毛孩子,你小子該算什麼?” 

那少年道:“在下清理這條黃河已六六三十六次,每次前後共一百二十年,少算也有四千三百多年了。” 

酋長聽了道:“照你說來,真是神仙了。” 

“每個來回,我都要從黃河上游疏通到出海口,今天我碰巧到這裡,再做二十年,又要從你家門經過。你信不信?” 

酋長道:“我倒要看看這條大河的黃沙,你是怎樣疏通的。” 

“可惜二十年後,我再回來,你已見不到黃河了。” 

“不,不見黃河,我心總不死。你來吧!” 

二十年後,那少年果然如期而至。但酋長已經死了三年了,少年請人掘墓揭棺看時,酋長已成一副骷髏,唯有一顆心仍舊鮮紅,不停地跳著。少年捧起那顆心,來到黃河邊說:“見到黃河了吧!你就幫我耙沙,讓黃河的水向東流入大海,為人們做件好事吧!”說完“撲通”一聲把心丟進黃河。從此,黃河裡便有耙沙烏龜天天耙,攪得河水渾渾的,清水變成黃水了。

[點撥] 如今黃河的水不但是混濁,而且要經常遭受斷流的困境,我們要依靠的不是神仙來解救,而是我們自己的努力,才能使黃河重返以往的雄姿。 

[適用話題]此素材可用於“河流”等話題。

﹡社會萬象﹡

建設部痛批《無極》破壞香格里拉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舉行的”城鎮和風景區水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主題報告中對《無極》劇組污染香格里拉的行為提出嚴厲批評。 

此舉一出,即引起極大社會反響。雲南省建設廳隨即組成調查組趕赴現場,雲南省環保局也已要求迪慶藏族自治州環保局展開調查。 

[點撥] “年年拍片入勝地,處處吃喝拉撒拋,今天罰了我一個,肯定還有後來人。”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為了一己之私而讓我們的自然文化遺產遭到無法恢復的損害的事情屢屢發生的根源是“經濟”!

[適用話題]此素材適用於“環境”“經濟”等話題。

怒江水電規劃論戰生態河流存亡 

2003年8月14日,由雲南省怒江州政府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電規劃報告》通過了國家發改委主持評審。贊成者認為,該工程上馬不僅能緩解當前中國的能源困局,且可極大改變怒江地區的落後面貌。

北京和雲南環保NGO(非政府組織)人士在得知怒江要進行梯級電站開發後,發起了頗有聲勢的反對活動。2004年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怒江項目上批示說:“對這類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有環保方面不同意見的大型水電工程,應慎重研究、科學決策。”這導致怒江開發計畫暫時擱置,其後爭議漸熱。

但是環保總局就怒江水電開發問題主持召開了兩次論證會,最終認為,怒江開發將可能使中國再失一條“生態河流”(即在河流上不存在高壩和重大水利建設項目的河流,目前國內只有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 

怒江之爭是一場關於發展模式的一場爭論。其實這種境遇是目前我國許多領域都面臨的,在改革和發展之間的抉擇需要平衡各種利益關係,這種兩難的境遇正是歷史對我們民族空前的考驗;同樣,考驗著政府的決策。

[點撥]水電開發的人文關懷和生態關懷的問題,也就是說社會公正和環境公正的問題。這是電站開發的環境問題。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怒江人們生活改善通過這樣那么重要的資源開發改變經濟狀況,改變謀生方式,過一個比較像樣的生活,這對人文生活關懷非常大的。現在有很多的爭論,這些爭論都是非常必要的,對於怒江電站成功開發都是有成功的意義。

[適用話題]“選擇”“經濟與環境”

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生物物種入侵指的是生物由原來的生存地經過自然的或者人為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新環境,並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者生態災難的過程。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我國就有50餘種,我國因外來物種入侵每年損失約1300億元。

入侵我國的外來有害生物不僅種類多,而且蔓延速度很快、危害面積廣,危險性也在不斷地增加。外來物種有三種成功的入侵途徑。即有意識引進、無意識引進和自然入侵。有意識地引進最初主要是出於農林牧漁生產、景觀美化、生態環境改造與恢復、觀賞等目的,但是有的物種在引進以後就可能‘演變’為入侵物種;靠自身的擴散傳播力或藉助於自然力而傳入屬於自然入侵;無意識的引入就是針對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而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