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醫生的先進事跡材料

醫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把醫生比作“白衣天使”,不僅蘊涵著人們的期望和要求,也承載著社會賦予醫生的神聖使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生的先進事跡,希望對大家有用~

醫生的先進事跡1

王愛麗,女,漢族,1966年6月出生,1989年畢業於海南大學醫學部,是海口市中醫醫院婦產科的創始人。現任海口市中醫醫院婦產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是中華醫學會海南省婦科微創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海南省婦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海南省計畫生育專業委員會委員;是海南省“降消項目”指導專家,海南省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從20xx年至今,分別被廣州中醫藥大學和海南醫學院聘為副教授。

作為一名學科帶頭人,她長期從事該專業的臨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微創技術的臨床套用,主持省、市級科研課題兩項,在各類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

作為一名臨床醫師,她對技術精益求精,刻苦鑽研,具有較高的臨床醫療水平。臨床工作擅長婦科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利用微創內鏡技術診斷和治療婦科疾病,尤其是套用腹腔鏡及宮腔鏡為不孕患者明確病因進行治療,在治療不孕症方面上了一個新台階。從醫20多年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精神,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醫德醫風,深受病人信賴。經常應邀到各級醫院會診,協助基層醫院解決疑難病例,並傳授新技術和新知識,為基層醫院培養十多名腔鏡醫師骨幹。積極參加醫院的下鄉任務,不怕苦,不怕累,先後到過屯昌、黃流等邊遠鄉鎮,立足於本職,為民眾提供醫療服務、醫療諮詢、衛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務。依靠熟練的專業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及高尚的思想品質,得到民眾的廣泛好評。20xx年獲得“海口市衛生系統十佳醫生”的殊榮。獲得領導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評。

一、敢創、敢幹,廉潔行醫,淡泊名利。王主任於20xx放棄海口市人民醫院優越的條件,到條件差的海口市中醫醫院工作。為創建海口市中醫醫院婦產科,她嘔心瀝血,加班加點,以院為家。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民眾滿意”為創科方針,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為實際行動,終於20xx年6月28日創建了海口市中醫醫院婦產科。科室成立以後,她狠抓醫療安全,撰寫本科室的診療常規,認真督促科室加強落實各項常規醫療制度,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注重醫療安全,從苗頭抓起,杜絕醫療差錯及醫療事故的發生;同時按照醫院黨委的總體要求,通過集體討論,加強對反腐倡廉及庸懶散奢貪教育的理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罰並舉,使全科醫務人員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愛院敬業、團結攜作,塑造良好的醫護人員整體形象。建科後短短一年時間,就建設成為有影響力的省級重點專科。只要到過婦產科看病,或者到過婦產科住院的病人,都說:“海口市中醫醫院婦產科真的好” !

二、不斷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她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過硬的基本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了解婦產科科疾病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 臨床工作擅長婦科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利用微創內鏡技術診斷和治療婦科疾病。 特別是腹腔鏡下輸出卵管復通術,復通率達100%,妊娠率達90%以上。聯合套用腹腔鏡及宮腔鏡為不孕患者明確病因進行治療,為千千萬萬不孕患者帶來福音和喜悅。

三、重視人才培養,投身醫院文化建設。婦產科成立不久,年輕醫生較多,王主任嚴謹求實,言傳身教,毫無保留,認真做好“傳、幫、帶”。她時刻把同事的冷暖記在心上,及時解決困難和矛盾,以真心贏得信任。幫助她們成長,或在臨床,或在科研,或在教學上發揮她們的特長。當同事工作、家庭、生活中有困難時,王主任總是千方百計地給予幫助,她還鼓勵年輕醫生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有什麼風險卻自已擔起來,科室的人才梯隊成長訊速,現已建設成為一個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每年被醫院評為先進科室及先進個人。

四、全心全意、熱情為患者服務。從醫二十多年來,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對待患者不分家庭境況是富是貧、社會地位是高是低,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來搶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時刻為病人著想,從檢查到治療,為患者精打細算。

五、工作嚴謹,責任心強。從醫多年來,自己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並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緊張的醫患關係面前,不抱怨,牢記救死扶傷的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學習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此外,自己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給病人看病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她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症良藥。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從而贏得了病人的理解。從醫二十多年來,無醫療糾紛及醫療事故的發生。

六、堅持“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服務理念,視病人如親人,關心體貼病人,在民眾中樹立醫師的良好形象,時時處處為病人著想, 對待病人熱情耐心,看一個病人,交一個朋友。王主任最關心的是兩種病人,一種是危重病人,另一種是貧困病人,對於前者,她奮力組織搶救,經常日夜守護病人直到病人病情穩定才離開病房;對於後者,她經常慷慨解囊,俠義相助。曾記得,有一對夫婦從四川省來海南打工,才來十多天就患崩漏,到我院住院治療,經檢查發現子宮黏膜下肌瘤,決定手術治療,患者剛來海南打工沒錢做手術,只好向親戚朋友借錢,但借來的錢遠遠不夠,王主任決定先做手術,並發動全科醫務人員捐款填補欠款,病人出院時王主任還拿出200元給她以解決出院後的急用生活費,患者感動落淚。

王主任在救治病人過程中牢記自己是一名“白衣天使”,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她除了出門診看病,就是做手術, 中午不休息,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由於超負荷的工作,過度勞累,不按時吃飯,胃病經常發作;她腰間盤突出,手關節受傷,醫生建議她休息一個星期,做理療,打封閉,她平靜地說:“我休息了,排隊等待做手術的病人怎么辦”?固執地給慕名而來的病人看病,做手術。王愛麗主任幾乎沒休過假,周末、過年過節都在上班,始終奮戰在臨床工作的第一線。 無論上班還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隨叫隨到,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拒絕紅包,獲得“人好,技術好,值得託付生命”的口碑。

醫生的先進事跡2

王天松,男,漢族,1971年出生,20xx年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三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海南醫學院兼職副教授,兼任中國醫促會心血管病專業分會全國委員、海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康復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心血管雜誌》編委。擅長冠心病支架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封堵治療、心動過速射頻消融治療、心動過緩及心力衰竭安裝起搏器治療。其中冠心病手術難度與技術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是海南省內屈指可數的能全面掌握各種心臟病介入治療技術的專家之一。主持省級課題2項,廳級課題1項,參與省、廳級科研課題7項;出版專著4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餘篇。

20xx年中旬,王天松副主任醫師作為醫療稀缺人才、學科帶頭人,被引進到三亞市人民醫院,從事心血管內科專業,籌備並成立心內科,打造優勢專科。當時的三亞市人民醫院,在心臟病介入治療技術方面是空白的,沒有能夠獨立開展心臟病介入治療的專業技術人員,面對矮舊的病房、落後的設備和微薄的收入,及瓊南地區相對落後的醫療條件,他決定留下來開闢一塊新天地,為本地的病患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剛開始工作時,困難重重,但他沒有因此退縮,而是毅然留了下來。他說“醫療現狀越差,就越需要像我們這樣的人來帶領大家一起奮鬥,我看好三亞的醫療發展前景”。經過細心、縝密策劃和籌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成功地組建了心血管內科和心導管介入室,並開展了第一例冠心病介入手術,填補了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空白。此後,心內科陸續開展了各種新技術新項目,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等疾病的介入手術等。據統計,從20xx年至今,王天松副主任醫師開展的新技術達30餘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的開展開創了瓊南地區的先河;經皮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聯合冠脈旁路移植治療冠心病尚屬海南省首例;此外還有血管內超聲、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測定、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等項目的開展標誌著三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診治水平跨入了省內先進行列,他不僅精於醫術,且善於管理,寬厚包容,博採眾長。在他的帶領和管理下,心內科成為院裡的精幹和諧團隊、重點專科,技術先進、設備完善、業務收入在院內名列前茅。工作有了成績、名氣大了,很多醫院都希望他能去工作。省級某家三級甲等醫院院長親自來三亞找他,許諾給他一套住房和一大筆安家費,重用他到這家醫院,但他拒絕了:“我對三亞有感情了,我看好三亞的前景!”,他仍是這樣說。

從醫的十九年里,他始終以進取、博愛、人道、奉獻的精神,在自己熱愛的衛生事業中,孜孜不倦,並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20xx年7月25日,心內科充滿著喜慶的氣氛,首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後痊癒出院,心內科成功地獨立完成了三亞市人民醫院首例冠心病介入手術。該名患者因反覆胸悶、胸痛1年余,曾到許多醫院就診,被診斷是冠心病。雖然服用許多藥物,但效果不佳,並因此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質量下降,非常痛苦。醫院心內科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診療方案,7月23日由心內科主任王天松親自行冠脈介入治療,手術進行非常順利,術後患者就可以自己下床走回了病房,2天后順利出院。

20xx年8月18日夜裡, 38歲患者黎某,因突發劇烈胸痛,被救護車送至三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經檢查,被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兇險,病人隨時可能因心跳停止而失去生命。時間緊迫,王天松主任迅速召集介入技術骨幹,為患者開通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綠色通道,只用了60多分鐘,成功地施行了急診介入手術,患者轉危為安。這一手術的成功,標誌著三亞市人民醫院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水平更上一個台階,在瓊南地區具備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綠色通道,能為冠心病患者提供全天候24小時的健康保障。

他精進審慎、膽大心細,性格果斷堅毅,遇到疑難危急情況時,他遇事冷靜、思路清晰,從未出現過醫療差錯。於患者們,不僅是感從心生,更多的是敬佩他的醫德與嫻熟的專業技術。他是當地的名醫,許多患者慕名前來點名就醫,他經常幫助生活貧困的病人,送錢送物,並且組織醫療隊,深入貧困山區、街道社區義診,送醫送藥,深受廣大民眾的信任與愛戴。

他平等仁愛,始終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一個周末,他開車回海口與家人團聚,剛下高速公路就接到緊急電話,說是有一位遊客在三亞旅遊途中突發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需要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他二話沒說,立即掉轉車頭,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三亞。經過一小時的辛苦奮戰,患者手術成功,轉危為安。患者的友人為了表示感謝,硬是把一個紅包塞進了他的口袋裡,拒絕不行,王天松主任微微一笑,將紅包交給護士代患者交了住院費。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只要病人需要,不分晝夜,他總是24小時隨叫隨到。

20xx年10月23日,陝西一位60歲崔性男患,在三亞旅遊途中突發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友人將其送入院時發病已2小時。王天松主任立即率領科內介入治療組成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術前準備,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閉塞血管開通,置入1枚藥物塗層支架,在手術台上患者的胸悶、胸痛症狀即完全消失,術後帶著感激的心情安返病房,1周后病癒順利返回西安。

一位姚姓印尼華人,已80歲高齡,攜夫人回國觀光,游至三亞時突發胸悶、胸痛伴全身大汗,因與親屬反覆商議,拖延了4小時,致使病發加重,方才同意介入治療。該患者隨時都有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心源性休克的危險,懷著對患者高度的責任心,頂著高危患者的巨大心理壓力,王天松主任憑藉精湛嫻熟的操作技巧,艱苦奮戰歷時1個多小時,終於圓滿地完成了手術,使姚老先生在5天后懷著對祖國人民的無限感激之情,踏上了歸國旅途。

20xx年12月25日,一名計程車司機患者,兩個月來經常感覺胸悶、氣短和頭暈,發病當天突然暈倒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低血壓、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心內科醫護人員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必要的檢查,確診為肺栓塞。這是一種肺動脈被血栓栓塞導致的致命的疾病,最容易發生在長時間坐著不動的人。為挽救患者生命,爭分奪秒,必須儘快進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手術。王天松主任迅速制定了手術方案,經過1個多小時的艱苦鏖戰,終於成功完成了手術,患者很快恢復意識,康復出院。該項技術是我市首例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填補了瓊南地區的空白。

20xx年4月,三亞民族中學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羅明,高考前的體檢得知自己患有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必須手術治療,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家人無能為力,該名學生面臨著不能上大學的困境。王天松主任得知情況後,非常同情他,經與院領導商討,醫院決定為這位患者免費進行手術治療,術後患者恢復了健康,順利地走進大學校門,圓了學子夢,此事被媒體廣泛報導。

20xx年11月20日,一名中年男性患者, 8年前已經得了心肌梗死,當時沒有介入治療的技術,因病情再度加重,到三亞市人民醫院就診。王天松主任為患者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現心臟的冠脈很細且有多處嚴重的狹窄,隨時危及生命。經專家會診,明確了只有進行“雜交手術”才能最大限度地搶救患者,為此,他制定了周密的治療方案,經過4個小時的奮戰,終於成功地完成了“冠心病雜交手術”,患者轉危為安。經過精心治療與護理,患者終於康復出院。該項技術是冠心病海南醫療領域的新突破,是我省首例成功開展的新技術,為我省填補了又一項技術空白,對提高我省心血管病診治水平具有著重要意義,為三亞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及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做出了偉大貢獻。

20xx年10月,一名老年女性, 在省內醫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肌病,反覆出現胸悶、心悸、氣促,水腫,於其他醫院反覆藥物治療病情無改善,慕名前來找王天松主任就醫,經過嚴格的病情討論後決定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臟再同步化並植入心臟復律除顫儀。成功植入CRTD,術後患者心衰症狀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該項技術處於省內領先水平,為三亞市人民醫院創建瓊南區域醫療中心奠定了基礎。

在三亞市人民醫院工作的這幾年裡,王天松主任救治的患者不計其數,很多人把他稱作“救星”。他的事跡被多家媒體廣為報導。為表彰其成績,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並被授予“三亞市優秀醫務工作者”稱號。面對榮譽,在榮譽面前王天松主任表現得很平靜,因為他人生的座右銘是:修身無亦有,行醫苦也甜。

醫生的先進事跡3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活動中,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自覺 提高思想認識,緊密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總結經驗。能組織黨小組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結合實際工作,立足崗位,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提高認識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開展了專題研究討論會,並且各自寫出學習心得上交黨支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黨支部主持下,積極參與支部活動,協助支部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創新“自選動作”,深入到周邊的部隊醫院了解情況,給予他們技術指導,給醫院戰士衛生員上專業知識課,不斷提高他們醫療衛生水平,更好地為廣大解放軍指戰員服務。在部隊醫院我們也學到了部隊的嚴謹紀律和他們素質,提高了我們自身的素質起到了相互學習的目的,受到醫院黨委的高度評價。

二、工會工作方面

自從任醫技分工會主席以來,業餘時間圍繞醫院中心工作開展工作,有特色,有活動,重視維護職工權益,熱心幫助職工解決困難,積極完成院工會的各項工作、任務和各種活動,組織職工對四川地震捐款、捐物,關心職工生活、病探工作,組織職工的合理化建議,在工會各項工作中和活動中取得一定成績,並獲江蘇大學優秀工會工作者。

三、教學方面

每年完成醫學影像班的《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設備》二門課程及選修課醫學影像設備維修,學時共約40學時,並帶教醫學生物工程教學工作和研究生的學習實踐工作,20小時指導江蘇大學生課題一項。獲多媒體教學優秀獎、醫學影像技術教學骨幹教師。

四、科研論文及專著

完成市級課題一項,20xx年完成省教育廳指導性課題《數字成像CR、DR性能影像特點及其臨床套用的比較研究》一項。發表論文臨床放射學雜誌核心期刊3篇,核心期刊醫療衛生裝備雜誌3篇,出版專著《醫學影像技術》,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約150萬字;主編《醫學影像設備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編委;《醫學影像技師考試一本通》人民軍醫出版社,編委;20xx年9月即將出版(已鑑定契約)醫學影像技術——學習指南及高頻考點,主編約60萬字,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

五、業務能力方面

能執行醫院各項規章制度,遵守職業道德,確立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思想,能精通醫學影像基本理論和專業基本技術,具有較好的學術造詣。能分析國內外,本專業發展趨勢。在本專業領域內有一定見解。工作中,24小時保持信息暢通,設備故障報修,隨叫隨到,經常半夜三更維修CT,為急診病人搶出急救時間,能獨立完成GE多層螺鏇CT、西門子3.0TMR維修、保養工作。MR兩年節約維修費300萬元,降低運行成本。CT保證了開機率在95%以上。及時處理故障發生,解決問題,減少運行成本節約資金150萬,曾獲醫院1000元獎勵。同時,對多層螺鏇CT技術層面上進行研究,發表論文《多層螺鏇CT多平面重組在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中的套用》對該病診斷手術方法術後評價起著重要作用。《低劑量多層螺鏇CT在腰椎外傷中的套用及其防護價值研究》大大降低X線輻射對患者影響,中華放射與防護雜誌已修回,10月份發表。

在履行職責中,能積極負責工作中有關技術機器設備安裝、保養、維修、校正等各方面工作,抓住QAQC各項任務為科室制定了技術操作規範,質控標準,工作制度等上牆警示,起到了規範效果。經常給全市放射技術人員介紹和引進使用新技術專題講座,為全市放射技術人員業務提高做出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