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教育隨筆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那四年級的老師是如何寫教育隨筆來指導工作的呢?不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國小四年級教育隨筆,希望你喜歡。

國小四年級教育隨筆篇一

國小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有吸引力的。我班的賈國榮,他就非常聰明。我經常出題留給他們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國小四年級教育隨筆篇二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

老師一句很簡單的評價語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以後漫長的求學之路,所以老師要謹慎地使用自己的課堂評價語。

國小四年級教育隨筆篇三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

在我的教學中,要面向全體,要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生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的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英語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設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學過程,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的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其他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會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的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教學中,注重交際活動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常開展二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學生髮展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辯論、商量等活動。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學生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後排的學生進行兩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