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論證法和引經據典法

比較論證法

這種方法是把某種事物或觀點與其它相同條件的事物(觀點)加以比較,以突出這種事物(觀 點)的特點揭示事物的本質。如馬南屯在《變三不知為三 知》中,為了論證應該“對於客觀事物進行歷史的現實的全面的調查研究”這一論斷,曾作 了這樣的比較:

有許多同志常常只曉得某一件事的現狀或工作的最後總結數字,而不曉得這些東西是從何而 來的。因此,他們有時候根據一些表面的現象所做出的判斷,就不免與實際情況不符;也有 的同志只注意收集和調查許許多多零碎的現象,而缺乏系統的研究,以致他對客觀事物認識 上能形成若干分散的概念,根本不能做出完整的科學的結論。這樣的人,即便知道了很多的 一個一個分散的互不連貫的現象,實際上還必然是一問三不知,或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 者知其二而不知其一。

這段論述將那些對客觀事物不“進行歷史的現實的全面的調查研究”的幾種人相互加以比較 , 進一步論證其觀點,鼓勵人們真正做到“三知”。這幾種人之間及他們與持正確態度的人之 間的聯繫就是對事物的調查及認識,這就是運用比較論理法的基礎,不同的人因不同的調查 而產生不同的認識,讀者就十分容易鑑別是非真偽了。

引經據典法

是指將權威著作中的觀點或言論引入文中以增強說服力的一種方法 。如習作《失敗是成功之母》多半採用的都是此法。ァ妒О蓯淺曬χ母》

現在的同學大都是在考試的磨鍊中成長起來的,但其中的大部分都經不住考驗,一 次失敗便 一蹶不振,抱怨連天。其實我認為這是大可不必的,失敗也可以使我們吸取教訓,失敗是成 功之母。ジ璧略經說過:“人在追求真理中是會不斷犯錯誤的。”事實也正是如此,瑞典科學家諾貝 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860年,諾貝爾為了研究出硝化甘油的引爆藥捻,來代替黑色火藥 去開山,不惜犧牲一切,做了許多次實驗都不成功,連他的弟弟也在一次實驗中犧牲了。但 這絲毫不能動搖諾貝爾的決心,他仍不斷地進行實驗。

一次,他把雷汞裝入導管用來引爆硝 化甘油,沒想到發生了劇烈爆炸,實驗室隨著濃煙被炸上了天,而諾貝爾卻從廢墟中爬出, 高呼:“我成功了!”雷管也從此誕生了。諾貝爾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獲得了成功,這 正應了鄒韜奮先生的一句話:“任何事業的成功史中必有一段傷心史。”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 生,一生中約有兩千多項發明。他為了把容易腐蝕的硫酸電池改造成鎳鐵鹼蓄電池,整整奮 鬥了十年,試驗近五萬次,經歷了一次次失敗。當別人為之吃驚時,愛迪生平靜地說:“走 這條路沒有捷徑。常言道,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一步步往前走,總有一天會走過去的。” ナО懿⒉豢膳攏可怕的是我們不能正確而勇敢的面對失敗。英國有句諺語:“人生行路就是 連續不斷的跌倒。”實際上小孩蹣跚學步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很有可能跌倒,但跌倒再爬 起來,就是成功。只有經過跌倒,才能學會走路。這和我們學習是一樣的,我們要勇敢地面 對失敗,面對挫折。錯誤是正確的先導,失敗是成功之母。(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