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17)

1、瑪麗的智慧

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叫瑪麗的國小教師,她深諳人類心理中的奧秘,在教學中設法讓積極的人生信念像陽光一樣滲透到學生的靈魂深處。

有一天,她對學生說:“最近的科學報告已經證實,在學習上,藍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聰明,學習成效更好。”於是她根據學生的生理特徵將他們分成了“藍眼睛組”和“棕眼睛組”。隨後,她就沒再提這件事。

大約過了兩個星期,經過測試,“棕眼睛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均有明顯的下降,而“藍眼睛組”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卻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後,她以略帶抱歉的口吻對全班同學宣布,是她弄錯了科學家的試驗結果,藍色和淺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強者”。結果,棕色眼睛和深色眼睛的學生學習能力,便顯示了明顯的提高趨勢,而藍色眼睛和淺色眼睛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則迅速下降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間的優秀者或聰明者,關鍵在於你以什麼樣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2、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

1983年,恐高症患者伯森·漢姆徒手攀壁,登上了400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創造了吉尼斯記錄。漢姆94歲的曾祖母聞訊後,特意從100從公里外的葛拉斯堡徒步趕來,老人要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給曾孫的創記錄慶祝活動添彩,在不經意間,她竟又創造了一個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記錄。

《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在採訪老人時,問她在徒步而來時,是否因為年齡等原因動搖過?老人一臉輕鬆說:“小伙子,一口氣跑100公里,那需要很大的勇氣,但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只要你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一步接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3、吃草的獅子

在非洲大草原,有一頭年幼的獅子叫迪奧,它從小就立下雄心壯志,要成為一頭最優秀、最完美的獅子。後來,這頭年幼的獅子發現,雖然獸類都認為獅子是草原之王,但獅子有個明顯的弱點,就是在中長跑項目中的耐力比羚羊弱。很多時候,就因為這個弱點,羚羊從嘴邊溜掉了。通過長期對羚羊的觀察,它認為羚羊的耐力與吃草有關。為了增長耐力,迪奧便學羚羊吃起草來。最後,迪奧因吃草而變得體力空乏。

母獅發現迪奧這個做法後,便教育它說,獅子之所以成為草原之王,不是因為沒有缺點,而是因為它有突出的優點,它是靠優異的爆發力、鋒利的牙齒和準確的撲跳動作,而不是靠“完美”才稱霸於草原的,沒有缺點的獅子是在存在的。

獅子迪奧聽了母親的話後,開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它不再把心思放在改變自己的缺點上,而是盡力去發揮自己的優點。三年後,迪奧成了那片草原上最勇猛、最優秀的獅子。

3、做自己的上帝

路易斯·布賴勒出生在法國的一個小鎮。他曾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災難發生在他3歲時候。他到父親的店鋪里玩,不小心跌了一跤,被一個尖銳的東西刺中了眼睛,從此他雙目失明。

布賴勒在黑暗中生活了幾年,他進了巴黎的一家盲人學校,學習用手觸摸字母讀書。每個字母都很大,而且厚達數英寸,一篇很短的文章就得有幾本書,每本書重達八九磅,很不方便。

後來,布賴勒成了盲人學校的一名教師,他謀略尋找一種方便、科學的方法供盲人閱讀。有一天,他聽人介紹說有一個陸軍上尉能在黑暗中寫字,第二天就去拜訪了那位上尉,詢問書寫方法。上尉解釋說,他用一個尖工具在厚紙上做點刺和橫劃,人能在紙的背面觸摸到它們。用某一記號代表一種事物,而用另一種記號代表其它事物,布賴勒決定在此基礎上對之進行改良。

經過無數次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在一個小小的範圍內刺6個小洞,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過這6個小洞,他可以進行63種不同的組合,第一組全表示一個字母或一個詞,還有表示標點號的組合。藉助這一發明,盲人能實現快速閱讀。後來,布賴勒還設計出一套數學與音樂的記號,這樣,盲人就能很完整地表述自我了。

4、作業更在課堂之外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尼加市一所醫科大學醫療保健系的九年級教室,新學期一開始,一塊寫滿人體骨骼名稱與位置的黑板,就掛在教室後面的牆上。整個學期,這黑板就沒有移動過,老師也從來沒有說過有關其內容的話。

直到學期結束時,學生們發現:寫在這黑板上的一切全都擦去了,而期終考試的唯一試題正是:“請寫出人體主要骨骼名稱及其位置。”

學生們頓時呆了,一致向老師發難:“我們從來也沒有聽你講過這些東西呀!”老師的回答是:“這不應該成為原諒的理由。全部資料不已在黑板上公布了幾個月了嗎?”學生們無法違拗,只好埋頭思索……最後,老師將試卷全收去,接著告誡全體學生:“請大家永遠記住:教育不單是聽老師講的,你們應該時刻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及可能發生的情況,因為這中間也存在很多很多的學問。”

5、四盞燈的啟迪

在我的腦海里一直留存一個美國校園廣告的畫面,廣告上有4盞燈,從左到右依次排列著,左邊的那盞燈非常明亮,右邊的則是一盞無光燈。這4盞燈每相鄰的兩盞間都有一段對話,它們影響著燈的明暗度。

第一盞明燈後的對話是:“我有一個想法,想去做。”回話說:“可以做到嗎?”第二盞燈略暗了一些,燈後的對話是:“我試試看。”回話說:“很難吧!”第三盞燈變得更加昏暗了,燈後的對話是:“周圍的人都不同意我去做。”回話說:“那就算了吧!”第四盞燈最終熄滅了。

現實中,熄滅想法總要比點燃想法容易得多。初離開家鄉去上大學的時候,滿懷壯志,由於當初自己是提前兩屆邁入大學的學生,所以說話辦事不免幼稚天真甚至荒唐。然而,指點的人少,嘲笑批評的話語接連不斷。沒過多久,我不僅信心全無,而且進入一個沉悶壓抑的階段,與其說錯,不如不說。直到進入美國大學以後,聽到教授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學生的創意的時候,自己才真的從鳥籠子裡飛出來,回到一個充滿疑問、迎接挑戰的真實自我。實際上,回首幾十年走過的人生之旅,最有收穫的歲月,反而是“摔倒”的幾段路。

6、勇敢認錯

美國媒體24日報導,華裔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和他的研究小組採取罕見行動,撤回了他們一項有關愛滋病的研究結果。何大一在23日的《科學》雜誌發表聲明說,他對當時宣布的抗愛滋病物質的來源作出了錯誤的解釋,而公開撤回這個成果,是“體面而直接的”。

何大一承認,研究小組發現的抗愛滋病毒的“阿爾法抑制素”並非來自未發病的愛滋病毒感染者捐出的白血球細胞,很可能來自實驗室常用的混合細胞。“阿爾法抑制素”曾被認為是找到愛滋疫苗的關鍵之一。

何大一曾發明了“雞尾酒療法”,大大降低了愛滋病的死亡率,並於1996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風雲人物。在何大一發表撤回聲明後,有些人對何大一的其他研究成果也表示懷疑。不過,大多數科學家對何大一此舉表示理解。利維當年曾斷言何大一的結論過於草率,研究結果很可能來自被污染的實驗,不料一語中的。但利維深知研究工作的甘苦,日前他對何大一撤回報告表示“敬意”。

7、講真話

向溫家寶總理說實話並引發全國“清欠風暴”的農婦熊德明,獲央視2004年度社會公益獎。透過此事過程中的許多細節,很是耐人尋味。

當時,總理在與鄉親們攀談,村幹部卻向村民們交代“不要亂講話”,顯然是在封民眾口;總理問起在外打工有無欠薪情況,在場的鄉親中不止熊德明一家被欠,卻都保持沉默,“封口令”果然有效;熊德明猶豫再三,才斗膽講了實話,有勇氣也有顧慮;事後,她哭了,丈夫也擔心“地方上有些人會不會……”可見地方官員的厲害;沒想到,村幹部當夜就送來了錢,但同時又囑咐“要保密”,還是在封口。

熊德明敢於講實話是需要勇氣的,這勇氣不僅要克服百姓見總理的敬畏心理,更要衝破地方幹部的無理阻撓。事實上,一些地方官員不讓民眾“亂講話”,無非是怕百姓講出實情,暴露了他們不為百姓說話、辦事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影響了上級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誤了他們的“前程”。為私利而忘民憂,甚至堵民口,這是問題的要害。假如生活中大家都敢講真話,那些不讓百姓講真話,自己卻在說假話的官員日子就不好過了。

8、分魚

古代笑話故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則是這樣的:幾個朋友湊成一桌飯局,酒酣耳熱之際,席間上來一條魚。諸位朋友正在互相謙讓,一陣妖風吹來,燈滅了。在一片沉寂中,突然聽得數聲慘叫。(各位看官,你道是為何?)夥計趕緊點亮燈,只見魚肉上重疊著無數隻大手,最上面有一把刀叉,直沒至柄。

由此笑話,我們可以繼續引申。第一次分魚比賽,整條魚由有刀叉的人贏得。到了第二次聚會,大家都學聰明了,每個人都帶了一把刀叉。誰知到分魚的時候,有兩個朋友亮出了劍。大家沒有辦法,忍著飢餓,把整條魚讓給兩個帶劍者。於是,他倆一人一半。第三次聚會,大家又學聰明了,每個人帶了一把劍。誰知到分魚的時候,有三個朋友拿出火銃,想分掉這條魚。這時,大家實在餓得受不了,有人站出來:“雖然你們有槍,但是,一次只能打死一個人。我們人多,打下去肯定是兩敗俱傷。我們實在餓得不行了,餓死還不如戰死。”三個帶槍者為他的氣勢所懾,只好妥協:

“既然如此,我們三人分掉一半,剩下的你們平分吧。”

到了第四次聚會,大家都學精了。分魚的時候,每個人都端出大炮,於是,大家只好把魚平分。這時,有個朋友想起在遙遠的過去,大家也是平分著吃,現在拿出這么多武器,最終還是平分著吃。

9、只給孩子擦一隻鞋

在朋友家閒坐,無意之中我發現朋友為孩子擦皮鞋時只擦一隻。朋友解釋說,這是她創造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因為這樣可以迫使孩子把另一隻鞋也擦得一樣乾淨。如果經常這樣做,就能促使孩子形成自覺的衛生習慣。這看起來是一樁小事,但卻反映出一種成功的教育方法。

在很多場合下,我們都能看到一些不動腦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意願而不停地嘮叨,實在不見效便拿起棍棒,並多伴以諷刺和挖苦的語言。這樣的孩子,內心常是痛苦的。

10、換位

北歐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為有求必應,因此專程前來這裡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門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么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禱時,向耶穌表明這份心愿。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

這位先生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於是耶穌下來,看門的先生上去,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般地伸張雙臂,本來苦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來膜拜的民眾不疑有他,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信友的心聲。 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他們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無論如何,他都強忍下來而沒有說話,因為他必須信守先前的承諾。

看門人違背承諾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便離去。他看在眼裡,真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

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它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裡面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耶穌真好,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看在眼裡,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是來祈求耶穌降福他平安。正當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究理,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終於忍不住,遂開口說話了既然事情清楚了, 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穌所形容的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生怕搭不上船。化裝成看門的耶穌出現了,指著十字架上的人說:“你下來吧!那個位置你沒有資格了。”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他那袋錢不過用來嫖妓,可是對那窮人,卻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計;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