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25)

1、追慕前賢的蘇軾

蘇軾之號東坡,乃是追慕前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時,特別喜愛在城東一土坡上栽種花樹。他的《東坡種花》詩兩首中有句:“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又有《步東坡》詩云:“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還有《別東坡花樹》詩曰:“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種新成。”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遭遇與心境正與當年的白居易相似,他十分懷念這位前代大詩人。他在《去杭州》詩中寫道:“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詩前小序有言:“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另有《贈善相程傑》詩云:“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送程懿叔》也有云:“我甚似樂天,但無素與蠻。”蘇軾號“東坡”實在是景仰白居易。

2、“文正”最美

中國古代的大臣死後都有“謚”。諡號沒有明文規定哪種最高,從《史記·諡法解》來看,“文正”最美,而且在各朝追謚大臣中有所證實。《諡法解》關於“文”、“正”這兩個字的定義為:“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內外賓服曰正”,這比“大慮行節曰孝”、“好廉自克曰節”、“內外思索曰思”、“勝敵志強曰莊”、“夙夜警戒曰敬”等似乎要高。

唐朝著名的文臣中,死後被謚為“文”的很多:魏徵謚為“文貞”,房玄齡謚為“文昭”,姚崇謚為“文獻”,牛僧孺謚為“文貞”,狄仁傑謚為“文惠”。

到了宋朝,開始“文”、“正”連起來用。宋朝四百年天下,大臣死後謚為“文正”的只有王旦、王曾、范仲淹、司馬光等幾人。某些大臣行為有些疵病的,朝廷即使謚之為“文正”,往往會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對。大臣夏竦死後,朝廷謚之為“文正”,當即遭到大臣劉敞的反對:“世謂竦奸邪而謚為正,不可!”司馬光也認為夏竦不可受此美謚。在眾大臣的阻止下,夏竦被改謚為“文莊”。

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死後被謚為“孝肅”,《宋史》上寫得明明白白。但老百姓除了叫他“包公”、“包青天”外,又稱他為“包文正”。因為老百姓不忘包拯的功德,要把最好的字眼安在他頭上。

元代,最高統治者模仿漢人加謚的辦法以籠絡臣下,特別是漢族大臣。良相廉希憲(漢族)、劉秉忠(漢族)、耶律楚材及大臣趙良弼(漢族)死後俱被謚為“文正”。

清代,曾國藩為主子保住了江山,生前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漢族臣子中只有他一人被封為侯),死後被追謚為“文正”。

3、談虎色變

北宋理學家程頤認為,只有親自參加實踐或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獲得真知。

一次,他在給弟子講學,當談到關於知識的獲得方式時,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農夫,曾經被老虎咬傷過。一天,他同幾個鄉親坐在樹下乘涼。忽然跑來一個人,說一隻老虎吃人了。周圍的人聽後都感到十分吃驚。而那個被老虎咬傷過的農夫則特別驚慌,他嚇得臉上的顏色都變了,比其他人害怕得多。

程頤接著給弟子們說,老虎吃人這種事,雖然連小孩子都知道,然而他們並不真正知道老虎如何傷人及老虎傷人的可怕情況,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真知。真正具有這方面知識的,只有那個農夫。

“談虎色變”就是出自程頤講的這個故事,後來用它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精神就緊張起來。

4、林則徐新疆興墾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林則徐因禁菸得罪英國而被遣戍新疆伊犁。在這裡,這位民族英雄受到伊犁將軍布彥泰高規格的禮遇,使林則徐備感慰藉,也保證了他繼續以坦蕩的胸懷,發揮自己的才幹。

在布彥泰將軍奏請皇帝後,林則徐即開始勘辦墾荒事宜。

在勘察了伊犁河後,林則徐決定開渠引進哈什河水。這項工程浩大,清廷又沒有經費投入,林則徐就採取“捐資人員分段承修的辦法”,與當地官員紳民共同捐資,並率先認修了首段工程,他還把在內地治河的經驗運用於此。在經過4個月的施工後,240公里的水渠終告完成,沿途近10萬畝的田地得到了滋潤,伊犁從此煥發了生機。為紀念林則徐,人們將這條水渠稱之為“林渠”。

林則徐在伊犁修渠墾荒卓有成效,激起了清廷大規模開發南疆的興趣,又派他承擔到南疆去勘察荒地的任務。

在隨後的一年裡,所到之處,不僅要清丈土地,勘察土質,查明有多少可供開墾的荒地,還要尋找水源,試築水渠。林則徐對工程質量要求極為嚴格。

值得一提的是,林則徐在新疆墾荒中,還推廣了“坎兒井”這一令人讚嘆的水利工程。“坎兒井”是一種由地面渠道、地下渠道和澇壩三部分組成的灌溉系統,它極好地解決了土質鬆散、地勢較低、嚴重缺水地區的取水問題。林則徐雖不是“坎兒井”的發明者,但他提倡和推廣“坎兒井”是有大功的。在林則徐的大力推動下,吐魯番、鄯善、託克遜新挖“坎兒井”300多道,大量久荒的土地變成沃壤。林則徐還把“坎兒井”推廣到南疆、東疆。為感念林則徐這一功績,民眾把“坎兒井”改稱“林公井”,讚譽他是“吾鄉之偉大人物哉!”並樹碑讓世代傳頌。

在林則徐勘地興墾之後,原來荒無人煙的地方出現了新的綠洲和村落,新疆得到了極大的開發。

5、為革命賣兒的省委書記

高文華,1935年春,擔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當時,河北省委與中央失去了聯繫,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河北黨組織的鬥爭處於十分惡劣的環境之中。黨的活動經費的異常緊張,成為省委最大的困難,極大地影響著黨的工作的開展。

高文華的公開身份是買賣人。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寧願餓著自己的孩子,也不準孩子們捕捉蝗蟲充飢。他患有肺結核病,經常吐血,每天用鹽水消除病菌。家裡牆上掛著裝門面的半斤豬肉也不能拿下來補養虛弱的身體,不然,誰還相信他是買賣人?然而,省吃儉用並沒有改變省委經費緊張的局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和他的愛人決定用自己的孩子換錢以渡難關。

高文華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那時,女孩子賣不了多少錢,他們就在兒子上打主意。早在1931年3月,高文華夫婦在上海時,為了便於工作,就把自己第一個兒子主動送給“育嬰堂”。此時,抱著自己僅4個月的惟一的兒子,舊情新景交織在一起,無限的傷痛撞擊著做父母的心懷。然而,考慮到若不儘快搞到經費,省委機關的同志連生活都難以維持,更不能開展工作,最後他們還是把自己的兒子賣給了唐山的一位婦女,換回了50塊光洋。這50塊光洋,整整維持了省委機關3個月的生活。直到1936年4月劉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時,這種經費拮据的情況才得以緩解。

6、一錯榮升一錯送命

在黃埔軍校一次畢業典禮上,蔣介石坐在主席台上,手捧軍校同學錄,一個一個地點名。當他念到一個叫“許光照”的名字時,台下無人應答。蔣介石覺得很奇怪。正在這時,台下一名學員舉手報告。蔣介石點點頭。這名學員從佇列中跑步上前,立正站在主席台邊:“報告校長,學生叫許光熙,不叫許光照,報告完畢。”說完,敬禮轉身就跑步回到佇列中去了。

蔣介石下不了台,臉由白變紅。半晌,他才鎮靜下來,假意重新審視同學錄上畢業學生的名單。會場上一片死寂,蔣介石感到異常尷尬。這時,台下有個叫“絡腮鬍子”的丁少尉靈機一動,猛然站起:“報告校長,學生謄抄名單失誤,實屬過錯,請求處分!”蔣介石一聽,心中竊喜,鼻子裡卻“嗯———”了一聲,便把那燙金的同學錄重重地往桌上一拍,對台下大聲宣布:“學校學員,國家棟樑,吾黨精華。此等列入史冊之要務豈容此謬誤?來人,將他拿下送軍法處嚴懲!”話音剛落,兩名全副武裝的侍從立即將“絡腮鬍子”押出會場,關到禁閉室。

堂堂軍校校長在大庭廣眾之中,點名時竟然“照”“熙”不分,豈不是天大笑話,幸虧丁少尉替蔣介石挽回了面子,因此蔣很高興。“絡腮鬍子”被關到晚上,蔣介石親自用小轎車把他接出來。第二天,丁少尉榮升為上校師長,離開軍校走馬上任去了。

丁少尉很走運,因為一個錯字獲得榮升;當然也有非常不走運的,僅僅因為一個錯字就丟了性命。

軍閥張宗昌手下有個軍需官,一次因小小的過失觸怒了他。張便命人把這個軍需官打30軍棍。執刑人拖起這個軍需官來到軍營外“劈劈啪啪”一陣亂槍,把這個倒霉鬼打得渾身是窟窿。

張宗昌聽到槍響,趕忙問緣由。執刑人呈上張親手下達的命令,上面赫然寫著“打槍三十”。

7、鄭板橋怒撞太守船

某日,鄭板橋獨自乘一小舟,泛湖消閒。這天春光融融,風和山碧,板橋心境甚好遊興正濃時,冷不防一艘大畫舫直駛而來,畫舫上凶神般的惡奴手持長篙,大聲吆喝“讓道”,眾民船紛紛躲閃,躲之不及的便被長篙戳打,誰也不敢吱聲。

鄭板橋感到納悶,便問船家,船家道:“那是太守的畫舫,太守在船上宴客,游湖取樂,誰敢擋道!”板橋一聽此言,十分氣憤,你一個朝廷命官怎能在此大呈淫威,尋歡作樂?一氣之下,板橋想警告一下這位太守,於是心生一計,命舟主快劃,直撞畫舫船舷。這一撞可不得了,兩個虎狼般的軍漢跳上小舟,立即將板橋拿上畫舫。板橋毫無懼色,見太守既不陪罪,更不施禮。太守問明緣由,怒不可遏,示意重責。不料板橋義正辭嚴地詰問道:“太守在此作威作福,尋歡作樂,可知今日國恤,該當忌諱?”太守聞言,大驚失色,立即下座叩禮道:“敢問先生高姓大名?”“鄭板橋。”“久仰久仰!幸會幸會!請先生入座共飲。”板橋正色卻之曰:“太守游湖辛苦,今吟一詩助興。”說罷口誦一絕,末二句是“山川草木猶含淚/太守聽歌淺畫船。”讀罷,下船而去。

太守回府後,惶惶不安。遂命一親信家僕,攜銀三百兩去板橋家。家僕傳太守說:“我家老爺特派小人來向先生謝罪,並送上薄銀,望先生笑納。我家老爺還懇求先生死守此事,如張揚出去,怕於官聲不好。”板橋未置可否,而所收白銀,第二天便悉數散發給湖濱一帶的窮苦船民。

8、使紅軍脫險的絕秘情報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部署第五次“圍剿”紅軍的計畫。會議結束的當晚,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產黨人手裡,並很快送到周恩來手中。中央軍委馬上採取反“圍剿”的措施,實行戰略轉移,使10萬紅軍及時脫離險境。

國民黨廬山軍事會議,制訂了一個名曰“鐵桶計畫”的戰略方案,企圖一舉圍殲中央蘇區的紅軍。

然而,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鐵桶計畫”的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產黨員項與年的手上。

我黨如何能夠如此之快地獲取國民黨的最高軍事機密?事情得從一個叫莫雄的國民黨行署專員兼保全司令說起。

莫雄,廣東莫德縣人,早年畢業於廣東陸軍講武堂。北伐戰爭結束後,已經升為師長的莫雄被蔣介石冷落,我黨中央特科將他列為重點爭取對象,常與他秘密接觸,使他深受感染,要求加入中共。周恩來、李立三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指示李克農去做說服工作,勸他暫時不加入我黨為宜,這樣將對我黨的事業有利,他接受了。

1934年1月間,莫雄應國民黨第二路軍總指揮薛岳之邀,來到南昌做官。在一次宴會上碰到昔日友人楊永泰。時任南昌行營秘書長的楊永泰推薦他擔任贛北第四行政區專署專員兼保全司令,被蔣介石批准。他上任後馬上想到,這是一個讓中共派人打進蔣介石營壘中的良機,隨即赴上海找黨組織商議。中央特科決定派項與年等十幾個地下諜報人員,隨莫雄去江西,多數被莫雄安排在專署和保全司令部任職。

廬山軍事會議一結束,莫雄就帶著這次會議上發的絕密材料匆匆下了山。回到專署保全司令部,莫雄毅然把“鐵桶計畫”的全套材料,交給了保全司令部諜報科參謀項與年。

距蔣介石在廬山制定“鐵桶計畫”僅僅半個月,中央蘇區的紅軍突然實行戰略大轉移,緊急集結在於都境內的紅軍主力8.6萬多人,從10月16日至18日,分別在四處渡口渡過於都河,踏上了突圍西去之路。

9、狀元不必第一名

人們都知道,狀元是殿試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

其時,古時稱狀元,不必是第一名。《隨園詩話》載,唐朝鄭谷登第後,有詩曰:“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而當時,鄭谷登榜是第八名,並非第一名。那時的新進士,都稱狀元。就是21世紀的今天,也有把考上大學稱中狀元的,也不是指第一名。

不僅有狀元不必是第一名的事,更有可怕的。《十國春秋》載:“劉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你看可怕不可怕?

同時,古時候的探花,也不必是第三名。《天中記》載:唐時考進士考杏園初會,要選擇兩名年少英俊者為探花。遊園時,如果讓別人先折了名花,此二人要被罰。探花,是年少進士的一種職責,不必是第三名。只要是考中進士的年少英俊者,都有可能被委以探花職責。

宋朝時候,還把第三名叫榜眼。《長編》中載:一個叫陳若拙的中了進士第三名,因為他相貌長得醜,被人們稱作“瞎榜”。可見,那時的第三名,不一定就叫探花,探花不必是第三名。

10、三塊無字碑

第一塊無字碑在陝西,是武則天的。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不拘一格任用賢才,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功績昭昭,不容忽視。但她信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用酷吏,濫殺無辜;特別是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這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判。

第二塊在南京,是南宋權臣、賣國賊秦檜的。秦檜對金朝奴顏婢膝,一味求和;對抗金將領橫加陷害,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乾盡了毀我長城的壞事。人們對秦檜痛恨之極。秦檜寫得一手好字,至今我們常用的美術字之一宋體字,就是主要從秦體中變化出來的,但人們不願提秦檜,只把它叫做宋體字。秦姓後人更有“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詩句。秦氏無字碑,當是無詞可言其惡也。

第三塊碑也在南京,是孫中山先生的。孫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奮鬥,先後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以及“民族、民權、民生”舊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民主義。他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建立了偉大的功勳。先生逝世後,討論立碑時,原計畫由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分別撰寫銘文、墓志銘等,可花了兩年時間也沒寫出來,大家都認為先生的思想功績是文字所無法概括的,於是索性不寫銘文,改用現在的形式。他的功績,的確也不是短短的文字所能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