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19)

1、“綠化”要打假

北京冬日的街頭,儘管寒風拂面依舊,但舉目四望,仍處處可見絢麗的色彩。海南的椰子樹、江南的俏梅花、火紅的楓林競相展示在冬日的北京。只是這些景觀是仿真的。對假花假景的崇尚,似乎正在成為城市美化的一種時尚。有學者呼籲:城市綠化也要打假。

對於這樣一種現象,學者楊東平說,我們的城市曾經歷過一個漆黑無聲的時期,現在則是花里胡哨、光怪陸離、假花假景成災。對城市環境的反覆整治,結果是越來越人工化,並且以假為美。這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城市美化運動”的通病。

2、一個父親的箴言

(一)

昨天,你回來哭哭啼啼地告訴我說,一個同學又和你鬧彆扭了,你說事情本來不怨你的,是同學做得太過分。

爸爸笑了。依爸爸的經驗,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很容易,那就是要學著吃虧。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愛占便宜的人,但所有人都喜歡愛吃虧的人。你想著吃虧的時候,就會贏得別人;那個懂得以更大的吃虧方式來回報你的人,是你贏得的朋友。

孩子,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你在空谷當中的喊話,你沒有必要期望要誰聽到,但那綿長悠遠的回音,就是生活對你的最好回報。

(二)

有一次,讓你出去買醋,本來給你一個硬幣就夠了,爸爸多給了你幾個。爸爸發現,你在出門的時候,把多餘的硬幣悄悄地放在寫字檯上。那一刻,爸爸裝作沒看見,但你不知道,爸爸的內心是那么高興。

孩子,人生的許多東西是多餘的,比如錢,比如欲望,比如名聲。更多的時候,得到你該要的該有的就夠了,就像現在,拿走一個硬幣,剩下的,在你心裡淡淡地扔掉。爸爸想說的是,因為你的捨棄,你豁然開闊的眼界裡,將會發現人生中更多更美的風景。

(三)

爸爸在鄉下教書的那一年,咱們家的日子過得很窘迫,爸爸沒有錢給你買玩具,你找來許多塑膠袋,在一個塑膠袋里盛滿水,用針扎破了,然後你看著細細的水流流向另一個袋子,然後,再換另一個袋子,你玩得很快樂。

或許,很小的時候,你就學會了在簡單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生活中最容易改變的,是人的心情。孩子,即便你一生中什麼也沒有抓住,但抓住了快樂,你依舊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3、一片紙的故事

這是作家馮驥才講過的真實的故事,說1965年他在“支左”期間,一位剛出獄的老師來找他訴冤,原來他的入獄是因為講過毛主席當年在瀏陽被白軍追得趴在水溝里藏身的話,結果以歪曲偉大領袖毛主席光輝形象的罪名被捕入獄。他說這句話不是他編造的,是從哪本書上看到的,至於哪本書,現在任怎么也找不到了,找不到就沒有證據,就要被判刑入獄。他悲痛欲絕,利用上廁所的機會企圖自殺,結果麻繩“啪”斷了,他被摔到了地上,然而就在此時,他的眼前出現了一片紙,這張油印的紙片上正印著要他命的那個故事。他拿著這張紙片衝出茅房又喊又叫:“找著了,我的冤平了。”

由此我又想起我的一位中學老師真實的例子。那時我還是大學三年級的一個在校學生,一天突然接到我中學老師的一封信,說他曾經於1965年參加過我們大學的函授,後來因為“文革”開始而終止,最近聽說可以補發一張本科文憑,讓我去打聽一下。函授部說,需要當時已經注過冊的學生證,或者面授時的聽課證。他說都過去那么多年了,早不

知扔哪兒去了。函授部老師又說當時老師面授時批改的作業,有老師紅筆批改的痕跡和老師的簽名都可以。他仍說沒有。

就這樣幾個月過去了,我突然又接到了我老師的一封信,說這年夏天他把多年的老房子拆了,突然在毛坯縫間發現了一片殘缺不全的紙,正是他當年的作業,老師的尊名清晰地簽在上面。他就帶著這片紙順利地補辦了一張大學本科文憑。他緊緊地揣著這張遲來的畢業證書,像揣著他的命。

小小的一片紙,道不盡的人生故事……但故事決不僅僅是一片紙。

4、一句話震撼心靈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鄉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時候那幫玩伴中公認為最笨的一位,現在卻成了某鄉鎮企業的一把手。

當我們走到一個岔路口時,從另一方向緩緩走來一個盲人。盲人用竹竿點點探探,走得極緩慢。他走向了我們也要去的那一條路。

我與朋友邊走邊聊。我談起自己兩年內五次跳槽,直到現在還在困境中掙扎的經歷,朋友點頭微笑不止,卻又始終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我偶然回首,忽然不見盲人。

“那個盲人呢?”我不禁脫口問。

“他已經走過去老遠了!”朋友微笑著說。

“一個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們快這么多?奇怪!”我驚嘆道。

“怎么不可能?我們東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散步,而他卻是一門心思在走路……”朋友說。

聽了這句話,我的心猛地被震了一下。多么簡單而又多么深刻的道理啊!試想,如果我以前稍微學一下盲人一門心思走路的精神,又何至落得今日這般潦倒呢?而我這位朋友之所以還有點成績,也許正是因為他像盲人一樣一心一意呢。

儘管那一幕過去一年了,但朋友那句話卻久久地在我耳邊鳴響。

5、忠誠與誤解

從前,有位年輕的獵手,他槍法極準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難的。

但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棲息的雁群聞訊後紛紛出逃,但沒發現什麼,便又飛回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隻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在雁奴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了蘆葦地,雁奴雖瞧在眼裡但也懶得再管,年輕人舉起了槍……

悲劇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忠誠的人被誤解,被誤解的人不能堅持到底。

6、你不能改變天氣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魯迅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成是生活的目的——這種理論,我稱其為豬欄的理想。

——愛因斯坦

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你可以選擇表情;你不能預支明天,但你必須用好今天!

——佚名

人的成熟,在於找回童年時對待遊戲的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7、元宵燈聯趣聞

王安石一聯獲雙喜

在為數眾多的民間元宵燈聯故事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要數下面這一則了。

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恰遇一個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則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讀後,一時未能對出,便默默記在心中。到了京城,你說巧不巧,考題正好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對出,並被取為進士。返鄉途中,當王安石再次路過那戶人家時,聽說那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結果被招為快婿。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兩件大喜事———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真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撿了兩個天大的便宜。

當然,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不足為信,但這個故事中所提到的燈聯的確算是佳聯妙對。

秀才拍馬獲狀元

傳說明成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時遇到一個秀才,談得很是投機。朱棣有意出聯試他才情,聯云:“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江山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並且巧妙地將明成祖的年號“永樂”嵌入聯中:“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天子萬年。”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秀才這副拍馬聯都可謂對得恰到好處。不用說,此聯使龍顏大悅,該秀才也遂被賜為狀元。

老宰相試子出妙對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父子,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結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曰:“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正好聽到門外一聲花炮脆響,頓時靈感一動,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此聯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極具口語色彩,堪稱妙對。

閔鶚元聞鼓文思涌

清朝浙江吳興人閔鶚元自幼善屬對,常常是出口成聯。有一年元宵節,他隨父親到毛尚書家做客。毛尚書家裡張燈結彩,主賓擊鼓傳花,唱和宴飲,好不熱鬧。席間,毛尚書雅興大發,提議以元宵為題作聯屬對,以助酒興。是夜恰逢烏雲遮月,星光暗淡,有一幕僚即景為一上聯云:“元宵不見月,點幾盞燈為山河生色。”這則上聯出來之後,滿座高官名士苦思冥想,卻最終沒人能對出下聯。這時,閔鶚元聽得鼓聲陣陣,不禁文思涌動,隨口吟出一則下聯:“驚蟄未聞雷,擊數聲鼓代天地宣威。”此下聯一出,滿座為之拍案叫絕。

8、信念

有三個農民,在甘肅張掖地震來臨時,正在羊圈旁的窯洞裡守衛著羊群。當地動山搖的那一刻,他們在發出驚叫之後,離門口最近的農民最先向外面逃生,然後是第二個,然後是第三個。但是,當第二個農民被轟然的土壓倒時,第三個農民也沒能跑出去,而是連同厚厚的土同時壓在了前面農民的身上。

最後的那個農民是幸運的,靠僅有的一點稀薄的空氣他得到了短暫的生命。但是,那點空氣顯然不夠他維持,他在死亡的邊緣掙扎。這時,有一種堅強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那就是他以為第一個農民一定成功地逃生了,並且,他會很快喊來救援人員。

他奮力地掙扎,奮力地用手拋著土,以儘可能獲得生還的機會。就這樣,一直過了十幾個鐘頭,在他已經奄奄一息時,他聽到了救援的腳步和嘈雜的聲音。他終於被人們用手挖了出來……醫生說,在那樣的空氣中,能夠存活半個小時就已經是奇蹟了。

人們問起他時,他說,他真的以為第一個農民已經逃生了,他相信逃生的農民一定會來救他。而實際上,第一個和第二個農民都沒有跑出去就死了。如果不是那個信念,這位活下來的農民一定不會堅持那么久。很多時候,信念就是支撐我們生命的力量。

9、成功只差一點

杭州有位攝影名家給記者們上課,他的手提電腦中放了一百多張照片。兩個多小時的課,他沒有講攝影理論,而是一張接著一張講他帶來的那一百多張照片的拍攝故事。

他專拍過鐵路道口的交通問題,一拍就是十幾年,展示出來的照片有近十張,按照時間順序連線著看,就等於目睹了一個鐵路道口的生命歷程。光就單張照片,一般的攝影記者都能拍到,但是一拍就是十幾年,每次都是一個角度,那就難了。或者說,區分平庸和精彩,這裡只是一個堅持問題。只要每個人能堅持這樣拍下去,每個人都能獲得這樣的成就。但問題是,全杭州也許只有他一個人在拍鐵路道口。

另一個故事他講的是自己拍三峽截流工程照片的背後曲折。當時,三峽截流時是不允許記者進入庫區的,幾乎所有的記者都被警衛攔在了警戒線之外。當那張精彩的三峽截流照片登在媒體上時,許多同行都大吃一驚:“他到底是怎樣拍到的?”他說,為了這張照片,他和一位漁民作了一筆小交易,讓他在月黑風高的午夜把他偷渡到對岸,然後他在一輛工程車下躲了二十多個小時。

這個故事令人感慨,三峽截流時,全國有那么多的記者前往,但拍到截流場景的記者屈指可數。原因無非是一種幾乎是偏執的敬業精神在起作用。在他的眼裡,只要能拍到精彩的照片,他可以置自己的安全和其他身外之物於不顧。

有時成功就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它離每一個人那么近,又那么遠,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你的攝影技巧可能比他出色,你的體能可能比他強壯,但是你和他相差了一點精神,就與成功錯過一輩子。

10、兄弟

1878年冬天,一個衰弱不堪、嘴唇凍得發青的乞丐在街上攔住了匆匆經過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隻通紅的、腫脹的、骯髒的手,向作家乞討。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麼都沒找到。他窘極了,便緊緊地握住乞丐顫抖的手:“別見怪,兄弟,我身上一無所有。”乞丐也“緊緊地握了握”作家的手。“哪裡的話,兄弟,”乞丐口齒不清地說道,“就這也該謝謝您啦,這也是周濟啊。”

屠格涅夫後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件事,他最後寫道:“我懂了,我也從我的兄弟那裡得到了周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