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專輯(218)

1、定位

愛因斯坦在50年代,曾被邀請擔任以色列總統,但他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經過商,做打字鋼生意和辦出版公司,結果虧了30萬美元,賠光了稿費還欠了一屁股債。

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2、《基督山伯爵》趣聞

關於《基督山伯爵》,趣聞頗多。首先,該作品取材於警察局檔案。有一天,大仲馬偶然翻閱雅克·貝歇的《巴黎警察局檔案札記》,獲悉這樣一個案件:1807年,巴黎年輕鞋匠弗朗索瓦·皮科受誣陷被捕。在費納斯特拉爾堡地牢里,一名義大利主教和皮科很投緣,就在病逝前說出自己埋藏著大量鑽石。皮科出獄後從阿呂那兒得知,昔日好友盧比安因妒忌他與美麗的瑪格蕾特戀愛,蓄意製造了這場災難。皮科找到那批鑽石,馬上開始復仇,使盧比安相繼失去家產、兒子、嬌妻。當皮科最終殺死發瘋的盧比安,自己也被暗中跟蹤的阿呂幹掉。1828年,阿呂染惡疾,彌留之際向神父作懺悔,於是警察局有了名為《鑽石與復仇》的卷宗。大仲馬被此深深吸引,他對友人說:“它就像一隻珍珠貝,裡面藏著一粒珍珠……”

有了創作素材,自然還需要一個好的書名。1842年,大仲馬到義大利旅行,前威斯特伐利亞王諾羅姆托他陪王子去曾流放拿破崙的厄爾巴島。大仲馬帶王子遊覽了該島,然後準備前往鄰近小島打獵,但那兒不向觀光者開放。大仲馬聽說小島名為“基督山”,便對王子說:“為了紀念我們這次旅行,我要把我準備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叫作‘基督山’。”

1844年,《基督山伯爵》連載於《辯論日報》,立即在法國引起轟動。因大仲馬在書中用伊夫堡代替費納斯特拉爾堡,所以不少讀者前往該處,想看看曾關押小說主人公的監房,看守人趁機胡編撈外快。大仲馬聞訊啞然失笑,便親臨伊夫堡。看守人照例亂吹,當看了大仲馬遞上的名片,感到很尷尬,只好表示歉意。

《基督山伯爵》很早就被譯成多種文字。我國讀者最初見到該作品,是在清末民初,當時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節譯本。隨後,曾出現不完整的英漢對照本。及至1946年,上海文摘出版社出版了《基督山恩仇記》全譯本(後改譯書名為《基督山伯爵》)。

3、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別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由多家美國工業界巨頭於1927年5月組織成立的一個職業電影人的榮譽性組織,其宗旨就是提高電影的藝術質量。至1999年,學院已有6000多名成員。

第一尊奧斯卡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著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

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沃爾特·迪斯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4、遍地金

一次,蘇東坡到王安石家作客,在王安石書房裡看見一首未寫完的詠菊詩,開頭兩句是:“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東坡想,菊花在秋霜中開放,縱然焦乾枯爛,也不落瓣,何來“遍地金”?他斷定王安石寫錯了,便提筆續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完便不辭而別。身為宰相的王安石回到書房,發現蘇東坡的改詩,笑而不語,決定派東坡去黃州任團練使。

東坡到黃州後的第二年秋天,他賞菊時驚奇地發現,黃州菊花與別處不同,竟然在西風中紛紛落瓣,確確實實是“遍地金”。東坡這才意識到王安石派他來到黃州任職的“深意”,也深深佩服王安石觀察生活的細緻、獨到。

5、老外眼中的《西遊記》

瑞典一所鄉村中學,一個老師正在上外國文學,有個學生請老師介紹一下中國的《西遊記》,老師是這樣向學生解釋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和尚去西方旅遊的經歷。這種旅遊的性質實質是一種探險。他騎著一匹白色的馬,帶著一位名叫沙僧的僕人。為了打發旅途的寂寞,他還帶了一隻寵物猴和一頭寵物豬上路。

一路上,這個和尚路過許多高山,渡過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許多驚嚇。他走過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艷遇過一個只有女孩的女兒國。據說他帶的猴子本領很大,一路上替他掃除許多障礙,其實不過是一隻蠍子、兩隻蜈蚣、五隻黃鼠狼、七隻蜘蛛等而已,大的動物有一頭牛、兩隻獅子和三匹狼。猴子還有一些讓人不解的行為,比如一發火就燒,一路上燒了幾個山洞、一棵柳樹,還有幾個漂亮的宮殿,還圍著一堆白骨狠打許多遍才罷手。

和尚帶的寵物豬看起來沒什麼作用,只是充當旅途的解悶工具罷了。據說它一口氣吃了四隻西瓜,把和尚、傭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還說它調戲了七隻蜘蛛,被蜘蛛們狠咬了一口。

那個僕人也什麼用也沒有,整天擔著一副破行李,聽任擺布。

和尚花了13年才到了印度,尋了一些印度佛經,像得了寶貝一樣回國了。

學生們聽罷非常驚訝:一是想不到中國人這么熱衷冒險;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就喜歡寵物豬了。

6、美國青少年心中的楷模

什麼是美國人心目中的青少年楷模?這個問題的答案千奇百異。然而在當今美國,卻有一種傳統性的形象,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18歲的約翰·湯姆森是一位美國高中學生。他住在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農場。1992年1月11日,他獨自在父親的農場裡幹活。當他在操作機器時,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絆在機器里,兩隻手臂被機器切斷。

湯姆森忍著劇痛跑了400米來到一座房子裡。他用牙齒打開門栓。他爬到了電話機旁邊,但是無法撥電話號碼。於是,他用嘴咬住一枝鉛筆,一下一下地撥動,終於要通了他表兄的電話,他表兄馬上通知了附近有關部門。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醫院為湯姆森進行了斷肢再植手術。他住了一個半月的醫院,便回到北達科他州自己的家裡。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並已經回到學校上課了。他的全家和朋友都為他感到自豪。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湯姆森呢?有的說,他聰明,用鉛筆打電話,還會用嘴打開門。有的說,他喜歡幹活,我們喜歡勤勞的人。還有的說,他身體真棒,一定曾努力鍛鍊身體,不然早就沒命了。

一位學者概括了這些人的回答,人們除了佩服他的勇氣和忍耐力外,還有一種獨立精神。他一個人在農場操作機器,出了事又頑強自救,所以他是好樣的。

獨立、勇敢、堅毅、不懈地與自然界抗爭,這大概是美國從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優秀傳統。這一傳統在吸毒、搶劫、性混亂泛濫成災的美國社會,仍然活在美國人的精神里。

湯姆森的故事裡還有這樣一個細節,他把斷臂伸在浴盆里,為了不讓血白白流走。當救護人員趕到時,他被抬上擔架。臨行前,他冷靜地告訴醫生:“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帶上。”

7、看目標別看腳下

在杭州桐廬山水旅遊節上,看過“高空表演王子”阿迪力的表演。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進行,鋼絲繩橫貫在1000多米的江面上,江風很大,鋼絲繩一直在搖晃。但,阿迪力還是起步走了,很慢。

意外的事發生了:江面上的一隻遊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鋼絲繩的拉線,鋼絲繩劇烈地擺動起來。數萬觀眾都屏住了呼吸,阿迪力也停止了動作,站在鋼絲繩上絲毫不動。三四分鐘後,鋼絲繩減緩了晃動。他又起步了,觀眾中爆發出陣陣掌聲。

表演結束後,阿迪力對媒體說,如果把這樣高難度的技藝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看目標,別看腳下。”

8、焚燒圓明園真相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舉世聞名的圓明園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搶掠,繼而被英國侵略者付之一炬。英國侵略者為什麼要焚毀這座宏偉壯麗的皇家苑囿?英國方面辯解的焚園理由是,報復被俘人員在此園中遭受虐待。這只不過是欺騙世人的一個藉口。其實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迫使清政府就範,速定和約。

因為早在發動戰爭之前,英法兩國政府就有必須在11月1日之前撤離北京、避免冬季作戰天氣嚴寒和補給困難的訓令。為達到儘早撤軍的目的,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軍統帥格蘭特便想出了焚燒圓明園來威逼清政府就範的毒計。法國公使葛羅、法軍統帥孟托邦表示反對,法國願意搶劫,不願縱火焚毀。

雖然,英、法在是否焚園上意見不一致,但英國方面還是一意孤行。圓明園的大火終於徹底摧垮了清政府的自尊和自信,同時也使之相信聯軍並沒有顛覆清政府的意圖。於是,清政府屈服於侵略者的淫威之下,答應了他們的一切要求。

9、向動物學習

其實人類知道用草藥和野果治病,就是受了動物的啟發。相傳漢朝名醫劉義看到家裡的雞窩的雞蛋經常丟失,發現是一條火蛇所為。劉義想除掉這火蛇,就用石灰、石子做成幾個假蛋,放在雞窩裡。火蛇吃了假雞蛋,便漸漸地掙紮起來,接著直奔草叢,拚命地吃一種毛茸茸的小草。說也奇怪,火蛇拉了一大堆屎,竟安然而去。原來,火蛇吃的這種草有健胃功能,能幫助消化食物。劉義受到啟發,便試用這種草製成了一種藥,這就是傳用至今的消化良藥神鶱。

很早以前,生活在南美洲的山民發現,野山羊吃了一種樹葉後能跑得更快,跳得更歡。人們就嘗試著把這種樹上的果實摘下來煮湯喝,覺得確實可以消除疲勞,振奮精神。這樣,人們就發現了咖啡樹。

索羅門群島上的伐木工人遇到有創傷事故,習慣用草莽中的蛛網作為藥物纏繞傷口。據說,這種應急療法是“野兔”傳授的。因為棲身於索羅門群島上的野兔,一旦遇到外傷便以蛛絲止血鎮痛。1986年10月,前蘇聯科學家偶然發現幾隻奔鹿在吞食泥土。後來經過動物試驗,證明這種粘土含有沸石。奔鹿食用它,可以消除機體內的有毒物質,淨化內臟,促進自身的生長發育。於是利用沸石作為主要原料,生產出一種既可以促使畜牧家禽生長,又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生長的激素。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發現生病的獅子常常啃食一種樹皮,不久病癒。於是就試用這種樹皮來醫治人的病,結果患瘧疾的人吃了這種樹皮後病也好了。人們就給這種樹起了一個名字叫“奎寧”樹。從樹中得到的“奎寧”,成了世界聞名的治瘧疾良藥。

科學工作者發現,被打傷的牛、狗、貓等動物,愛用舌頭來舔刮自己的傷口。時隔數日,本來血肉模糊的傷口經它們不斷地舔撫,竟不藥而愈地結了疤。動物用唾液自療的現象,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興趣。經研究探明,像牛之類的反芻動物唾液中含有一種天然的表皮生長因子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刺激新生表皮細胞的增殖,具有促使肌體傷口癒合之功效。目前,已有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效仿牛、狗的唾液成分製造出了各種生髮藥物,給斑禿、早禿、脂溢性禿髮患者帶來福音。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探索動物自療的過程中,將不斷受到啟益。

10、喜歡

近讀董橋小品,看到這樣的故事:

聽說老捨生前也喜歡收藏一些小古董,瓶瓶碗碗不管缺口裂縫,只要喜歡都買來擺。有一次,鄭振鐸到老舍家來玩,仔細地看了那些藏品之後,輕輕地說了一句:“全該扔。”老舍聽了也輕輕地回答一句:“我看著舒服。”兩人相顧大笑。

看到這裡,我也不禁會心地一笑。鄭振鐸認為老舍收藏的瓶瓶碗碗實在不值一提,是從收藏的角度來考慮的,沒有啥價值嘛!而老舍則是從興趣的角度來看待自己收藏的東西,他認為能給自己帶來樂趣的就有價值,老舍的一句“我看著舒服”,實在是耐人尋味。

買櫝還珠的故事讓多少代人當作笑話來講,鄭國人只要盒子不要珍珠,被當作不識貨的蠢物。我覺得仔細想來也不一定鄭國人錯了,珍珠貴重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又有誰能說那隻裝珍珠的盒子不是珍貴的?倘若那隻盒子是如魯班一樣的能工巧匠製作的,其價值怕是不會比珍珠低賤吧?我總覺得只要盒子的鄭國人或許是一個識貨的行家,他是看中了裝珠寶的那隻盒子的價值,才故意這么做的。即使不是這樣,我們也不必笑話他,那隻巧奪天工的珠寶盒子,既然能讓他為之心動,那在眼中就是一件珍貴的物品,我們為什麼要用世俗的眼光要求他用世俗的方式處理這件事呢?也許鄭國人認為,能買到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遠比別人眼中所謂的珍貴有價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