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的成本研究

3、公選工作人力的投入。主要指參與公選工作的人數及人次和工作日。公選工作投入的人力大體上有這樣幾部分組成:一是組織部門自始至終參與公選工作全過程的工作人員;二是筆試、面試、考察等工作量大的環節從外部有關部門借用的人員;三是場外的有關其它輔助工作人員等。去年市本級公選26個職位,投入521人(次),而按傳統選拔方式,僅52人(次)。公選與日常選拔方式比,在投入人次上增加469人(次)。這是因為除組織考察環節外,其餘環節都是公選所特有的。此外,有不少被考察人選是外地的,平時對他們不了解,考察需要更加深入細緻,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4、公選工作財力的投入。主要指整個公選過程中的經費支出。財力的投入是直接的、有形的,可計算的。公選工作與日常選拔工作經費投入比較,只有組織考察費支出是共同的。其他如公告、筆試、面試、體檢、培訓、會議費等都是公選工作特有的,且開支很大。通過財力投入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公選財力的投入與下列三個方面關係極為緊密:

一是財力投入與公選地域的關係。公選財力投入的高低與公選地域範圍的大小成正比率關係。公選地域越大(指在縣(區)、市、盛全國範圍選拔),資金投入就越高。反之,公選地域小,資金投入就低。地域範圍擴大,經費增多的主要環節是,用於外地刊登公選公告、赴外地考察差旅費、錄用外地人選後其家屬的工作安排、子女的學習就業和住房經費等。從表(六)可以看出,市本級第一、二次公選限於本市範圍,人均支出不足7000元,第三次公選有4個職位面向全國副省級城市,總開支增加了6~9萬元,人均支出為1.9萬元。主要用於人民日報廣告費和赴外地考察費。第四次面向全國公選,由於在部分中央級報紙和一些省級報紙、電視台等做廣告,支出49萬元,占了總開支的51%多,平均每職4.6萬元。從表(七)可以看出餘杭市、桐廬縣,凡是在本縣範圍的公選,每職1~2千元,但公選範圍擴大至杭州地區,費用就上升,僅廣告費就占總費用的30~50%。杭州市教委XX年面向全國公選所屬7所重點中學校長,總費用22萬元,而用於廣告費8萬元,占了36%。

二是財力投入與公選職位的關係。公選財力投入的高低與公選職位的多少成反比率關係。一次公選職位推出越多,錄取率越高,公選總費用中的每職平均開支就越少,公選相對成本就降低。反之,一次公選推出職位少或推出職位不合適等諸多因素,錄選率低,則每職平均開支就增多,公選相對成本就提高。我市本級去年公選,一次推出26個職位面向全國,總支出96萬,人均支出3.7萬元。而公選結果實際錄用21人,人均支出就增加至4.6萬元。由表(七)可知桐廬縣1999年公選11個職位,總開支1.3萬元,人均支出0.11萬元,1997年公選19個職位,總支出也是1.3萬元,但人均支出降至0.06萬元,下降近一倍。而1998年,面向杭州地區公選一個正職職位,總開支1.6萬元。

三是財力投入與公選考試的關係。從表(六)可以看出,我市本級4次公選在考試(包括筆試、面試)這一環節上投入經費也是很高的。前兩次公選的考試費用要占總經費的40%以上;後兩次公選主要是公告和考察費過高,但考試費用也平均要占總經費的15%左右。去年我市6個城區公選,其中有5個城區的試題是從湖南長沙考試中心購進。其價格為:筆試公共卷(含專業內容)每個職位1800.00元,面試卷1200.00元,如果多個職位,就要多份試卷,加上往返差旅費,一次公選購題費少則3~4萬,多的達7~8萬元。有的雖然不去省外購卷,但請省市有關大專院校命題,價格也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