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的成本研究

一是能有效降低公選成本。現在每當公選時,大家各自為政,四處奔忙張羅試題,或者邀請各方專家命題,費錢、費時、費力。建立統一試題庫後,到試題庫領取,雖然也要有償使用,但試題庫是規模經營,應比目前到外地購入或自行命題更便宜。

二是能增強考試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公選筆試是第一關,報考者絕大多數將在第

一關被涮下來。在調研中,反映比較大的是,大家對現在一些公選筆試試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水平有疑問。在問卷調查中有534人,占49.35%認為公開選拔考試成績與應試者的實際能力之間不一定成正比率關係,高分低能和高能低分的現象是有的。這就涉及到試題如何更科學、合理的問題。建立標準化的試題庫,這必將大大增強考試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公正性。

三是有利於做好保密工作。到外地購卷路途往返周折,時間過程長,容易失密。自行命題,接觸人員多,在試題印刷、保管人員的隔離等環節稍不慎就有泄密的可能。泄密問題在有些地方和部門也常彼有微詞。而建立標準化的試題庫,也必將大大提高保密程度。

如何建立標準化試題庫,首先是公選工作的標準化試題庫要與黨政領導幹部政治理論水平任職資格考試的試題庫結合起來,兩者合二為一,建立一個統一的試題庫。在這個大前提下:

第一,要分級分類建立試題庫。分級,即可建立中央、盛市三級試題庫。目前中央組織部已建立試題庫,而省級建立的不多,建立省級試題庫應成為當務之急。地市一級是否要建立,可視條件和需要而定。這樣,地市廳級領導幹部的公選,可從中央試題庫領取;縣處級、鄉科級領導幹部的公選,可從省或市級試題庫中提齲試題庫的試題要區分不同級別幹部的考試要求。分類,即在試題庫中要按業務性質,建立幾個大類的試題組以便在公選時能對號入座地領到相應試卷。

第二,對試題要實行動態管理。不僅有關時事政策法規考試內容要經常調整充實,而且對一些案例分析題也要不斷地吸收現實中的實例。試題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避免雷同,以增強現實性和針對性。

第三,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家命題隊伍。可由大專院校、黨校教授專家、領導經驗豐富和學識水平較高的離退老領導和現職領導、組織人事部門領導及相關業務幹部組成一支命題隊伍,每年要下達指標完成一定的命題任務。

4、上下聯動,開展規模化公選工作。開展規模化公選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佳化組合,規模效益。規模化公選工作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每一次公選都要有一定數量的職位。從實踐情況看,一般縣(區)公選一次推出職位不能少於8個,地市一次公選在15個職位以上。否則相對成本就較高,就沒有規模效益。因為公選注重的是程式規範、過程公開,它不會因職位少而可以減少工作環節和程式。顯然職位少的公選,相對成本就高,而且成幾何級數增長。

二是各縣(區)及市級部門開展公選工作要事先訂計畫,並將計畫上報市委組織部,由市委組織部按各地、各部門上報的計畫要求,統一組織考試。變各自為政式、變地開花式、割據重複式的公選,為低成本、高效率的全市一次性公眩同時,由市里統一組建一支半職業化的面試評審隊伍,負責公選的面試工作。在這次問卷調查中,贊成在條件成熟時,試行規模化公選的有824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76.16%;贊成統一建立一支半職業化的面試評審隊伍的有1053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7.32%。可見開展規模化公選和統一建立面試評審隊伍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