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調研報告4篇

文化產業發展已進入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機遇期,調研組認為。市應像抓工業立市那樣抓文化產業,像 大建設那樣,狠抓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一定會有力助推我市經濟發展,也必將有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對貫徹落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初步了解了市文化產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市政協“發展現代服務業”於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聽取情況通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本地文化企業及赴 市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

一、市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隨著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近年來。市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高,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民眾文化需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產業規模初具

省級文化產業基地4個,市現擁有安美文化藝術中心、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2個。1個市級文化娛樂試點街區,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產業分布行業廣泛,新聞傳媒、出版物流、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創意設計和體育產業等初具規模,多種所有制文化產業競相發展。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顯著增強,據統計,市文化產業擁有固定資產92.5億元,比上年淨增10.15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省、全國1.9個和1.7個百分點,分別高於 、 0.1個和0.9個百分點,增速達29%快於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11.5個百分點,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7%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5.23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4.34%

2產業結構逐步改善

市文化產業結構漸趨合理,從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看。文化產業核心層的分量明顯突出。據普查,市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增加值之比為60.59.030.5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占絕對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外圍層)各行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為69.5%比上年增長26%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相關層)增長明顯較快,各行業實現增加值13.64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5%比上年增長38%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全省文化產業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領優勢明顯。

3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廣電系統近3年來經營創收平均增幅達15%以上,國有文化企業發展迅速。經營創收總額達2億元,比淨增4000萬元,增幅達25% 省地市廣電行業中穩居第一;文化系統截至底,國有資產達3億元;晚報經營總收入1.47億元,廣告收入9900萬元,發行收入3440萬元,總資產已達2.2億元。

新的文化業態不斷出現,民營文化企業充滿活力。湧現出“琴港演藝”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務”中設會展”儒林書業”等一批龍頭文化企業。截至12月,市網咖、音像、歌舞娛樂等社會文化經營戶近3000家,從業人員2萬餘人;印刷、打複印、出版物批零等經營戶1100多家,從業人員2.2萬餘人,年產值38.8億元;各類體育經營場所700多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固定資產投入8.5億元。

4文化事業持續發展

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體育場館和重點文化設施興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市市級財政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30億元。文藝創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文化活動惠澤民眾,形成了廣玉蘭”藝術節、文化新春廟會等民眾文化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了第16屆世界美術大會、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活動、兩博會”文博會”等文化會展、文化活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民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獲得了XX年全國體育大會舉辦權。

5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市文化體制改革相繼推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近年來。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開,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得到切實轉變;二是完成了宣傳文化系統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事轉企”改革和四家電影放映單位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啟動了文博圖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專業藝術院團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戲、出效益”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市文化產業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但總體還處於起步、探索、培育階段,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一些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

市政府機構改革,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說。經有關部門批准,市文化局作為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文化和廣電合併後,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但主體“小、弱、散”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比較薄弱。與長沙和昆明兩城市相比,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齊全。長沙、昆明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71.56億元和84.4億元,占gdp比重分別是9.5%和6.1%而我市實現增加值為44.63億元,占gdp比重為4.2%明顯低於長沙和昆明。因此,不論是從產業規模還是從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來看,市文化產業發展尚顯滯後。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但是總體實力弱小。以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藝術等傳統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核心層)占據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經處於一般競爭性和完全競爭性、國家已經向非公有資本完全放開的文化創意、網路遊戲、廣告會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遊、文化休閒娛樂、文化經紀等高成長性新興文化服務業(外圍層)方面,市與文化產業發達城市長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核心層、外圍層、相關層增加值的比例看,市為60.59.030.5長沙為35.6:39.1:25.3全國平均為421840三層次結構與長沙乃至全國有明顯的差異。相比之下,以新興文化服務業為代表的外圍層,占有比重低於長沙30.1個百分點,增加值比長沙少63.04億元,雖然我市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市新興文化產業仍處於弱小的產業發展階段,透視出我市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亟待開拓。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科教人才資源豐富,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為“名片”同時,作為省會城市,還有著融匯 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於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後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 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政府支持和鼓勵文化產業的決策受到文化企業的普遍認同和歡迎,近年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合發〔〕22號)市政府《關於印發 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通知》合政〔〕89號)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對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出台具體的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許多統計數都是普查數據;政府扶持、政策傾斜、稅收及土地優惠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文化市場、行業規範和投融資等體系還不健全;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諮詢、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還沒形成完整、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平台,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黨的xx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即進入到文化消費的快速啟動階段;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即進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人均gdp達到3853美元;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這預示著 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到來,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因此,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氣魄,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戰略性產業加以推動,確立文化產業在全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到XX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產業,成為經濟結構最佳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推動產業發展2設立專門機構。

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係,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 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紮實有力推進3修訂完善規劃。

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xx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布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企業4培育龍頭骨幹。

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群的好項目,通過出台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為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發揮項目帶動作用5實施大項目戰略。

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藉助外力,強化項目帶動。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行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 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閒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類似於“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閒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為 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採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後,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遊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市應抓住 XX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6設立專項基金。

使其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設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骨幹文化企業的組建和發展。儘快組建文化產業投資公司,像城建投資公司那樣對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可多渠道籌措,一是幫助骨幹企業儘快上市融資;二是大項目、大工程可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三是可以廣泛動員社會資本投資於文化產業;四是可以通過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成立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小額貸款擔保公司以及風險擔保公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採取政府引導、資本運作、扶優扶強的模式,進一步最佳化文化產業投資結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問題。

7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

沒有出台專門的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而外地許多城市已走在市的前面,目前我市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例如,蕪湖市從起,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對動漫產業的獎勵。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經驗並結合我市實際,儘快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例如比照高新企業進行稅費減免;享受比工業用地更優惠的土地使用政策;信貸融資、資產處置方面按股份制和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機制;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文化產品審批許可權等方面參照先發地區做法等。

民族文化基本狀況調研報告
文化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彝族苗族鄉位於隆陽區西北部,怒江東岸。東與雲龍縣漕澗接壤南同板橋鎮楊柳鄉毗鄰,西與芒寬鄉隔江相望,北同瓦馬鄉相連。東西長21公里,南北寬18公里,國土面積300平方公里,林地占有面積2.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4.7%。全鄉轄19個村委會,115個自然村,175個村民小組,31698人,以彝、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1202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7.9%。

**彝族苗族鄉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驛站,有廣闊的土地,燦爛的歷史文化及勤勞智慧的人民。自然神韻,奇特環境,賦予了**“搬不完的糧倉、歌舞的海洋,古墓的展廳,天然的氧吧,民族民間藝術之寶庫”的美譽。

**純樸、善良的彝鄉苗家人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其基本情況如下:

(一)民族文化方面

一、**鄉民族文化基本情況

**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文化遺產遍布廣泛,其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形態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優秀的藝術創造力。典型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的《擦大鈸》和苗族的《蘆笙》。它們深深植根於民間,為各族人民民眾喜聞樂見。在民間套用非常廣泛,當地民眾討親嫁女、戶建喬遷,老人去世、超度亡靈、二月初八“姑娘節”等喜慶節日都要請“擦大鈸”或“蘆笙”班子表演,它們已成為我鄉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

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在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擦大鈸》地實地考察指導、挖掘。

二、非物質文化產業“擦大鈸”

“擦大鈸”彝語稱“大鈸聚自得兒”,是流傳在隆陽區**彝族苗族鄉徐掌、白龍井、四棵樹、梅蘭山等彝族聚居村寨的一種集體舞蹈、武術、雜耍、打擊樂演奏於一身的非常優秀的彝族民間舞蹈,曾有省內外文藝界人士把“擦大鈸”與“威風鑼鼓”相提並論,譽為“南鈸北鼓”之稱。

關於“擦大鈸”的起源,史志文獻中無記載,民間也沒有可靠的說法。據藝人們講“擦大鈸”的真正來歷並不知道,只知道是老一輩子傳下來的。目前,徐掌村“擦大鈸”的藝人們公認的老師傅叫茶在(1957年去世),茶在傳授給茶苗興(已去世),茶苗興又傳授給兒子茶發金等一班人,目前已有下一代的年輕人開始學習此項技藝。在徐掌村彝族“擦大鈸”藝人當中,數茶發金掌握技藝最全面,表演水平最高,也是“擦大鈸”的重要傳承人之一,茶發金曾在XX年5月被省文化廳、省民委命名為“雲南民族民間舞蹈藝人”。

“擦大鈸”現在在**鄉徐掌、白龍井、梅蘭山三個彝族寨子,有三支完整的擦鈸隊伍,還有多隻不太完整的活躍在民間,大鈸班子一般由8至10人組成,全是男性。“擦大鈸”的步法以馬步、踏步、蹲步、弓箭步、跳踢步、摸跳步、蹉步、矮樁步為主,鈸位有正鈸、側鈸、胸前鈸、胯下鈸、蓋鈸、潑水鈸、拋鈸、點擦鈸、揉擦鈸等多種擊鈸方式。步法和擦鈸的鈸位、技法,在舞蹈中靈活多變,交織運用,套路有5個,包括“長板、紗帽頂、串花、蒼蠅搓腳、拳打”。表演的時候表演者在保持基本動作風格的基礎上,加入花哨的即興動作,富有逗鬧、嬉戲的情調,使表演更加精彩迷人。

“擦大鈸”除主要演奏樂器大鈸外,常用大鼓、小紅鼓、大鑼、小鈸、嗩吶、大號等作為伴奏樂器。每次表演,都以長號吹長音三起三落開場,緊接著,明亮的嗩吶曲調和熱鬧的鈸鼓打頭引出大鈸鼓舞者的精彩表演。

“擦大鈸”妙在能以一付音色單調的普通大鈸,通過表演者採用不同的鈸位,不同手法和擊鈸的輕重,以強勁而優美的身段動作打出特殊的聲響和韻味,整個舞蹈花樣翻新,生動活潑,自然流暢,真可謂是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於XX年“擦大鈸”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擦大鈸”還多次參加大型文藝節目表演,受到高度讚揚和節目獎勵。

徐掌村“擦大鈸”獲獎情況:

一 1991年參加雲南省首屆民族民間舞蹈比賽獲表演一等獎。

二 1992年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中“永昌鈸舞”榮獲組委會頒發的“表演綜合一等獎”和“組織一等獎”。

三 1998年9月參加保山市(小市)豐收50年“擦大鈸”舞台表演榮獲三等獎和組織獎。

四 XX年至XX年6月兩年參加保山啤酒狂歡節“彝家鈸舞”獲表演節目獎。

五 XX年參加隆陽區舉辦的新農村文藝匯演“彝家鈸舞”榮獲組委會頒發的“表演二等獎”。

三、存在問題

一是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多年來,我鄉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了縣、鄉領導的高度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組織了自己的民間文化表演隊伍,較好地促進了當地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全面深入開展。但少數村組幹部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認識膚淺,導致一切與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工作、活動都難以開展或沒有成效。由於宣傳不夠,引導不深,受益不多,廣大民眾參與保護民間文化的熱情不高,未能積極主動地加入到保護行動中來。民間自發和政府自覺的保護沒有融為一體,文化遺產的保護還未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為。

二是部分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

調查發現,由於社會加速轉型和激烈變革,民間文化的傳承條件發生了變化,現存的一些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珍稀罕見的的民俗技藝和文化門類隨著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態的變遷而日漸埋沒消亡。

三是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弘揚機制尚需完善。

首先是投入機制,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是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投入的民族經費大多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對民族文化的研究、繼承與發揚方面投入相對較少。同時由於很多人對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深刻,認為文化發展都是耗錢的工作,而不能對社會產生增值。其次是獎勵機制,傳承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是需要大量的人來實施的,需要對民間藝人給予補貼,需要對從事民族文化搶救、挖掘、整理、研究、傳承有一定貢獻的社會有識之士和文藝工作者給予獎勵。

四是民族民間文化後繼乏人。

原有的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現存的許多民間藝人年邁體衰,無法繼續從藝或傳藝;如今的大批年輕人不愛學習,紛紛出門打工。一些老藝人開始擔憂,一旦他們去世,他們會的民間藝術或擅長的絕活就將帶入墳墓。因此,民間文化的傳承隊伍正在萎縮。

四、今後努力方向

一是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認識

我鄉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正是我們突出的優勢資源。濃郁的民族特色,可以使民族文化產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要用科學的發展觀看待本土的民族文化。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多數村組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民族文化對於促進經濟建設、鼓舞、凝聚人心的重大意義,十分重視本地區的民族文化工作,親自抓或專人抓,利用有限的資金來保障該項工作的運行,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有少數村組領導把經濟與民族文化脫離開來,對本地區民族文化漠不關心或知之甚少。所以,提高民族文化工作的認識非常重要。

二是構建民族文化工作政策和機制

根據黨的民族政策和我鄉實際,制定一系列具有強制性的具體的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政策,特別是對文化產業,要制定優惠的扶持政策,發揮民族文化的載體作用。另一方面要制定出相應的民族文化制度,包括民族民間文化研究成果評估制度、民族文化人才培養機制、民間絕藝傳承機制、有關部門合作、互動、交流機制、優秀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優秀民族文藝作品成果獎勵機制,等等。儘快建立和完善**鄉民族民間文化挖掘、保護、利用和監督、獎罰機制,使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步入健康的軌道。

三是加大對民族文化工作經費投入

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資金問題。首先,在今後的民族文化工作中,每年安排一定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用於普查、民間藝術蒐集、整理、挖掘、加工、提高、文藝集成出版、民間藝人補貼、文藝調演等常規性工作。其次,要投入專項資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實施精品打造工程,使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更加健康穩定,更加的凸顯**鄉的民族特色。最後,結合我想實際,配合旅遊開發,積極爭取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共同促進我鄉民族文化的繁榮。

(二)民族教育方面

一、 學校基本情況

**人民歷來重視教育的發展,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早在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就開始聘師開辦第一所私塾學校(浪嘎)。全鄉現有國小49所,其中完小19所,村級教學點1所,兩師一校教學點4所,一師一校26所。全鄉國小共有140個教學班(其中複式班13個),在校學生3093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301人(彝族897人、白族177人、傣族3人、苗族38人、傈僳族31人、景頗族4人、阿昌族2人、滿族59人)。寄宿制學生1034人,全鄉國小有11校辦有寄宿制班,均辦有寄宿制學生集體食堂。

國小現有在編在職教職工179人,其中專任教師174人,契約制職工5人。另外聘請代課教師11人,學生集體食堂臨時工8人。

我鄉原有初級中學1所,於XX年9月申辦為完全中學——西山民族職業技術中學。**中學創建於1977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占地71.8畝,建築面積6741平方米 。學校現有教學班21個,其中國中教學班16個,普高教學班3個,職高教學班2個。XX年在校學1143人,少數民族學生人數為394人,占學生總數的34.47%,有教師62人,少數民族教師14人,占總數的22.58%。

二、適齡兒童和少年入學、鞏固、完學率情況

1、全鄉7—12歲適齡兒童總數2968人,已入學2968人,入學率100%。

2、全鄉學齡殘疾兒童1人,已入學1人,入學率100%。

3、XX年9月國小在校學生3182人,XX年8月在校生3182人,輟學率為0。

4、15周歲人口472人,受完初等教育472人,完學率100%。

5、全鄉13—15周歲適齡少年1456人,在國小就讀42人,在國中讀書1210人 在高中就讀41人,國中畢業回家163人。

6、17周歲人口440人,完成初等教育437人,完學率99.3%。

7、小升初情況

XX年國小畢業517人,升入國中508人,其中外地就讀180人(保山民族中學11人;汶上中學169人),在**中學就讀328人,升學率98.3%。

8、中學向外輸送人才情況

XX年,中學向外輸送高一級學生9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6人,占總人數的39.56%。

三、辦學條件

1、全鄉現有國小49所,其中完小18所,村級教學點1所,兩師一校教學點4所,一師一校26所。占地面積84531平方米,生均占有校園面積約27.3平方米;建築面積18818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積6平方米 。現存d級危房5831平方米,危房率31%。在建排危項目有油房國小的明德項目,投資130多萬;**中心國小的教師宿舍樓建設項目,投資約50萬。

2、完全中學一所,占地面積47896平方米,生均占有校園面積約42平方米;建築面積6741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積約6平方米,現存d級危房249平方米。危房率3.7%。在建排危項目有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食堂,投資約150多萬元。

四、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

1、強化工作責任,一如既往地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把發展教育一直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落實。每年召開一次全鄉性教育工作會,簽訂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表彰教育工作政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於一把手以身作則,親歷親為,強化了我鄉教育工作優先發展的責任,依法治教、尊師重教、全民興教的意識在全鄉不斷增強。

2、健全保障機制,在財政運轉十分艱難的狀況下,儘可能調擠資金全力改善辦學條件。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教育收費制度規範,學校實行收費、政務公開,嚴格執行收費標準,沒有教育亂收費行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得到完善。教育經費專款專用,教育轉移支付資金、排危專款、扶貧助學資金、半寄宿制經費全部專款專用,沒有占用、挪用的現象。

我鄉是隆陽區貧困鄉,財政是“吃飯財政”,運轉十分困難。但是,鄉黨委、政府提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千方百計保證並逐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打開思路,廣開門路,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了學校基本建設。“普九”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鄉黨委、政府多方籌措經費,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普九”以來先後爭取上級項目資金進行危房改造,投入資金約1000多萬萬元,實施了辦學校點的改擴建或易地新建項目工程。新建**中學綜合樓1幢、教師宿舍樓2幢、教學大樓1幢、學生宿舍樓一幢;新建村完小教學樓6幢、教師學生宿舍樓1幢,易地新建村完小教學樓5幢。在爭取上級資金的同時,鄉村也多方籌措資金,先後籌措經費30多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同時把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合理用於我鄉改善教學環境,專款專用。與“普九”前相比較,我鄉的教學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19個村完小僅有6家無水泥教學樓。

(二)加大空輟保學力度,鞏固提高“兩基”水平

自九八年“普九”驗收以來,我鄉一直把“兩基”鞏固提高工作放在中心地位來抓,國小入學、鞏固基本上能保持“普九”驗收標準,對於因地方經濟落後,民眾生活困難,無力支持子女上學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國中生入學率不高、而流失率過大的實情,鄉黨委、政府及學校歷來高度重視,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動員學生入學、復學。把“控輟保學”工作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加大了工作力度。

(三)採取措施,抓好本鄉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發展規劃

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xx大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大義務教育、學前教育改革創新力度,拓展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推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提升學前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根據《隆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認真做好隆陽區中國小“xxx”校舍建設規劃的通知》精神,認真抓好本鄉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發展規劃。

1、**鄉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xxx”校園規劃領導小組。制定了《隆陽區**鄉中心學校發展規劃(XX—XX)》。

2、規劃本著集中半學而達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使投入效益最大化,辦學規模化的目標,根據**鄉XX年0—15歲人口統計表及XX—XX年出生人口預測表,到XX年按每個村委會辦一所國小的布局思想,結合當地自然因素,合理規劃校點布局。

(1)繼續走集中辦學的路子,力爭到XX年大多數村委會只辦一所學校。

(2)辦好西山民族中學,實施普高和職業高中教育。

(3)辦好一所幼兒學校。

(4)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管理。

3、貧困學生補助情況

(1)國小對到學校寄宿就讀的學生每月發放生活補助50元。

(2)中學對住校的貧困學生每年有750元的生活補助。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鄉是隆陽區的貧困鄉之一,由於地方經濟落後,民眾生活普遍困難,部分學校硬體設施還不完善,房屋擁擠破舊。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突出表現為: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改善辦學條件舉步維艱,**鄉中國小校自然損壞面大,特別是國小部份,危房建築仍然在觀察使用,近幾年以來,在上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很程度上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但從貧困山區的實際情況看,還需進一步加大學校危房改造工程的力度。

2、國小教學點分散,單小教學點就有30個。不利於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學校管理。需進一步加大全鄉校點布局規劃調整的實施力度。充分發揮集中辦學的優勢。

3、學生課桌凳破損嚴重,教學裝備、儀器落後,不能隨時代的發展補充和更新教學裝備、儀器、圖書等教學設施。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

4、學校的改建和排危工程實施困難。學校的每一項改建排危項目都須要地方配套資金,但我鄉沒有任何支柱產業和企業,完全靠財政補貼,配套資金難以籌措。

5、西山民族完中的建設進度緩慢。今年新招兩個高中班,原來學生宿舍就比較擁擠,而新宿舍樓又尚未完工,部分學生寄宿在親戚家中,大多數學生住在教學用房內,以致占用了學校的一幢教學樓,使學校教學用房十分緊張。

6、教師缺編較大,學科搭配不均勻。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精神,全面推進我鄉素質教育的發展。鞏固“普九”成果,提高“兩基”水平,“控輟保學”工作常抓不懈。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類管理檔案,逐步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

2、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採取措施,努力爭取上級的支持不斷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提高“普九”水平。

3、爭取多渠道助學資金,更進一步解決貧困生的學習和衣食住行,使其全部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4、切實抓好我鄉“xxx”教育發展規劃,按規劃逐年實施,全面推進我鄉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面發展。

機最新關於關加強機關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文化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推動機關文化建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努力在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中走前頭作表率。

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著力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基礎工程,貫徹到機關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與行相統一,努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想政治建設。

(一)抓住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討論確立核心價值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市級機關黨的建設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黨員幹部教育管理全過程,融入到黨員幹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XX年,工委下發《關於開展“踐行價值取向作表率、著重凝心聚力促發展”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要求黨員幹部帶頭踐行“公正、包容、責任、誠信”價值取向,在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中走前頭作表率。各單位抓住機關文化建設的核心,討論確立核心價值理念,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化為黨員幹部的自覺追求。市審計局、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高級人民法院、市公證行業等許多單位和行業開展機關核心價值觀大討論,提煉具有本單位特色的“精氣神”,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二)注重政治文化的社會化過程,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機關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根本。各單位堅持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首要任務,發揮黨組(黨委)中心組學習的示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提高學習貫徹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提高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作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同時,圍繞重要節慶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XX年,結合紀念建黨90周年,通過舉辦青年幹部黨史學習專題培訓班,開展“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參觀上海“紅色原點”、唱紅歌走紅路等“七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增強了黨員幹部學習黨史、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政為民的責任感。

(三)拓展文化建設的實踐載體,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實踐。各單位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緊緊抓住迎辦世博等重要契機,廣泛開展志願活動,開展結對幫扶,組織賑災、慈善捐贈工作等公益活動,深化機關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許多單位堅持把學習弘揚雷鋒精神與文明機關、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創建結合起來,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XX年,工委通過舉辦系統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骨幹培訓班,制定文明機關考評標準和文明機關創建管理規定,召開市級機關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大會,明確文明機關創建的工作思路。在上一輪精神文明建設中,共有11家全國文明單位、235家上海市文明單位、6個上海市文明行業、55家市級機關係統文明單位受到表彰。

二、堅持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抓手,著力提高黨員幹部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

堅持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作為機關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把化解“四個危險”作為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基本實踐,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理念,逐步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黨政工團共同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的創建工作格局。

(一)明確創建規劃目標,提高機關學習文化建設水平。明確發展方向是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工作不斷深化的基本前提。XX年,工委下發《關於市級機關學習型機關創建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到XX年創建活動的總體目標、基本要求、保障措施、運行機制和組織領導等五個方面的內容。XX年,對應“xx”規劃綱要,工委制訂下發了《關於XX-XX年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機關)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新一輪創建規劃和目標任務。許多單位相繼制定三年或五年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黨組織創建規劃,明確了分階段實施的目標任務。不少單位還將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黨組織確定為每年機關黨建的重點工作,明確學習目標和創建措施,推動創建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常態化的軌道。

(二)著力調整知識結構,提高機關幹部科學文化素質。及時更新知識層次,調整知識結構,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各單位堅持把創建工作與上海“xx”發展和本單位實際相結合,時刻關注所處行業的最新發展方向,提前規劃學習內容,把調整黨員幹部的知識結構作為組織學習的重點,結合學習發展服務經濟、培育新型產業、建設“智慧城市”、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知識,定期舉辦處長論壇、創意論壇、青年幹部論壇等多種形式的論壇模式,堅持創新學習載體和方式,強化本職崗位必備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培訓,促進黨員幹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不斷適應“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要求。

(三)深入推進創建工作,營造機關內部學習文化氛圍。近幾年,工委先後出台了學習型機關創建評估指標體系,編輯出版了《團隊學習導航》介紹各種創建模式;召開全市學習型機關創建推進大會,結合應對金融危機提出創建工作新要求;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網上展評220個學習型黨支部和180名學習型黨員的先進事跡;走訪調研300多個基層黨支部,著力培育創建示範點。XX年2月,工委召開市級機關學習型黨支部建設推進大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市級機關學習型黨支部建設的意見》,出台了學習型黨支部、學習型黨員創建導向標準,選編109個優秀案例出版《學習型黨支部建設實例》。各單位逐步建立健全激勵導向機制,把學習情況納入幹部獎勵、選拔、任用評價體系,增強組織學習的吸引力,提高黨員幹部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形成了良好學習文化氛圍。近幾年,全市共有347個單位被評為“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其中市級機關111家。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要媒體XX年都報導了市級機關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經驗。

三、堅持以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為重點,著力塑造為民務實清廉的機關形象

堅持把建設廉政文化作為加強機關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初步形成了以培育廉政價值理念為根本,以廉政制度為支撐,以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產品為載體,黨員幹部廣泛參與的廉政文化建設新格局。

(一)深入開展廉政教育,紮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加強機關廉政文化建設是提升黨員幹部廉潔自律意識的有效途徑。各單位通過黨組(黨委)中心組帶頭學習貫徹《廉政準則》,黨政主要領導講廉政黨課、舉辦廉政學習輔導報告、參觀廉政教育基地、開展示範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形式,積極探索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崗位廉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積極培育優秀廉政文化建設項目,建設廉政文化示範點,創作廉政文化作品等,增強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覆蓋面。許多單位不斷創新廉政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以廉政漫畫、廉政廣告、廉政小品、廉政屏保、廉政簡訊等豐富多彩的形式,營造廉政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使黨員幹部受到生動活潑的廉政教育。XX年9月,工委舉辦“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上海市市級機關廉政文化建設成果展”,5000多名黨員幹部參觀展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全縣城鄉文化生活調研報告
文化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為了全面把握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進“文化進城”工作,促進我縣文化事業的發展,縣委辦公室會同縣文體局等有關部門,就我縣城鄉民眾文化生活情況做了詳細地調查研究,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城鄉民眾文化生活基本情況

1、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採取有目的、有重點的幫扶工作,對文化資源相對缺乏的鄉鎮加大了文化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投資47萬元,在山寨鄉建成了集圖書、娛樂、大戲台於一體的文化站,建築面積達到562平方米。投資100萬元建成安口鎮文體活動中心。投資125萬元,建成西華文化廣場及綜合文化站。其他鄉鎮結合小城鎮建設,加大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為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搭建平台。開展送圖書下鄉活動,對西華、山寨、神峪等鄉鎮文化站補充新書1800多冊,鄉鎮文化站存書總量達到11萬多冊,部分鄉鎮文化陣地的作用逐步顯現。同時,網路等文化開始向農村發展。在縣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後投資1.4億元,建成了體育場、人民廣場、南汭河風情線、秦皇祭天廣場等大型公眾娛樂場所,投資3000萬元的“三館兩中心”已完成主體工程,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投資1400萬元,實施有線電視數平移轉換試點工程,已有500多戶居民看上了數電視。文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加強,為進一步豐富城鄉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堅實基礎。

2、由政府牽頭組織的文化活動成為城鄉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活動,每年牽頭組織的春節文化活動內容豐富,民眾參與性和娛樂性較強,春節期間社火表演、元宵節燈展、焰火晚會、曲子戲演唱、秦腔演唱等系列活動接連上演,吸引了大量城鄉民眾觀看。多次在人民廣場舉辦大型文藝演出,繼XX年9月陝西銀河歌舞團和XX年9月中國煤礦文工團兩次大型演出之後,今年8月,成功地舉辦了中國..蓮花台秦皇祭天文化旅遊節會和“奧運城市行---走進”大型文藝晚會,邀請國內知名演員登台演出,以龐大的陣容,高檔次的節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民民眾前來觀看,開拓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城鄉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同時,大力推進“文化進城”活動,“卡拉ok大家唱”、職工聯誼舞會也在縣人民廣場開展,為炎炎夏日下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休閒娛樂場所。

3、民眾自發性文化活動比較活躍。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電視機、影碟機等現代化娛樂設施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有線電視逐步向農村推廣,部分農村民眾也和城裡人一樣能欣賞到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在條件較好的鄉鎮,由民眾自發組織的歌舞活動開始流行,受到人民民眾的極大歡迎。以居民聚居地為主要活動場所的社區文化活動逐步得到發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區為代表的社區文化活動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這種由社區工作人員組織,社區人民共同參與,以秦腔演唱和反映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人和事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演義形式,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4、以書法、繪畫為代表的藝術文化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以書畫創作和交流為主的文化活動發展迅速,相繼多次舉辦有影響力的書畫攝影展覽,展出了反映社會發展不同方面和時期的書畫攝影作品上千幅,提高了我縣書畫創作水平,為我縣人民民眾文化和藝術品位的提升、培養人們的審美觀念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5、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間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對歷史悠久、原生態特點明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學術價值的曲子戲、陶瓷工藝、花兒、蘆葦畫等民間文化遺產進行整理和申報,其中曲子戲已被國家正式列入國家級的保護項目,使沉寂多年的民間戲劇又煥發了生機,春節期間演唱曲子戲的鄉鎮逐步增多,上關鄉水聯、山寨鄉峽灘等村農民民眾自發組織演唱曲子戲,表演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我縣在繁榮城鄉人民民眾文化生活的工作上雖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城鄉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

1、民眾性文化活動創造性不高,生命力不強。一是受傳統思想、封建思想的影響,部分民眾自身缺乏必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在農村,長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習慣,加上受信息閉塞,部分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推出的新作品較少。以廣場文化活動為例,雖然廣場文藝演出經常舉辦,但許多節目多次重複上演,甚至幾年前編排的節目現今還在演出。三是經營文化的水平較低,引領民眾性文化發展的經營企業太少。除縣秦劇團外,全縣幾乎沒有民眾性文化經營企業,傳統曲子戲儘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但因缺少“領頭”,其影響力還較小,文化企業的傳唱和發揚還不夠大。

2、農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相對滯後。個別鄉鎮對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片面的認為“發展經濟是硬道理,文化建設是軟指標”,“搞經濟是掙錢,辦文化是花錢”,民眾性文化娛樂場所較少,部分鄉鎮文化站因業務經費和活動經費緊張,不能正常開展工作,形同虛設,村民很少看書、看戲、看電影。狹隘的思想觀念、投入的嚴重不足成為制約農村文化建設的瓶頸。

3、符合大多數民眾消費需求的文化設施相對較少。縣城“四館兩中心”未投入使用,許多民眾無法借閱圖書和報刊。同時,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也有待改善。在農村,大多數鄉鎮文化站設在鄉鎮府院內,成為“鄉鎮幹部活動室”,因沒有專門的書店、音像租售店,缺少文化體育活動設施,人民民眾讀書看報、開展活動極不方便。同時,農村絕大多數村社沒有通有線電視,收播的頻道極少,民眾接受文化的範圍受到制約。這些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鄉人民民眾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4、開展文化活動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和人才隊伍。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許多文化活動因缺少資金而難以開展。如文化館主辦的縣級刊物《汭水》在近十年的辦刊歷程中,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其生存與發展,因為資金不到位,去年被迫停刊。同時,隨著鄉鎮機構改革的深入,機構精簡合併,農村文化站與鄉鎮府合署辦公,文化站乾不專,大部分人身兼數職,忙於鄉鎮日常工作,民眾活動成效大打折扣。因為缺乏專業人才和文藝骨幹,使民眾文化活動服務能力難以提高,組織和指導民眾文化活動的能力欠缺,使得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大大降低。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我縣城鄉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深度挖掘秦皇祭天旅遊文化和民間曲子戲非物質文化內涵,大力發展經營性文化企業。把旅遊產業開發和發展文化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整合文化、旅遊、縣誌、檔案、文物等部門的專業技術力量,組織離、退休幹部中和社會上熟悉歷史、熱愛文化事業的有志之士,組建成立專門班子,在深度挖掘與有關的秦漢文化以及民俗風情、宗教信仰、民間藝術、地方飲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組建蓮花台藝術團等經營性文化企業,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充實“秦皇祭天第一壇”旅遊品牌的文化內涵,引領民眾性文化的發展。

2、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民眾性文化活動搭建平台。一是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設施建設,拓寬投入渠道,加快“三館兩中心”建設進度。二是加強鄉鎮文化站陣地建設,逐步建成集圖書閱覽、廣播電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和培訓為一體的鄉鎮綜合文化站。三是加強村級、社區、公共場所的文化設施建設,設立專門的文化娛樂活動室,購置圖書、音響、報刊雜誌、體育器材,方便民眾參加文化體育活動,活躍人民文化生活,引導廣大人民民眾參與到社會文化活動中來。

3、加強文化活動及文化市場的監管,為民眾文化活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一是把好文藝演出活動和娛樂場所的審批關,對於沒有演出資質的文化團體不予審批,對於以贏利為目的的文藝團體應加強引導並規範其活動,有的放矢地搞好監管。二是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管好網咖、音像製品、圖書報刊、棋牌室等文化消費市場,制訂相關管理辦法,做好運營商的教育工作,使其規範、文明運營。三是對打著民間文化團體的旗號進行表演的流動表演團體要嚴加管理,堅決清理城市中存在的庸俗、不健康的街頭文化,積極引導民眾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民眾文化活動提供軟體支持。搞好民眾文化活動,不光需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更需要一支懂業務、有能力,能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文藝隊伍。因此,搞好民眾文化工作必須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對鄉鎮文化專乾的教育培訓力度,使其能適應農村民眾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對長期從事民眾文藝的專業人員,在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三是對於業餘文藝工作者,加大培訓力度和積極的引導,使其融合到民眾文化工作中,壯大民眾文化工作的隊伍。

5、進一步加強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繁榮城鄉民眾文化生活。一是在大力開展春節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等系列活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豐富和提高民眾文化生活水平和質量。二是在農村以文化站為依託,廣泛開展文藝表演、書畫比賽、社火表演、卡拉ok演唱、家庭舞會、戲曲演唱等各類民眾文化活動,解決農村文化活動單調的問題。三是在城鄉舉辦有影響力、參與性強的演、展、賽活動,在邀請省內外知名大型文藝團體來我縣演出的同時,發動民眾,依靠民眾,舉辦民眾自身參與的文藝活動,培養民眾的參與精神,形成全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新風尚。

相關文章:
民族文化建設工作調查報告
縣2024年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工業園區企業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有關文化企業發展三嚴三實情況調研報告
關注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化污染”
老幹部文化養老工作調研報告
縣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工程調研報告
關於對我縣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現狀的調查
班級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