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大縣城建設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城鎮化新市”的安排部署,為科學編制我縣“xx”發展規劃,縣政府根據縣委關於“xx”規劃編制課題調研活動的安排,抽調專人組成調研組,集中時間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深入調研。在對我縣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查閱相關資料、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我縣“xx”期間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城鎮化發展的特色和亮點,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了“xx”城鎮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城鎮化發展概況

“xx”以來,我縣以“壯大城鎮規模、提升城鎮產業水平,加快城鎮化進程”為目標,創新機制,加大投入,落實保障城鎮化發展的土地、社保、投融資等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山水生態型特色縣城和箕城、雲竹、郝北、社城四大強鎮,建設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管理有序、生態宜居的新榆社。一是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對城鎮化和城鄉建設的綜合指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在指導城鄉居民布點及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發揮了重要作用。XX年,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控規覆蓋率達到50%;3個鄉鎮完成村鎮體系規劃,占總數的33%。二是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鎮交通、供水、供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鄉公路網路初具規模,完成漳源大道、鳳台路、東升街、新建西街、南王村至雲竹,北寨至郭家社、雲竹湖環湖路、筆架山環形旅遊路等城鄉道路新建、改造工程,硬化小街小巷55條,人均道路面積達24.75平方米;建制鎮主要道路簡易硬化,全縣275個建制村,有246個村通水泥(油)路,農村公路里程達797公里,基本實現了縣鄉通二級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建成社城、箕城鄉鎮客運站;完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城市用水普及率達100%;建成供熱廠南北各1座,集中供熱普及率達75%;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各1座,建制鎮建成了簡易供水設施、垃圾收集點,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79.64%、88%;新建文峰小區、東升小區、府西新區、東順苑、東花苑和廉租房等居民住宅小區,居民住房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XX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8平方米,較XX年的19.6平方米增加了8.4平方米。三是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區二級以上天氣突破300天,綠化覆蓋率達36.2%,人均綠地占有率達到11.6%。四是城鎮教育、文化、科技、醫療衛生、體育等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總之,“xx”期間,我縣城鎮化發展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XX年底城鎮化率達到32.6%,預計XX年城鎮化率達到36%。

(二)城鎮化發展的特色和亮點

一是城鄉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我縣是山區貧困縣,經濟基礎薄弱,城鎮化起步晚。“xx”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逐年加大,縣城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漳源大道、文峰園、東河治理、東河公園、街巷硬化、供熱管網、污水處理等一大批市政公用設施的建成投運,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增強,山水生態型特色城市初具雛形。縣城居住人口由1990年的2萬人左右集聚到現在的5萬人左右。小城鎮建設的集聚效應也初步顯現。雲竹、郝北、社城3個建制鎮的特色小城鎮建設也開始起步,雲竹鎮完成了主街道拓寬、排水排污設施的配套建設,郝北、社城完成了街道綠化及亮化, 3個建制鎮均配套建設了體育健身活動場所、農村圖書室、網路文化站,改擴建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化水平逐年提高。

二是特色小城鎮建設目標進一步明確。近年來,我縣充分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編制了一批突出個性特色的縣城近期建設、園林綠化系統、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指導調控城市建設發展,塑造了山水生態型城市特色。3個建制鎮也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各自的新農村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雲竹鎮立足雲竹湖旅遊開發,重點發展觀光採摘農業和餐飲服務,建設特色生態旅遊大鎮;郝北鎮立足電廠和規劃中的工業區,發展“煤電化一體化”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工業大鎮;社城鎮立足地處太長高速、汾邢高速大“十字架”附近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特色農業加工、流通大鎮。近年來,各級領導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形成了各級政府層層抓建設工作、社會各界關注建設工作、人民民眾支持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主導產業初步確立,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xx”以來,我縣全面推進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新格局。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53.1%、9.4%、37.5%,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發展進程。一產上,在抓好傳統種植業的同時,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壯大優勢產業、開發優勢產品,重點發展以笨雞養殖為主的畜牧產業、以設施大棚蔬菜為主的瓜菜產業、以核桃和酥梨為主的乾鮮水果產業、以河峪小米、小麻油、蜂蜜及雜糧種植加工為主的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初步形成了以種植業為基礎,以畜牧、林果、瓜菜、小雜糧四大特色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新格局,農民收入渠道有較大擴展,收入水平穩定增長。二產上,緊緊圍繞“壯大電力、提升化工、拉長藥業、發展綠色食品”的調產思路,積極壯大龍頭企業,發展關聯配套型企業,推動工業經濟強勢崛起,逐步形成以電力、化工、醫藥、包裝四大支柱產業為主,關聯配套型企業及農產品加工為輔,龍頭帶動型產業格局,XX年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8億元。三產上,我縣著力打造“城市人休閒旅遊目的地”和“太行山中部重要物流集散地”, 大力改善城鄉商貿設施水平,健全服務“三農”為主的現代流通網路,初步形成了以傳統的商貿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郵政電信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主,以雲竹湖、悟雲山開發為核心的旅遊業、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為輔的三產發展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發展緩慢,城鎮化整體水平較低。截至XX年底,全縣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9個鄉(鎮)鎮區占地面積平均不足0.5平方公里,其中建制鎮占地面積分別為箕城鎮6平方公里、雲竹鎮2平方公里、郝北鎮0.2平方公里、社城鎮0.3平方公里。“鎮鎮像村”的現象較普遍,城鎮化整體水平偏低,城鎮化總體水平仍低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預計XX年我縣城鎮化率為36%,與全省城鎮化率45.99%和全市城鎮化率43.5%比較,分別相差9.99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

2、小城鎮發展滯後,城鎮規模偏小。小城鎮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有效推進小城鎮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導致城鎮規模偏小,主要表現在人口規模小。截至XX年底,我縣城鎮人口總計5.69萬人,其中縣城居住人口5萬人左右(含箕城鎮鎮政府所在地及暫住人口)、3個建制鎮雲竹鎮、郝北鎮、社城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分別為0.4萬人、0.14萬人、0.15萬人;其它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均低於1500人。

3、城鎮質量不高,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嚴重不足。全縣多數小城鎮建設起點較低,無特色,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服務功能弱;城鎮規劃和管理滯後,城郊和村鎮的無序建設、盲目建設問題日益突出。縣城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綜合承載能力不夠強。“城中村”和“城邊村”改造進度不快。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鄉鎮財力有限,導致城鎮化建設基礎薄弱,城鎮化質量普遍偏低。目前,除雲竹鎮相對具有了小城鎮雛形外,其它鄉鎮僅僅是停留在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上。由於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較為完善的城鎮供水、排污、供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科技、教育等社會文化服務設施,減弱了人口就地轉化的能力;過小的鎮域範圍造成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狹小,無法體現城鎮的集聚功能和規模效應。

4、缺乏產業支撐,對城鎮化的帶動作用不強。我縣礦產資源匱乏,轄區內特別是各鄉鎮缺乏產業支撐,工業化水平低,工業規模小,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滯後,嚴重製約了城鎮化發展。同時,農業型城鎮比例較高,小城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無主導產業支撐,城鎮工業化進程緩慢、水平低,集聚效應不強,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傳統農業產業,難以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循環。

5、機制、體制障礙制約城鎮化進程。現行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進城農民在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醫療等相關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鄉居民權利的不平等,城鎮化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由於現行的土地制度和農村計畫生育管理政策,不少農民不願因身份轉變而放棄擁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等優惠,甚至出現回遷現象,導致了農民進城的後勁乏力。

(四)發展機遇和趨勢

“xx”期間,省、市將把城鎮化建設作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統籌城鄉、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面對新的發展環境與機遇,我縣城鎮化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二、總體戰略

(一)總體思路

圍繞建設富民強縣和諧榆社的總目標,把城鎮化建設作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一大戰略,緊扣省委提出的“提速、提質”主題,按照“擴大規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思路,圍繞“年年有變化、五年大變化和更大、更好、更美”的目標,積極推進以大縣城戰略為主的城鎮特色化建設步伐,以大縣城(大城區)建設為核心,以鄉鎮合併組團為方向,開展城鎮擴容提質,強化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山水生態型特色縣城和特色型城鎮魅力,構建總面積達9平方公里的大縣城格局和新的城鎮體系框架,加快推進我縣特色宜居城鎮建設進程。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既注重提升城鎮化速度,又注重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體現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發揮規劃先導性作用。

2、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以大城區和4大城鎮組團為重點,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把大縣城構建作為全縣城鎮化戰略的重中之重,加大大縣城建設力度,既要盡力而為,著眼大縣城框架拓展,全方位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又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優先解決影響大縣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關鍵問題,帶動小城鎮和縣域經濟發展。

3、堅持城鎮化與工業化互促互動的原則。將推進城鎮特色化與工業新型化緊密結合,以城鎮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布局最佳化,以產業發展帶動城鎮化提速提質。

4、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大縣城、小城鎮和鄉村建設,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實現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的等全面、協調發展;統籌大縣城和小城鎮各組團間的產業布局、交通網路、能源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建設要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以城鄉生態化為目標,推進節能減排,建設低碳城鎮;加大城鎮綠化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根據省、市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要求,統籌考慮基礎設施項目的規劃與布局,打破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和行政區劃的限制,加強部門、行業和鄉鎮間的協調和配合,提高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6、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按照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方向,明確政府在制定規劃、統籌資金、協調服務等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吸納民間各類資金參與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

(三)主要目標

1、城鎮化水平。圍繞“更大”的目標,到XX年,全縣城鎮化水平到達47%左右,年均增長2.2個百分點左右,城鎮人口達到6.88萬,年均增長0.24萬。其中,縣城人口達到6萬,鎮區人口達到0.88萬;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

2、城鎮化體系。XX年,初步形成以大縣城為核心,4個城鎮組團為支撐,規模結構合理、空間布局有序、分工聯繫密切、個性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大縣城與小城鎮協調發展,四個建制鎮雛形基本形成,山水生態型特色大縣城框架基本成型,在全市及全省地位有較大提升。

3、城鎮化質量。XX年,城鎮市政公用設施達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景觀風貌得到提升,山水生態型特色充分彰顯,人居環境與人民民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大縣城重點圍繞“更好”和“更美”目標,城市供水、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加快“淨化、亮化、綠化、美化”建設,保持省級衛生城市,力爭進入國家級衛生城市,努力建成全省園林城市。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2平方米,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穩定在二級以上,基本實現“覆蓋城鄉、人人享有”的社會保障目標。

(四)城鎮空間布局

結合我縣自然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城鎮發展條件,按照“空間集聚、組群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引導人口、產業發展向發展條件好的中心城區和4個大鎮集中。實施“大縣城”和集中式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快大縣城(含箕城鎮與郝北鎮)建設,培育壯大雲竹與河峪、社城與西馬、蘭峪與講堂、北寨4個城鎮組團,構建“一城四鎮四組團”城鎮空間框架。

“一城”即由中心城區、箕城鎮、郝北鎮構成大縣城,是全縣城鎮體系的核心,經濟轉型發展的增長極核。XX年大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萬人。

“四鎮”即箕城、雲竹、郝北、社城四大鎮;XX年除箕城鎮外,以上各鎮人口分別達到0.5萬,0.2萬,0.18萬。

“四組團”即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由雲竹鎮與河峪鄉組成“西部城鎮組團”, 社城鎮與西馬鄉組成“西北城鎮組團”,蘭峪鄉與講堂鄉組成“東南城鎮組團”,北寨單列為“東北組團”。

三、實施路徑及主要措施

(一)以規劃為先導,拓展大縣城、小城鎮發展空間

1、調整修編規劃。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完成新一輪大縣城、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重點修編好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大縣城、小城鎮功能定位、空間形態和功能分區。抓好大縣城規劃區的控制性詳規,對開發建設地段土地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環境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傳統風貌保護等控制原則作出明確規定。抓緊完成大縣城、小城鎮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環衛、停車場、農貿市場、旅遊、教育等方面的專項規劃,完善水、電、氣、路等配套設施。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將產業園區落實到具體空間,並明確發展的主導產業。

2、調整行政區劃。為適應大縣城和重點鎮發展要求,要以人口集聚為目標,以城鎮連片發展為方向,以道路為紐帶,加快行政區劃調整,適時實施並鄉並村,擴大縣城城區和重點鎮區域範圍,統一教育、戶籍、就業等政策,整合各種城市資源,迅速拓展城區空間。

3、構建連線通道。重視組團間的交通銜接,打通主要交通阻塞點,用快速幹道和環城交通網把大縣城連成一片,縮短時空距離,推進大縣城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增強大縣城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4、加快構築四大城鎮組團。雲竹鎮和河峪鄉合併為西部城鎮組團,社城鎮和西馬鄉合併為西北城鎮組團,蘭峪鄉和講堂鄉合併為東南城鎮組團,北寨鄉單列為東北城鎮組團。逐步形成組團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合力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

(二)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大縣城、小城鎮配套功能

1、最佳化產業結構與布局,強化集聚功能。

(1)強化產業支撐,推進產業集聚。

一是構建城區大縣城產業體系。以支柱產業多元化和企業向園區集中為目標,中心城區以華能電廠、榆化、廣生等規模企業和規劃中的工業園區為依託,大力發展電力、化工、煤炭相關配套產業建設“煤電化一體化”循環經濟園區,加快文化、旅遊、商貿和生產性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以城關迎賓商廈和鼎峰商廈等為依託,加快構建商貿園區。

二是加快四大組團產業發展。①西部城鎮組團建設。雲竹鎮和河峪鄉合併,建設特色生態旅遊型小城鎮。依託雲竹湖、悟雲山等旅遊景點開發,按照以度假旅遊和旅遊服務為主、觀光採摘農業、農產品加工為輔的思路,著力搞好旅遊綜合服務配套建設,完善旅遊服務及城鎮綜合功能,做大做強旅遊業。②西北城鎮組團建設。社城鎮和西馬鄉合併,建設特色農業型小城鎮。立足地處太長高速、汾邢高速大“十字架”附近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服務業。加快建設瓜、菜、糧產業發展園區,建成農產品加工和集散地,配套農業信息、技術等服務中心。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③東南城鎮組團建設。蘭峪鄉和講堂鄉合併,建設工礦和生態養殖型小城鎮。以柳泉煤礦開發和笨雞養殖為依託,重點發展煤電化一體化產業,建立完善服務基地功能,建成煤化工服務基地、生態畜牧養殖基地。④東北城鎮組團建設。北寨鄉單列,建設生態農業型小城鎮。依託蔬菜、蜂蜜、小麻油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綠色蔬菜、小麻油、蜂蜜系列農產品加工產業。

三是強化產業園區支撐。搶抓大太原經濟圈構建機遇,主動對接產業,做好產業園區規劃,統籌安排大縣城和小城鎮產業園區發展。中心城區要重點發展電力、化工、醫藥、包裝及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各城鎮組團規劃分類產業園區建設,為城鎮發展提供支撐。大縣城和小城鎮組團要以“四個一”為目標,重點培育一個“知名特色產業”、一個“知名產業園區”、一批“知名企業”和一批“知名品牌”。

(2)實施城鎮新區開發和舊區綜合改造,推進人口集聚

創新城鎮建設理念,加快城鎮新區開發和以城鎮舊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為重點的城鎮舊區綜合整治,通過5年的努力,使縣城面貌、人居環境得到根本性改變。

一是城鎮新區建設。按照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再地上、設施配套、一次到位的原則,組織實施新區綜合開發建設,建設富有榆社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城鎮新區。

二是城中村改造。以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位、突出特色為目標,加快城中村改造,對城鎮舊區進行綜合整治。完善道路和停車設施,配套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增加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整飾建築外觀。對城中村實行“綜合轉制”,以宅基地換住房,按照經濟適用房的優惠政策安置村民,以土地換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不足部分,由縣財政補助;村集體資產轉為居民股份,村民農村戶籍轉為城鎮戶籍,村委會轉為社區。

三是實施“安居”工程。在縣城,規劃建設住宅樓面積達30萬平方米,其中高檔小區5萬平方米,中檔小區15萬平方米,低檔小區10萬平方米。主要新建儀川小區、漳河小區、南北向陽村搬遷小區、廣生小區、舊城改造小區(包括縣醫院東、府前、東河三個片區);在農村,繼續組織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xx”期間消滅全部危房。

(3)實施招商引資,推動要素集聚。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政策,努力吸引縣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資源大量湧入,形成暢通的資金流、人才流、物質流、信息流、技術流。

2、加強大縣城、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承載功能。

(1)大縣城、小城鎮市政公用設施建設

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城鎮市政公用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改善人居環境。“xx”期間,以實現“四個達標”( 燃氣、污水處理、供水、道路交通)為目標,重點加強城鎮燃氣、垃圾無害化處理、集中供熱、供水等設施建設。重點鎮建成基本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主要道路達到市政化標準,生活垃圾實行集中處理。①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公路布局,總體形成兩縱兩橫、四循環的格局以及“樹枝狀”鄉村道路相結合的區域交通網路;太焦鐵路榆社境內增設貨運堆場;修建連同太焦線至柳泉區的鐵路支線,用於煤炭的外運。大縣城重點完成迎春路改造、鳳台路北延、東循環路、北循環路等道路建設,並硬化全部未改造的小街小巷。②供水設施建設。以供水全覆蓋為目標,縣城、郝北、雲竹、社城三鎮和柳泉礦區採用統一供水,鎮區建水廠向鎮中心和附近中心村及基層村供水。“xx”期間規劃利用雙峰水庫建設供水設施,完成晉中市東山調水工程。繼續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③供氣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榆社段項目,在榆社縣柳泉區設天然氣門站1座,以滿足縣域內煤層氣(天然氣)需求。液化石油氣作為城鎮的補充氣源。“xx”末,全縣燃氣覆蓋率達到85%,建制鎮燃氣普及率達到50%。④供熱設施建設。縣城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郝北鎮可用電廠餘熱供熱,在其他鄉鎮建立區域鍋爐房,天然氣取暖納入規劃。⑤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縣城垃圾、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榆社電廠和郝北鎮共建污水處理廠,雲竹、河峪旅遊區的中心村和基層村採用一些成套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處理深度為二級。

3、加大大縣城、小城鎮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服務功能

(1)大縣城、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堅持“功能要全、數量要足、質量要好”的原則,加強城鎮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實現應有盡有、基本滿足民眾需求、達到國家或省定標準的目標。①教育設施建設。“xx”期間,大力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搞好中國小校和幼稚園的新建和擴建,滿足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內的學齡人口教育需求。②文化設施建設。在縣城,新建縣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社區文化服務設施,完善文化綜合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和層次;擴建圖書館,改善辦館條件;把縣城電影院建設成為多功能的綜合性影劇院;新建專題化石博物館,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質科普博物館;努力建設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新建烈士陵園革命文化展廳。在中心鎮,改善現有鄉鎮綜合文化站條件,增強服務功能;合理布局文化經營場所,規劃興建俱樂部、小型文化廣場等設施。③科技設施建設。加強產學研結合,新建科技示範基地;擴大青少年活動中心規模,建立社區科普工作室和科普畫廊;中心鎮結合區域經濟特色形成二級科技開發推廣諮詢機構。④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在縣城,擴建縣人民醫院,建成全市一流的綜合性醫院;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滿足居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需求。在鄉鎮,完善中心衛生院建設,其中建制鎮中心衛生院建成全科型衛生院,積極申報等級醫院。⑤體育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體育設施“五個一”工程。在縣城,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符合標準的田徑場、體育館、中型健身中心、室內游泳池等。在建制鎮,建成符合標準的體育場和燈光球場等設施;建設至少3處具有一定規模的全民健身活動場地。

(2)商貿等三產服務。在縣城,規劃建設大型綜合性商場;抓緊建設機動車(汽車、機車)、家具、電器城等一批大型專業市場;新建星級酒店,發展商貿服務業,建設商展中心,全面提高大縣城吸納和輻射能力;注重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城市生產服務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大力發展以金融、信息、商貿、通信、旅遊、保險、諮詢等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強化對小城鎮經濟的服務、帶動和輻射功能。在建制鎮,規劃建設商業街區。

(三)以特色為靈魂,提升大縣城、小城鎮品位和質量。

1、塑造城鎮亮點。對大縣城和小城鎮主要街道、廣場、主要出入口等重點地段進行重點建設和塑造,形成大縣城和小城鎮亮點。大縣城和小城鎮要以“七個一”(建設一個工業園區、一個高標準社區、一條樣板街、一條夜景精品景觀、一條特色街區、一個綜合性公園、一批街旁綠地小景)為目標,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體現城鎮特色的標誌性地段和節點。

2、建設生態體系。高度重視城鎮生態環境保護,以淨化榆社為目標,加強城鎮綠化建設;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嚴格污染企業準入制,規範企業治污,嚴格控制重點污染單位污染物指標和總量;積極推廣利用太陽能、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能源,改進小城鎮居民炊事和採暖用能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提高污水、垃圾處理率,保證達標排放。深入開展園林鄉鎮、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建設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景觀悅目、設施先進的人居環境。

3、強化“現代”管理。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建管分開、管養分開的改革思路,加快城市公用事業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企業化管理和政府契約制管理,進一步提高公用事業運行效率;完善縣市政中心、城管辦等管理機構職能,充實隊伍,理順管理體制,切實加強城區的各項管理;深化“四城聯創”,探索城鄉長效管理機制,大力加強城市、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城鎮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城區管理重心下移步伐,建立健全社區組織,理順社區與物業管理部門、業主管理委員會之間的關係,不斷改進社區管理和服務;加大市場、交通和公共場所秩序整治力度,實現市容衛生、交通秩序、環境質量和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

4、做好“山水”文章。樹立生態最佳化理念,因勢建綠,依水造景,著力抓好“活水”、“增綠”工程。大城區重點要通過啟動東河治理西延工程、濁漳河治理二期工程,完善濱河公園、東河公園水面管理,增加東河、濁漳河兩岸景觀設施,以水為軸心,美化、綠化、亮化城區環境;其他小城鎮組團也要圍繞山水做文章。完善城區、鄉村道路、荒山和荒坡綠化網路和機制,加快推進防護、生產綠地建設,規劃建設苗圃、花圃基地;廣泛開展單位、居住區、鄉村綠化建設,開展綠色單位、綠色小區、綠色示範鄉鎮村評選活動。

5、創建景觀走廊。以城鎮體系為基礎,創建景觀走廊,使城鎮與鄉村渾然一體。主要有:綠色城鎮走廊,沿省道、高速公路、鐵路兩旁進行綠化,主要小城鎮設計建設景觀標誌。另外向走廊兩旁縱伸10—20米左右的經濟林綠化帶。綠色山水走廊,依託沿途的水庫、河灘、溪水、青山等山水景觀,開闢山水旅遊線路,營造迷人的自然山水走廊;道路兩旁的村鎮建築物,具有古樸典雅的風格。綠色山野走廊,以真實山野自然特色為景觀,營造“山路蜿蜒,野趣橫生”的意境。

(四)以創新為動力,做優大縣城、小城鎮運作機制。

為保障大縣城建設和城鎮化發展,應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1、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財政投融資計畫編制制度,拓寬融資渠道及規模,多方籌集資金,提高財政投融資效益。強化市場運作,以財政性資金為導向,建立市場化、開放式城市建設籌資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區建設投資、經營、回收、再投資良性循環;探索實行有限期特許權經營,通過建設—經營(租賃)—轉讓形式,使投資資金保值增值,滾動發展,發揮建設資金的最大效益,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集聚的協調發展;對大縣城市政公用設施的冠名權、廣告使用權等進行公開拍賣,開發利用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延伸資本;推進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開闢城鎮建設融資新途徑。

2、推進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正確處理好城鎮發展與合理用地、保護耕地關係,建立城鄉土地資源統一配置、節約和集約用地新機制,解決好“大縣城”和小城鎮發展用地;加強規劃區建設用地調控,確保重點工程和大縣城建設用地,嚴格控制零散的一般性項目占地;開展農村居民點或空心村整理試點工作,試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以轉讓、租賃、作價入股等方式進入土地市場流轉。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購、儲備機制,加快土地要素市場建設,增強政府調控土地市場的能力。

3、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把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來。政府安排專項資金並列入預算,用於擴大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建立適合農村地區,並與城鎮銜接的養老保險制度;完善適合城鎮靈活就業群體(包括外來工、農民工等)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以及對城鎮困難民眾的醫療救助制度;抓緊健全覆蓋城鄉的多層次醫療服務體系,保障農村人口遷移與就業的安全有序。

4、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建立以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對穩定職業為基本落戶條件,以法制化、證件化、信息化管理為主要手段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實行戶籍和社會待遇脫鉤,消除戶籍隱形權利,促進城鎮化的發展。

相關推薦:
2024年新農村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以“經營城市”理念 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
2024年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服務農村青年 加快經濟發展 推動城鎮化進程
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生力軍
推進城鎮化建設工作調研情況匯報
推進城鎮化進程政策法律問題調研報告
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西豐縣政府關於推進城鎮化的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