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四)思路明晰定位準確,走出了一條核心產業快速發展之路。內蒙古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就在於其發展思路明晰、發展定位準確、發展理念超前。在經濟布局上,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堅持“東林西鐵、南糧北牧”四大板塊,並確定了“白”、“黑”兩大核心產業,“白”即牛奶和羊絨,“黑”即煤炭化工,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完善。呼和浩特和鄂爾多斯在分別打造了“中國乳都”和羊絨經濟這兩個城市名片的同時,也在做大做強煤炭化工和電力產業,“白”、“黑”兩大核心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正在逐步顯現。目前,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一個個能源重化工業“巨無霸”正在這一區域布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50%-60%,居全國第一位。

(五)政府負責改善環境和巨觀指導,走出了一條資源轉化延伸經濟總量快速增長之路。內蒙古在推動經濟發展上,對政府職能的定位極其精準,政府主要是負責改善、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強巨觀指導。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通過資源轉化促進產業鏈條的延伸。鄂爾多斯煤炭運到大唐托克托電廠,轉化為電力資源,實現了煤從空中飛。大唐托克托電廠則帶動了一批生物製藥、冶金化工企業,而總投資35億元的大唐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利用電廠發電產生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產生的矽鈣渣生產水泥熟料,所產生的廢水再返用於電廠。在過去的五年中,內蒙古全區生產總值由的1940.9億元增加到的6018.8億元,年均增長20%。正是在這種資源轉化的過程中實現了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

(六)加強保障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條城市化經營之路。現代工業文明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生產的集約化,城市化經營才能產生現代產業發展所必須的集聚效應。近年來,呼和浩特市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建設,市區面積由的83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160平方公里,與此同時,引黃入呼、天然氣入呼、兩河一庫、電網改造、道路、給排水、集中供熱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烏海市5萬礦工、5萬牧民全部轉入城市,政府在解決低保、提供就業崗位、提供就醫、就學、改善人居環境上狠下功夫,城市保障功能齊全,掀起了一場農牧民轉化為城市居民的“民生革命”。而城市化經營的集聚效應則推動了經濟發展。

(七)新型工業化逐步形成,走出了一條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化之路。內蒙古在發展過程中,堅持推動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化。如傳統的畜牧業,通過整合、招商,形成了今天的小肥羊肉產業集團,在全國擁有548家加盟企業,年產值達到42億元左右。又如傳統的奶業通過招商的方式整合民營資本,推動加工轉化,形成了蒙牛、伊利兩個奶經濟產業集團,世界奶業50%在中國,而蒙牛、伊利兩企業的液態奶則占中國市場的一半以上。傳統的煤炭開採業通過強強聯合,開發煤電、煤炭化工,黑色經濟已經形成了內蒙古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可以說,鄂爾多斯的羊絨、蒙牛、伊利的乳業以及煤炭化工由粗放的傳統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的轉化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二白一黑”的產業革命。

(八)科技研發領軍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循環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經濟騰飛之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儘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內蒙古的循環經濟在重點產業、重點領域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循環性產業鏈逐步建立。圍繞煤炭產業,形成了“煤—電—化工—建材”、“煤—電—冶金”、“煤—電—粉煤灰—氧化鋁”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圍繞農牧業產業,最佳化種養區域布局,建立了“種植業—養殖業—沼氣—生活用能”的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可以看到,從煤到電、從煤到煤乾石、從糧食到加工、製藥,內蒙古的發展完全是吃乾榨淨,絕無浪費。大唐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就是這種經濟模式最好的體現,項目基本實現了廢棄物最大限度的綜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