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四)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高。內蒙古在發展過程中,十分注意基礎設施建設,並堅持高標準,適當規劃園區並全力完善園區的各項主體功能,做到了“築巢引鳳”。內蒙古人不單以政策優勢吸引項目和投資,還善於利用高標準、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工業重鎮包頭以鋼鐵的龍頭拉動作用,正在建設鋼鐵、鋁業、裝備製造、電力、煤化工、稀土六大產業集群,並以包鋼、包鋁兩個生態工業園區為示範,大力推廣生態工業模式;正在修建的呼和浩特到鄂爾多斯南線直達高速公路,加上已經建成的呼和浩特到包頭、包頭到鄂爾多斯的高速公路,將使呼、包、鄂成為兩小時經濟圈。

(五)經濟要素整合能力高。內蒙古堅持在發展中整合資源、動力、市場等各種經濟要素,堅決避免了單一依靠某一項要素的單項發展模式,使經濟發展可以自成體系、自成規模,破除了低端發展的瓶頸制約。各種生產要素經過整合以後形成了一種“窪地”的集聚效應。表現最突出的仍然是“金三角”地區,緊密的經濟關聯程度已經使三個城市成為一個有機共同體,並以此優勢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

(六)環保與發展結合度高。內蒙古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並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來確保發展的協調可持續性,找準了環境保護與加快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在考察過程中始終能夠體會到內蒙古人的環保意識,在加快城市化經營步伐上,堅持打造優良的人居環境,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堅持推行生態工業模式,在經濟的整體發展上,堅持以循環經濟為主體,儘量實現污染物的最小排放。

(七)特色旅遊文化含量高。內蒙古地域廣闊,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儘管如此,內蒙古人卻並沒有放棄文化資源的開發。這一點在特色旅遊產業的做大做強上表現尤為突出。以黃河文化、成吉思汗文化、草原文化為代表,建立了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和旅遊線路。實際上,在考察中隨時都能看到各種文化主題的公園。在文化資源開發上,內蒙古巧妙地把原始生態和現代文明結合在一起,打造了既有原生態的魄力吸引,又有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享受的特色旅遊產業,文化品牌對經濟的推動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對大興安嶺地區的幾點啟示

把內蒙古的發展與大興安嶺地區的發展對照加以研究,認真思索我區今後的發展道路,很有啟發。筆者認為大興安嶺地區應立足實際,挖掘優勢,破解劣勢,從以下幾個方面奮起直追,力爭趕超。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實現發展意識轉變。應深入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活動,堅決破除“環境決定論”、“高成本制約論”、“政策框架論”等思想束縛。堅持發揮優勢,彌補劣勢,認真研究在劣勢的區域、劣勢的行業如何推動發展,怎樣才能把劣勢轉化為優勢,要充分認識到發展是無極限的,進一步降低或乾脆取消準入門坎,開渠引水,讓投資者順利進入,放心經營。

(二)破解高成本瓶頸制約,實現經濟競爭力轉變。受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閉塞、工業化程度低等因素影響,大興安嶺地區經濟發展總體成本水平遠遠高於國內、省內其它地區。破解高成本瓶頸制約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大興安嶺地區現狀,應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積極改善道路交通條件,提高運輸能力,降低運輸費用。二是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由政府制定出台多樣化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埠企業來大興安嶺投資,如土地出讓、稅收減免等。堅持讓利於企業,先發展,後規範。三是做大企業規模,改變傳統作坊式的企業發展之路,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從而以產品的大批量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四是積極發展能源產業,利用大興安嶺地區水資源、煤炭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電、火電事業,改善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