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

〔一〕 胡三省曰:“賜爵關內侯以下也。”

三月癸丑〔一〕,光祿勛袁滂為司徒。

〔一〕 是月辛巳朔,無癸丑,或乃癸巳之誤。

辛未,大赦〔一〕。

〔一〕 范書靈帝紀作“辛丑”。按三月辛巳朔,無辛未,袁紀誤。此日改元光和。

夏四月丙辰,京師地震。

侍中寺雌雞一身皆成雄,惟頭冠未變。

五月壬午,無何白衣人入德陽門內,自稱梁伯夏,又復曰:“伯夏教我上殿為天子。”中黃門桓覽收之〔一〕遂亡失不見。

〔一〕 范書靈帝紀注引東觀記、續漢五行志均作“中黃門桓賢”。又風俗通義曰:“光和四年四月,南宮中門寺有一男子,長九尺,服白衣。中黃門解步呵問:‘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宮掖。’曰:‘ 我梁伯夏後,天使我為天子。’步欲前收取,因忽不見。”與諸載均異,錄此備考。

蔡邕以為:“貌之不恭,則有雞禍,頭為元首,人君之象。今雞一身已變,未至於頭而上,知之是將有事而不遂之象。”又云:“成帝時,男子王褒衣絳衣入宮上殿曰:‘天帝令我居此。’後王莽篡位。今此與成帝相似,而被服不同,又未入雲龍門。以往方今,將有王氏之謀,其事不成。”其後張角作亂,尋被誅滅。

是月,太尉孟郁、司空陳耽以災異罷。太常〔來〕(袁)艷為司空〔一〕。

〔一〕 據范書、華嶠書改,下同。

六月丁丑,溫明殿庭中有黑氣長十餘丈,形貌似龍。詔問光祿楊賜、議郎蔡邕曰:“祥異,禍福吉凶所在。以賜博學碩儒,故密詔問,宜極其意,靡有所隱。 ”賜仰嘆曰:“臣每讀張禹傳,何嘗不憤恚乎〔一〕!吾以微學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尚當上疏陳情,況今猥見訪問乎?”乃手書對曰:“臣聞經傳所載,或得神以興,或得神以亡。國家休明,則降鑒其德;邪辟昏亂,則示其禍〔二〕。今嘉德殿所見黑氣,考之經傳,應虹蜺妖邪之氣,不正之象也。春秋讖曰:‘
天投虹蜺,天下怨,海內亂。’加四百之期,亦復垂至。易曰:‘天重象,見吉凶,聖人則之。’〔三〕疑妾媵之中,有因愛放縱,左右嬖人,共專國朝,欺罔日月。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旬月之間,並各拔擢。縉紳之徒,委伏畎畝,冠履倒易,陵谷代處〔四〕。從小人之邪意,順無知之私慾,殆哉之危,莫過於今。幸賴皇天,垂象譴告。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德。’〔五〕唯陛下慎經典之誡,圖變復之道〔六〕,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七〕,內親張仲,外任山甫,抑止槃游,留思庶政,冀天還威,眾變可弭。老臣受師傅之任,數蒙寵異之恩,豈敢愛惜垂沒之年,而不盡其慺慺之心哉〔八〕!”

〔一〕 成帝時,丞相張禹以有師為恩,每疾病,上親臨視。禹不獻安國定邦之策,一請調女婿張掖太守蕭鹹,上即徙鹹為弘農太守。二數視其少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事見漢書張禹傳。故楊賜憤恚之。

〔二〕 莊公三十二年左傳曰:“秋七月,有神降於莘。惠王問諸內史過曰:‘是何故也? ’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

〔三〕 見易繫辭上。

〔四〕 詩小雅十月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箋云:“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 ”